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14位鸥祥孙丰鑫李桂臣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生组织国防教育

位鸥祥 孙丰鑫 李桂臣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存在教育方式单一、实践创新不足、连续性不强等问题。本文以打造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教官团为主线,围绕教官团队伍建设、系统培养、科学实践,论述:如何将国防教育氛围营造贴近大学生生活,在在校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对标的典型,用看得见的组织形式、感受得到的制度管理,打开国防教育与学生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 国防教育   学生组织   教官团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防教育质量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防教育研究程度不断加深,《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综合国防素质”这一全新概念,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时代对于国防教育的新期待。李科通过整理国家近十几年有关“国防教育”的正式文件,从国防教育政治理论层面,阐述我国新时代“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理论逻辑基础及现实意义,认为我国当前提出的“综合国防素质”应该包含综合国防认知、综合国防情感、综合国防意识、综合国防行为能力四个建设维度的系统认识[2]。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国防教育研究,鉴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国际定位的差异,各国学者往往通过对比研究的手段,介绍他国在国防教育中的可取之处,总结经验,例如,杨继环等基于对美国、俄罗斯、以色列、日本等国进行的国防教育研究,将培养国民国家安全观、加强国民国防知识和技能教育、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形式作为国防教育的重点[3];张正明等对比了中美两国国防教育,详细介绍了美国国防教育在法律保证、机构设置与管理、教学内容与形式及国防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对我国国防教育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4]。以上研究均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于国防教育类实践探索不足。

我国多数学者对当前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着清晰的认识,国家层面,国防教育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高;高校层面,国防教育体制僵化、缺失;教师层面,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育內容明显滞后,教育形式缺乏创新。然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可实施性措施明显欠缺,往往止步于宏观层面的方向性指导,并没有形成微观层次的建设性、创新性措施,高校的可行性方案不足,“落地难”现象突出,亟待进一步探索。

本次工作将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实践研究提供可行性的借鉴,在契合“综合国防素质”的前提下,结合青岛黄海学院在国防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以智能制造学院教官团建设为工作重点,为解决高校国防教育“落地难”现象,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托和抓手。

一、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防安全是国家生存的基本属性,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有目的的国防安全教育是国家兴盛的关键,促使大学生将国家兴亡、民族安危与个人成长紧密联系,促进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成其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快速成长。利用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统一国防安全意识、激发国民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合力,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高校国防教育中学生组织建设是维持学生组织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是大学生群体对标的模范先锋,因此,学生组织应该在校方的各个层面和维度起到引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国防教育类教官团设立,能够树立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对标典型和学习对象,健全学生组织形式,精细组织管理范畴,辐射国防教育范围,有利于学生组织功能完善。

高校国防教育中学生组织建设是保障国防教育长效化推进的必然选择。传统国防教育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为主,保障国防教育功能长效性和连续性是国防教育必须克服的短板。通过学生组织建设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专门的组织化管理形式能够提升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地位,强化国防意识,有利于形成了解国防、宣传国防的校园氛围,自觉将国防安全纳入并内化为个人价值判断依据。

高校国防教育中学生组织建设是落地国防教育理论研究的有力抓手。新时代国防教育需要变革以往单一、短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组织+国防教育”的模式,有利于国防教育的精准指导,改变以往大范围、低成效的教育模式困境,实现国防教育组织的可抓、可控。另外,高校现成的学生管理经验能够为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可操作性强,能够在短期内形成管理成效,加快国防教育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变的速度,开拓理论研究的新方向,体现学生组织建设新动态。

二、我国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开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始对入学新生开展国防教育。但是,直至二十世纪末,关于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才逐渐进入有关专家和学者的视野。刘文炳基于对我国安全形势的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5]。刘大维等通过对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机构与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研究统计,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国防组织机构设立和管理体制缺乏健全的功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课程设置单一、不规范[6]。受国内国防研究起步晚、研究程度低等客观原因制约,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防教育领域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真实准确地寻找国内外国防教育领域存在的差距,客观公正地讨论二者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加速我国国防教育体系的建成。切实分析我国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当前我国国防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国防教育实践创新力不足

李江等系统总结当前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倡通过国防教育实践创新予以解决[7]。受限于国防教育可实践性、操作性差,当下我国国防教育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为主。各大院校通过对授课形式和内容、训练科目进行大胆创新,国防教育效果较之前极大增强。但是,国防教育实践创新相对于理论研究、课程改革而言滞后,弱化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成果的长效性,国防教育实践性创新力亟待提高。

2.国防教育功能时效性短、连续性差

高校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不能与人才培养直接挂钩,往往给予象征性学分;国防教育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往往充当大学生入学角色转化的缓冲;教材匮乏的客观不足依然存在,部分高校甚至以校规校纪作为军训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难以保障国防教育科学化、常态化开展,成为我国国防教育实践主要的掣肘。

3.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空白

当前,高校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党、团组织,社团组织两大工作体系,工作各有侧重,党、团组织对于国防教育功能有所覆盖,但仍未形成系统性、专业化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队伍。现役军人作为高校军事训练主要实践者,主要承担短期学生管理的辅助力量。前期,军事管理成效明显;后期,几近于零的国防熏陶。前后国防教育落差反而进一步加重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轻视。一个能够在校园中体现军旅高度自律性,展现当代大学生该有的家国情怀的学生组织,尤其是在各大高校取消国防生政策之后,这种组织建立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三、国防教育学生组织实践

以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教官团建设为例,以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落地”为目标。将国防教育以微观学生组织教官团建设作为实践的切入点,使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国防教育文化的熏陶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首次提出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与党建结合的“党建+教官”新模式,加速教官团的思想成长和能力提高。创建并完善“教官团”体系作为国防教育培训标兵组织,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部分推动整体,扩大国防教育成果在全体学生中的辐射范围。

1.教官团建设

教官团作为青岛黄海学院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的重要尝试,制定严格的人员选拔制度和残酷的淘汰机制。以退伍士兵构建组织成员基础,将政治思想觉悟作为成员选拔的重要指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过硬、本領够强、行动表率的大学生群体作为教官团有生后备军。设置团员入团观察期,期间保证常态化早操训练、思政学习,对团员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剔除不合格的成员,保证教官团组织的内在高质量属性。将具备优秀国防素质的“教官团”辐射到全体学生,以一种肉眼可见的形式在全院乃至全校形成对标典范的良好风气。

2.教官团培养

教官团培养深度切合“综合国防素质”的建设要求,培养思想上靠得住、行动上做表率的优秀学生团体,树立“教官团”先进国防素质形象,深度挖掘“教官团”组织的内在精神特质,打造国防教育“新名片”。教官团除了完成必要的技能训练外,还要设置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院党建工作内融互通。在常规思政课程安排之外,定期集中进行线上学习,充分利用MOOC、智慧树等线上学习平台,提升思想境界。另外,建立“党建+教官”思政教育体系,将党课学习纳入教官团建设模块,一方面,能够实现教官团对党的认可,拥护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充分体现教官团组织的先进性、代表性,增强教官团组织成员的自豪感、荣誉感,达到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效果。

3.教官团实践

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教官团建设的初衷,将具备高国防素质的教官团组织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并实现与常备学生组织的无缝对接,提高服务学生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素质的提高。学院为教官团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平台,使教官团拥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学院日常学生秩序维护。此外,以教官团成员为主导的国防演说、军旅介绍、入团体验等线下宣讲在学院范围内有序铺开,从身边的细微之处揭开真实的军旅生活,极大调动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入伍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团员素质,厚植学院国防文化,在学院中以部分带动整体,发挥作为学生组织基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属性,通过教官团建设,在学生中树立国防教育典范,形成学习意识、看齐意识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对于国防教育“落地”形式正处在积极探索阶段。我院围绕教官团的构建、培养、实践进行积极的有益探索,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探索提供可供参考的蓝本,为从学校层面开展长效性、深入性、具体化的国防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借鉴。目前,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官团”已经完成基本的组建工作,顺利完成2020级新生军训任务并积极准备2021级新生军训,基本军事素养得到现役军训教官的赞誉。当然,教官团建设亦处在尝试阶段,教官团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培养模式、对外输出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将作为今后教官团建设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李科.“综合国防素质”概念提出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

[3]杨继环,朱荣杰.外国国防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国防,2003(9).

[4]张正明,罗静.中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4).

[5]刘文炳.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

[6]刘大维,汪强.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4).

[7]李江,江南,李羊城.大学生国防教育实践创新研究[J].科技文汇,2019(471).

课题来源: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协会,课题名称“民办本科高校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的实践与思考”,课题编号:19LGJ47。

猜你喜欢

学生组织国防教育
技工院校学生组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