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2020-12-14杨京华马晓红范永胜刘震宇李慧孙玉镯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春季小麦

杨京华 马晓红 范永胜 刘震宇 李慧 孙玉镯

摘要    总结新乡市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包括抓住有效时段,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因地因苗制宜,适时做好肥水运筹;结合天气变化,预防春季晚霜冻害;防控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麦;田管技术;春季;河南新乡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0-004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小麦作为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生长速度快。春季是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迅速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春季是加强春季田间管理,调节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壮秆大穗,奠定小麦增穗数、攻粒数、稳粒重基础的关键时期,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小麦春耕生产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全年农村农业发展,更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

根据气象资料,2019年新乡市小麦播种期至越冬期主要气象因子表现为温度升高、降水增多、光照减少。据调查,多数麦田越冬期土壤墒情适宜。据越冬期苗情调查,2019年新乡麦播面积35.43万hm2,一二类苗总计32.41万hm2,占全市麦播面积的91.5%,与上年同期基本一致。新乡市春季小麦生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需要密切防范;二是越冬前气温持续偏高,部分播种较早、播量偏大,个别地块有麦苗旺长现象,存在后期倒伏和低温冻害等风险;三是冬前未开展化学除草的部分地块,麦田杂草多,增加防控难度;四是部分麦田土壤墒情不足,存在干旱隐患,影响春季麦苗正常生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春季农业生产带来了新挑战,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也要不误农时,因地因苗制宜,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分类科学做好春季麦田管理,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搭好架子、打好基础。春季麦田管理要以“控旺促弱转壮、保苗稳健生长”为目标,抓住早春苗情转化升级的有利时机,抓好分类指导管理,以及时化学除草为前提,以预防冻害,改善墒情为基础,以科学运筹肥水调控为关键,以综合病虫草害防控为保障[1-2],提高麦苗群体个体质量,大力推广绿色高产节本增效技术,落实优质小麦关键生产措施,奠定夏粮丰收基础。

1    抓住有效时段,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春季气温回升后杂草生长较快,导致与麦苗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从而影响麦苗正常生长。因此,应抓住拔節前的杂草防治关键期。根据田间杂草种类及密度选择对路除草剂,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浓度、适宜时期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药,以免发生药害。对于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除草效果不好的麦田,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择日均温稳定在5 ℃以上的晴好无风天气于10:00—16:00进行化学除草,避开倒春寒天气。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58 g/L双氟·唑嘧磺悬浮剂150~225 mL/hm2,或20%双氟磺草胺·氟氯酯水分散粒剂75 g/hm2兑水450~600 kg/hm2喷雾;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15%炔草酯微乳剂750 g/hm2,或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1 200~1 500 mL/hm2兑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节节麦、雀麦,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300~450 mL/hm2,或3.6%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375~450 g/hm2兑水450~600 kg/hm2均匀喷雾。

化学除草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均匀喷雾,不能重喷或漏喷;二是一定要在拔节前进行,拔节后严禁施用,以免对小麦及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2    因地因苗制宜,适时做好肥水运筹

对于墒情较好、苗情正常的麦田,应以 “保、稳”为主,可推迟至拔节初期以后再浇水追肥,既保证充分的水肥供给,又避免发育过快过旺、受到低温危害,实现趋利避害。在合理施用底肥的基础上,肥力中等、长势偏弱的地块,拔节期追施尿素225 kg/hm2左右;肥力高、长势正常的地块,拔节中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 kg/hm2。

对没有出现脱肥症状的旺长麦田,拔节前应以控为主,早春不施肥不浇水,并通过深中耕断根、镇压等措施,控制春季分蘖过多发生。如墒情不是很干旱,可将春季追肥浇水时间推迟到拔节后期,一般追施尿素225 kg/hm2左右,以控制徒长,促穗大粒多。

针对部分晚播弱苗麦田,应以“早、促”为主,返青期趁墒或结合浇水追肥,追施尿素120~150 kg/hm2,拔节期再追施尿素75~105 kg/hm2,促苗情转化升级,促进根系伸长,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3]。

3    结合天气变化,预防春季晚霜冻害

小麦在拔节孕穗期如果气温下降到-2~5 ℃时就会遭受晚霜冻害,受害部位一般是部分小穗或全部穗,表现为延迟抽穗或抽出空颖白穗,或麦穗中部小穗空瘪,仅有部分结实,严重影响产量。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小麦拔节期,特别是预报寒流来临之前,对缺墒地块采取灌溉浇水或熏烟等防霜措施,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有效减轻冻害或低温伤害对小麦的伤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小分蘖成穗,减轻灾害损失。寒流过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叶片严重干枯、心叶、幼穗如水浸状等冻害现象,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氮素和水分的耦合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早春要及时摘去干枯叶片,减少遮光遮阳,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新生叶早生快发。

4    防控病虫害

春季是小麦营养与生殖并进生长时期,各种小麦病虫害也进入高发和交互大发生时期,应密切注意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加强预测预报,准确把握病虫草发生趋势,尤其前茬秸秆还田地块更应重点关注,及早查清病情、虫情,适时开展防治,突出抓好化学除草,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麦蜘蛛、蚜虫、地下害虫等重点病虫的防控,做到早发现、早防控,将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

农业措施上及早进行早春中耕、耙磨等措施,控制麦蜘蛛、麦苗蚜的发生,同时适当增加磷钾肥追肥,促苗壮,提高小麦抗病能力。化学防治应以早控为主,力争控制在初发阶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和有效低剂量的施药方法开展防治,防治适期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

防治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可选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0 g/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24%噻呋酰胺乳油450~525 mL/hm2,兑水450~600 kg/hm2喷雾。注意加大水量,均匀喷洒麦株茎基部,以提高防效;防治蚜虫、麦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20~150 mL/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225 g/hm2(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0~45 g/hm2)兑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吸浆虫,于小麦抽穗70%时用杀虫剂喷雾进行穗期保护[4]。

抽穗扬花期主要做好小麦赤霉病和吸浆虫的防治,赤霉病应立足于防,在持续降雨2d以上的阴天或多雾天气,用多菌灵、氰烯菌酯、咪鲜胺等药剂对麦穗部位均匀喷洒。吸浆虫可在抽穗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用辛硫磷颗粒剂45~60 kg/hm2或5%毒死蜱颗粒剂30 kg/hm2拌细土或沙375 kg/hm2制成毒土,均匀顺麦垄撒施(注意不要撒在麦叶上),施药后如无降雨,应适当浇水,效果更佳。

灌浆期主要防治锈病、白粉病和穗蚜,其中锈病、白粉病可用三唑酮防治,穗蚜可使用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5%瑞功微乳剂等药剂混配或单独使用防治[5-6]。

5    结语

综上所述,抓好春季麦田管理,是进一步打牢夏粮丰产丰收的基础,对夺取夏粮丰收、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技术人员要结合当地情况,针对小麦苗情、墒情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综合防控,从田间管理、施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每个环节,合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落实好优质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技术措施,综合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创造更大的生产收益,实现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1] 王阳.春季小麦管理技术意见[J].现代农业,2016(1):56-57.

[2] 刘忠强.春季如何做好小麦管理[J].粮食作物,2020(3):15-16.

[3] 肖怡宁.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術[J].种子科技,2019(11):107-108.

[4] 何卫华.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种子科技,2019(11):51-53.

[5] 李菁.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16,10(3):69.

[6] 连爱香.探析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研究,2019(9):79-80.

猜你喜欢

春季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Y市B镇春季蔬菜使用农药情况调查
浅谈春季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西宁市春季最高温度客观预报分析
浅谈学校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