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余姚:曹娥姚江流风华
2020-12-14
浙东运河过曹娥江后分为两支,北侧运河名“虞姚运河”,从上虞的曹娥江连接姚江;南侧运河名“四十里河”,自曹娥江至通明坝汇入姚江,与奉化江在宁波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最后在镇海招宝山汇入东海。这一路水道古桥众多,半圆拱、七折边拱、马蹄型拱、立交桥,形式多样,不胜枚举。
“越郡佳山水,菁山接上虞。”九县通衢的上虞,水网纵横间曾有古桥300座。在上虞境内,永和安渡桥是最长的梁桥,长塘长安桥是最长的纤道桥,岭南广济桥是最长的拱桥,驿亭长坝桥是最长的三位一体堰闸桥,丰惠九狮桥是建造年代最早的桥。桥是江河的“胸佩”,上虞人对于桥寄托了种种情怀,如舜桥是缅怀舜的地方,探春桥是旧时官民进行打春民俗活动的地方,顺父桥是王懋德为孝敬老父亲而建的桥,孟闸桥为怀念乡贤孟尝而建的桥……桥柱上刻有桥联,如永和老江桥的“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砥大江流”,小越祈山庆余桥的“陆道风光好,水利世泽长”,东关镇东桥的“地接丰山龙起伏,波分濠水雁参差”。小越镇田家村最东面不起眼的小河,是上虞与余姚的界河,河上有一座千年古桥——双邑桥,千百年来这里是绍兴、宁波两地物资交换的集散地,水网密布,航运便利,曾繁华一时。
曹娥庙,国内木雕最为华美精湛的古建筑群之一,位于上虞百官镇曹娥江西岸。东汉汉安二年(143年),曹娥为救父投江而死,县令为彰表孝女气节,葬曹娥于江南道旁并立碑,宋代建庙弘扬孝女事迹以感召世人。现存建筑群为1934年于原址重建。
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发祥于此。东汉建安五年(200年)筑城,依依姚江穿越这座有1820年历史的古城,哺育了姚江学派和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明末清初五大学者之一的朱舜水、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沿江漫步,夜色初上,始建于北宋、清雍正年间重修的浙东运河第一桥通济桥,始建于元、清光绪年间重修的舜江楼,严子陵、王阳明等文兴之地的龙泉山,映襯着晚霞,倒影在水面,令人感念这方水土的地灵人杰……
通济桥,以大主跨而闻名的三跨石拱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元朝惠兴和尚发起筑石桥,可造到一半便去世了,道士李道宁主持继续造桥,到元至顺三年(1332年)终于建成并定名。桥旁立石碑“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可见其高大雄伟。现存石桥是清雍正七年(1729年)用木椿2100根、人工约4万重建的。桥长90米、桥面宽5.6米、主孔净跨14.2米,24根望柱上都刻有石雕,号称“浙东第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