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2020-12-14
为在闲暇中寻一份恬静,也是对传统中医的喜爱和敬畏,走进了这中医药的「天圆地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该馆于一九九零年九月建成,坐落在中医药大学校内的逸夫科學馆的三层和四层,时至今日已过三十载。在这「而立之年」,有幸邀请到该馆卢颖馆长介绍部分镇馆之宝以及相关馆藏。
峥嵘岁月 三十而立
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收藏丰富、内容系统的专业性博物馆,馆内有两个常设展厅,为三层的中药综合展厅和四层的中国医学史展厅,展出面积共约1500平方米。
自建馆以来,该馆在教学、科研和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来,在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4年,随着该馆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建成,可使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知识。中药综合展厅陈列常用中药近600种、1500多份中药标本,另有药用动物剥制与药用植物浸制标本近300种及数百幅药用植物彩色照片;中国医学史展厅收藏历代医药文物1200余件,善本医籍200种。该厅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同时以中国医药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各个时期的医药文物,再现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祖国医学的主要成就。2012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原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确定为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成为旅游者接触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知识和体验中医药技艺的场所和窗口。
玉兔捣药的故事
走进中医药博物馆,就可以看见楼道墙上装饰的馆标,不知到该馆参观的观众有没有注意到,其形似一只正在用杵臼捣药的萌兔。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兔子会捣药?这又为何会成为一座博物馆的馆标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兔的形象往往象征着月亮。把月亮和兔子联系到一起,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屈原的《天问》。其中提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是问月亮为何能死而复生,又为何能怀抱一只兔子?其中的“顾菟”,古今不少注者将其解释为顾望的兔子,这大概是古人观察月亮,其上的阴影和环形山形似一只奔跑顾盼的兔子,因此将两者联系起来。西汉早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中,月亮上已经出现了兔子的形象,可见月亮和兔子的不解之缘。
至于兔子为何会捣药,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相传周文王不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欲解民倒悬,推翻纣王。纣王把文王父子软禁,文王为迷惑纣王,整日装疯卖傻。纣王为试探真假,将文王之子杀害后煮成肉汤给文王吃,文王佯作不知,大口吞食了肉汤。纣王便放心地将文王释放。文王逃出后,悲痛欲绝,把吃下的肉吐了出来,吐出的肉一落地,就变成了一只小白兔,它伏地向文王拜了三拜后,就升天而去。后来玉皇大帝降旨把小白兔收在身边,封为“玉兔”,并令其在广寒宫中伴嫦娥捣药,为人间解除病痛,保佑人们安康长寿。
尽管长生不老的仙药无处寻觅,但玉兔捣药寄托的人们渴望远离病痛,安康长寿的理想激励着古往今来的医家勤求博采,孜孜进取。因此,在建馆之初,博物馆工作人员以汉画像石中的玉兔捣药图像为蓝本,设计了这枚妙趣横生又寓意深刻的馆标。
镇馆之宝
跟着卢馆长开始游览该馆的部分镇馆之宝。经卢馆长介绍,清光绪年间,原珍藏的明正统铜人被俄军掠去,太医院于1902年重新铸造了一件针灸铜人,放置在太医院内,后人称之为“清光绪铜人”,这件铜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馆展厅里陈列的针灸铜人就是根据光绪铜人原件翻模复制的,铜人身高182厘米,腧穴总数为664穴,有357个穴名。卢馆长介绍,关于针灸铜人有“针入汞出”的说法,但后人推测,应该是水。官修的针灸铜人最早出现在宋代天圣年间,是由御医王惟一设计创制的,后人称之为“天圣铜人”,既是宋朝时针灸领域的国家标准,又是教学考试用具。王惟一所创制的铜人大小和普通人相似,里面装有木雕的脏腑。考试时,有经验的太医先将铜人内部注入水银,并将铜人的外表用黄蜡涂抹,将所有的被标记出来的穴位全都覆盖。应试时,老师出题针刺某穴或提问何病症该针何穴,学生照题试进针。若取穴准确,一进针水银便会流出。若取穴不对,针就刺不进去。铜人的铸造故为历来针灸学家所推崇,至今仍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
接着,卢馆长带我来到《内经图》,又叫《内景图》,是道家描绘人体内脏关系之图,也是内丹修炼的解说示意图,与中医学对人体的解释一脉相承。在《内经图》的画面中,可大致看出一个面朝左侧端坐修练的人形,但仔细端详,人体当中又绘有山峦、流水、耕牛等图景,显然又暗含隐喻。其展示了人体经络穴位,头顶为上丹田,经中丹田、下丹田,再并行经督脉上行,经尾闾、夹脊、玉枕三关,而达百会穴。此图将这些穴位的涵义和功能以自然景物来比喻,以流水代表人身精气运化的路径,以城门、桥梁、重楼代表精气循环的关窍,以山脉走向表示人体脊柱,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图景与人的经络穴位相关联,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人体为社会、天地之缩影的道教身体观。《内经图》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对人体五脏六腑、经脉循行的生理功能、解剖关系与相互间关系结合道家理论,也是中医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
跟随着卢馆长的脚步,我又来到了“马宝”馆藏前。据卢馆长说,马宝是马的胃结石,此件马宝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直径12.5厘米,重1150克,天然形成光亮、圆滑的完整形态,实属罕见。马宝多呈球形,大小不等,表面蛋青色、灰白色甚至油褐色,质坚体重,剖面灰白色而有同心层纹。气无味淡,嚼之可成细末。马宝与牛黄、狗宝并誉为“三宝”,具有镇惊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惊痫癫狂,痰热内盛,神志昏迷等病症的治疗。
最后,卢馆长详细为我讲解了“百年陈皮”的来历。“你见过100多年的陈皮吗?这里陈列的就是广东陈李济捐赠给我馆的百年陈皮。”卢馆长如是说。那么,储存100年的陈皮为什么没有变质呢?这当然跟陈李济储存陈皮的工艺有关系。民间储存陈皮,一般用麻绳串起来悬挂于灶台上,让陈皮在烟雾缭绕中慢慢陈化。陈李济的果皮仓楼底下有数口煮蜜锅,夜以继日炼蜜泛丸,蜜糖蒸汽长年累月透过楼板,徐徐渗入陈皮之中,久而久之,陈皮外表色如檀香木,内附一层松化又不脱落的粉末,体轻而气味清香,百年而无虫霉之变。陈李济的百年陈皮只赠不卖。民国时期广州大水成灾,灾民无数,陈李济将百年陈皮拿出义卖,售价与黄金售价等同,所得售款全部赈济灾民,素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之称。
走进中药展厅
和卢馆长做了短暂告别后,我独自来到三层的中药展厅,映入眼帘的有药用动物橱窗、病理产物专柜、生理產物展柜、阿胶专柜、人参专柜、陈皮专柜、鹿专柜等名贵药材的精品专柜,以及精标饮片、药食两用等不同主题展柜。根据卢馆长的推荐,在三层展厅主要看了三件珍贵展陈。
说到阿胶,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该馆的“九朝贡胶”却是阿胶中的极品。它色如琥珀,呈半透明,质硬而脆,断面细腻光亮,放置稍久,会自动断裂。它为何如此名贵呢?因为它的制作非常精良,需要满足四个条件才行:一是必须用黑驴皮为原料,黑驴皮光亮厚实,营养物质储藏充沛,用其炼胶滋补效果最好;其次是东阿独特的地下水,水中钙、镁、钠等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用此水熬胶,非常有利于去杂提纯和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人体容易吸收的小分子蛋白;第三,熬胶时间是冬至子时(即夜里11点至凌晨1点)开始,冬至日为至阴之日,子时是至阴之时,驴皮也是属阴的,滋阴效果最佳;第四是精湛的炼制技艺,九朝贡胶的制作工艺充满了“用九之道”,炼胶九天九夜,九次添加阿井水,阴晾九九八十一天,包括整皮、化皮、熬汁、浓缩、凝胶、晾胶、挂珠、砸油、吊猴、醒酒、挂旗、发泡、开片等共计99道工序,均为纯手工制作,历时近百天才能制成。这些技艺均需要有丰富炼制经验的工匠才能掌握,已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时不禁在想,我们在古装剧有看到嫔妃们经常因接触麝香会导致不孕甚至流产,从而伤及身体,这是真的吗?麝香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到展出的“麝香仁”前求证缘由。其实麝香囊是鹿科动物麝的香腺,位于麝的肚脐与外生殖器之间,里面的麝香呈黑棕色泥土样,是一种价格堪比黄金的名贵中药。其是醒神回苏之要药,著名中成药“安宫牛黄丸”主要成分之一就是麝香,可用于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等症的急救。另外,它还有活血化瘀作用,麝香保心丸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麝香还有催产作用,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使麝香家喻户晓,麝香导致孕妇流产让人闻而色变。事实上,中医文献中并未记载过因闻麝香气味而导致流产的情况,如果使用得当,麝香还能治疗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症。临床曾用麝香9克,配伍母丁香、乳香,用于产妇胎儿不下、难产、产后胞衣不下等。它还有抗炎作用,也是一种动物定香剂,可以使香水留香时间更持久,品质更高。中国古代文人、诗人、画家都在上等墨水与颜料中加少许麝香,制成“麝墨”写字、作画,芳香清幽,若将字画封妥,可长期保存,防腐防蛀。
闲游中国医学史展厅
沿着卢馆长推荐参观展品的路线,我上楼来到四层的中国医学史展厅,这里有博物馆医史部收藏的各种珍贵展陈,比如民国时期的中医教材、期刊和老字号药店的仿单等小型专题展览,是对中国医学史通史陈列的补充,也是展厅的亮点之一。
首先看到一个五彩葫芦瓶,它是民国时期的。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葫芦寓意吉祥的说法。古时医生治病也称“悬壶”,其所悬之“壶”就是葫芦,此说源于《后汉书》中壶翁悬壶卖药的故事。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葫芦中。费长房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宛若仙山琼阁。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葫芦也就成为中医的标志和象征了。民间常用葫芦瓶盛药,近现代已演变为室内陈设,寓意吉祥如意。
在四层展厅,我还见到一个精致的木质展品,了解到,这叫戥(děng)子,此件为该馆收藏品相对完好的戥子,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所以也被当作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其小巧玲珑,一般存放于戥子盒中。戥子盒多采用贵重的优质木料手工制成,无论是放置戥子杆的沟槽,还是放置戥子盘和秤铊的凹穴,都要求严丝合缝,甚为精巧。其外观一般不雕刻花纹,以保持木质本身的自然纹理,古朴而典雅,且经过石蜡打磨后,木料表面明亮如镜,木质的花纹显得格外隽秀。时至今日,戥子广泛应用于中药铺,因其制作精细,称量较为精确,所以一般拿来称量一些贵重的药品,比如麝香、牛黄、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
的确,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博物馆是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平台,如何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不仅需要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更需要人们走进中医药博物馆。
TIPS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六:8:30-16:30(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内(近和平街北)
交通:地铁13号线光熙门站下,或地铁10号线芍药居站下。
门票:常年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周六馆内提供志愿者免费的讲解服务。
网站:http://bowuguan.bucm.edu.cn/
微信公众号:北中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