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全英)”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2020-12-14杨荟楠
杨荟楠
摘 要 “燃烧学(全英)”是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浅谈了如何有效地在该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发展思政教育,领悟其意义,体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确保学生既能领略该课程学习的核心内容,又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能源动力类人才。
关键词 燃烧学 全英文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74
Abstract "Combustion (English)" is a cor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a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explore and develo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understand its significance, realize the value and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ourse learning, but also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and cultivate "engineering,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energy power talents.
Keywords Combustion; Englis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不同于以往独立开设的政治课堂,习总书记指出每个课堂都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平台,即“课程思政”,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让每位学生都能受到课程思政的影响,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素质进一步提升。在“燃烧学(全英)”这门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和探索,努力融入思政元素,积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树立创新型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工程科技创新、创造能力;树立综合化工程教育理念,推进学科交叉培养;树立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1]培育具有优秀品德和专业扎实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响应课程思政,努力探索和实践,让学生的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等进一步提升,培养新时代下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燃烧学(全英)”课程基本现状
1.1“燃烧学(全英)”课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问题
“燃烧学(全英)”采用全英文讲授燃烧学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从工程实际出发,系统介绍燃烧的基础理论,着重讲述各种燃料的燃烧现象及机理,为学生提供理解、分析和控制各种热力设备中燃烧过程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了解燃烧学的工程应用,同时也为以后从事燃烧系统及设备的设计、运行和控制及防治和减少燃烧排放物对环境污染等方面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2]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仅仅展现了燃烧学的历史发展和一些科研成果,并未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很大影响,与之前的课程授予产生的成果区别不大,并且,开展的课程思政老师参与的比重较多,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并未真正理解和亲身实践课程思政。从该现状来看,在课程中依然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涉及的思政元素还是比较少,思政教育并未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个点,虽然有的章节教学融入了思政,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推敲,与专业内容相结合比较困难,就会造成学生欠缺重视,也难以真正体会思政,课程思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2课程思政有效落实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给予其的责任与使命也越来越重,大学生是祖国和人民的希望,是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当下的大学生们成长在快速改革与发展中的新中国,未能亲身体会革命先辈们拼下江山时的艰难与饥饿困苦下的绝望,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自身的重担,引领他们成为负责任的共产主义接班人。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的大学生,更要传承民族文化,在开展专业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科学素养。
“燃烧学(全英)”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平台,更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渠道。在教学中明确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改革和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力。“课程思政”并不是老师单方面的指导与传授,需要学生全面的参与,老师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加认可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也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更能够担起继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1.3 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与探索
“燃烧学(全英)”该课程教学坚持“以全英文讲授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培养为突破口,知识、能力和素质协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将本专业所学知识与当下的思政理念相结合,与传统的文化传承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授予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自身的使命感。
“燃烧学(全英)”的课程思政教育首先应以学生为本,教师起到“立德树人”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倡导者和奋斗者,做一名有担当的劳动者,传承“工匠精神”,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并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如表1。
2 “燃烧学(全英)”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情况
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对高效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本门课程于2017年获批上海市全英文授课示范性课程,并在2019-2020第一学期授课时,已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课程思政:
(1)课堂结合典型人物事迹。通过放映纪录片,演讲视频等来介绍一些燃烧学界涌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的出现深深打动学生的内心,激起了其满满的激情。将其作为有效的思政教育资源,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用以培养具有优秀品德和专业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以我国为例,燃烧学的发展过程中相继涌现出了钱学森、史绍熙、王补宣等优秀人物,他们是学科行业的领头人,更是国家的骄傲,他们身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通过对这些人物事迹的挖掘,用这些模范人物的经历来激励学生进步,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刚健有为、自強不息的热血青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的动力和报效祖国的热情。
(2)结合最新科研成果开展。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是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把科研成果与具体的知识点讲授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了解具体的科技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够通过老师的亲身经历传递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能源动力在我国科技发展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时事和政策中,老师在课程中通过对时事政策的分析,增强了学生的大局观和使命感,鼓励学生将心中的爱国精神转化成为国奉献的实际行动。
(3)结合经典案例开展。在讲授特定的知识点时,结合经典的案例,在案例中增加思政的要素,如通过摩尔定律遇到的瓶颈,讲解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通过讲述燃烧学的发展历史,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讲述工厂中燃料燃烧产物的排放污染及防治措施,增加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开展一些案例分析活动,通过师生互动,老师更能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不怕难、责任感强、敢于挑战科技难题的精神,努力成为祖国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与后备军。
课程思政教学经过一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完成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体现了双语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从基本理论出发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程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处于团体中的执行和领导能力;提高学生觉悟,使道德水平更上一层楼,更加有能力承担新时代对于青年的要求,更加不辜负党对未来接班人的期望。
3 课程思政教学优化策略
虽然在“燃烧学(全英)”课程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可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思政理念落后,未达到预期目标等等。课程思政教育要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实践,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专业知识和思想领悟上有所进步。依照以往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首先应对所讲授的“燃烧学(全英)”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课程讲授中有效融合思政教育,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实现以德树人,给予学生启示,灌输党的先进思想,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努力做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更上一层楼,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优化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为:依照每一章节梳理课程的知识点,并有效提炼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同时提升教师自身思政素质);在课堂上努力寻找切入点,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知识点中;将章节知识分解为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在积极努力地完成任务的经历中体会思政教育的作用。具体优化方法主要通过以下三点实现:
3.1 教师课前备好方案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导性人物,在课前老师应完善备课方案,用心抓住每个专业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准备充分的案例和思政素材,并制定有效的备课方案,深入解读燃烧学课程中的精神内涵,让这些思政教育方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在进行燃烧设备安全保护的备课中,可以准备一些安全教育视频,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面对燃烧学中复杂的概念,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应用知识,还能树立良好的科学价值观,教师应积极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在备课过程中提炼内涵,多准备一些经典的相关纪录片或者案例,为课堂的知识传授做好充分准备。教师担任的科研任务也是良好的思政素材,将理论知识与科研项目结合,将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真切感受到燃烧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2课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环节,学生是主力军,老师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课程中仍主要以“案例教学法”“播放视频”等方式呈现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并且要在教学时提高课堂互动次数,在讲解章节知识点的同时,提炼思政教育元素,辅以上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同时,将思政理论知识具体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老师传授的每一节课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在对燃烧学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前沿的讲解中,采用典型的人物事迹,充分调动学生对本专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引导学生向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方向努力,值此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大发展时期,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大力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进行燃烧反应的计算时可以将学生分组,以小组分工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采用分组讨论题在教学环节中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强化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第二,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分组讨论结束后,学生对于思政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分析的会更加全面,符合我们全员提高全方面提高思政道德水平的要求,同时以告知或总结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回顾分组讨论过程的时候更能悟出其中道理。例如,在讨论结束后,以某组表现较好或表现不佳的同学为例,通过分析他们的表现进行总结,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培养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担当意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3.3課下分配任务
在“燃烧学(全英)”教学过程中,有些任务不能在课堂上完成,课下的任务也可以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作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中同样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例如:时间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等。这些意识不仅依靠知识的学习,更加要在亲身的实践中体会,例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操作,在该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分工、守时、责任、规范及团队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完成任务后,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方式评价思政学习效果,让课程思政的理念渗入每个学生脑海中。该教学环节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政”,也亲身实践了“思政”,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 结语
现如今,高校教师应积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充分提取其中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进行德智教育,让学生体会专业课程中的学术内涵,即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在“燃烧学(全英)”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老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及多元化,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分析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内在的关联,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把知识的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改革,满足新时代要求和使命感强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20-21.
[2] 金晶,胡晓红,杨茉.“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