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不同栽植密度田间对比试验
2020-12-14杨彩林闫朝倪兴成
杨彩林 闫朝 倪兴成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中北青贮410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不同栽培密度,测定株高、穗位高、株重、穗重、棒比率、亩产量、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以筛选出最佳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每亩栽植密度在3500-4500株能够获得较好的亩产量。
关键词:青贮玉米;栽培密度;对比试验
杨彩林,闫 朝,倪兴成,等. 青贮玉米不同栽植密度田间对比试验[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6):19-20.
影响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栽培技术和外界环境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大,如种植密度、土壤肥力、温度、光照强度、施肥用量、播种期和收获期[1]。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栽植密度有利于提高青贮玉米产量,但是高密度栽植会使田间通风透光率降低,不利于青贮玉米籽实生长,还容易加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以及出现倒伏问题[2-3]。此外,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植株当中的水分含量会呈现显著升高趋势,同时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因此,确定最佳栽培密度非常重要。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次研究选取在神木市锦界镇大树湾村试验,土地肥力相等,底肥施量、田间管理完全相同。供试品种为中北青贮410,2019年5月3日种植。
1.2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①栽植密度3000株/亩,株行距40 cm×56 cm;處理②栽植密度3500株/亩,株行距40 cm×48 cm;处理③栽植密度4000株/亩,株行距40 cm×42 cm;处理④栽植密度4500株/亩,株行距40 cm×37 cm;处理⑤栽植密度5000株/亩,株行距40 cm× 33 cm;处理⑥栽植密度5500株/亩,株行距40 cm×30 cm。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小区试验面积30 m2。
乳熟期至蜡熟初期全株收获,每个重复随机抽10株为1个样本。将每个处理的3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测定青贮玉米的株高、穗位高、株种、穗重、棒比率、亩产量、干物质、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
1.3 统计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DPS3.01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试验分析
2.1 栽培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性状造成的影响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栽培密度下青贮玉米的生物学性状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栽培密度的不断增加,青贮玉米的植株高度、株重、棒比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从处理①到处理③,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穗位高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随着栽植密度的进一步增加,穗位高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处理⑤的位置最低。
随着栽植密度的逐渐增加,青贮玉米的亩产量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处理③的亩产量最,每亩在4840 kg,其次是处理②,然后是处理④。由此可知,并不是栽植密度越大亩产量就越高。试验结果表明,每亩栽植密度控制在4000株左右能够维持良好的生物学性状。
2.2 栽培密度对青贮玉米营养成分的影响
从表2可知,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各个营养成分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栽植密度不断增加,干物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粗灰分含量逐渐增高,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态势。粗蛋白含量减少会降低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在上述6个处理中,以处理③的综合品质最佳,其次是处理②。
3 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种植效益差异明显,对青贮玉米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大。在今后栽培中,需要确定青贮玉米合理的栽培密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最高产量,并保持青贮玉米最佳营养价值。结合生物学指标和营养品质测定,栽植密度在3500-4500株/亩时产量和品质较好,故4000株/亩左右为最佳栽植推荐密度。
参考文献
[1] 韩战强,宋艳画,王志方. 影响青贮玉米品质因素的研究进展[J]. 饲料研究,2020,43(1):106-109.
[2] 刘 月,周振明,王国艮,等. 不同玉米品种全株青贮品质及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11):3043-3050.
[3] 王晓娟,何海军,寇思荣,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9,36(1):16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