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2-14李发贞
李发贞
[摘 要] 茶叶产业是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临沧市临翔区深入贯彻落实临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天下茶尊”的产业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和庄园化茶产业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生态茶园和特色茶园,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着力做强龙头企业和打造精品名牌,扩大临茶影响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发展庄园经济,带动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推动全区茶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本文探讨茶叶产业在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通过深入调查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突出存在的4个问题,提出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茶叶产业;市场体系;品牌;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 F326.12;F426.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9-24-4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是著名的茶叶之乡,具有悠久的茶叶栽培和加工历史,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全面规划、强化扶持、精心培育,临翔区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对带动临翔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茶叶产业在临沧市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1 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临翔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立体气候变化显著,最低海拔730 m,最高海拔3 429 m,常年平均气温16.8~17.7 ℃,年均积温6 359 ℃,全年无明显寒暑之分,是云南省气候四季如春的名地之一。临翔区地处低纬度,日照时间较长,历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 119 h。全年无霜期289 d,有霜期平均为76 d,而且重霜少、轻霜多。全年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 163.9 mm。临翔区土壤属花岗岩、千枚岩及砂岩发育的红壤、黄红壤,偏酸,pH值4.5~6.5,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层,透气性能良好,无论环境、气候、雨量、土壤等条件都能满足茶叶的生长需求。加之临翔区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纬度低,海拔落差大,水资源丰富,最适宜茶树生长。临翔区有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地资源1.67万hm2。
1.2 茶叶是临翔区经济社会关联度最高的特色产业
茶叶是临翔山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是全区茶农的收入来源,社会关联度高是其他任何产业无以伦比的,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属性决定了其在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和必然性。一是有良好的规模基础,截至2019年,临翔区茶园面积高达1.596万hm2,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达7.91亿元;二是茶叶产业兴衰直接关系到临翔区山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关系到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临翔区所有乡镇均种植茶叶,涉茶人口约18.19万人,人均来自茶叶的收入3 262元[1]。
1.3 茶叶产业是最能发挥临翔区自然资源优势的产业
临翔区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高原明珠,优越多变的立体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物种。临翔区是动植物东西过渡、南北交汇、生物多样性突出之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被我国著名气候学家吕炯称为“世界少有的生物优生地”。临翔区地处边疆,生态环境无污染,拥有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临翔茶叶优异的品质,是临翔茶叶适应市场需求、参与国际竞争最有利的因素。从历史和长远来看,临翔区没有更好的产业来取代茶叶产业,茶叶的种植业和加工业仍是山区现在和未来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最能发挥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产业。
2 临沧市临翔区茶叶产業发展现状
近年来,临沧市临翔区始终把巩固提升茶叶产业作为生态经济、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茶叶产业转型整合升级等战略机遇,克服了市场复杂多变的困难形势,茶叶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在“十三五”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临翔区已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著名茶区之一。
2.1 高优原料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茶叶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19年,临翔区共有茶叶种植面积1.596万hm2,采摘面积1.400万hm2,有古茶树面积约0.316万hm2。其中,野生古茶树约0.167万hm2(主要分布于博尚镇及南美乡),人工栽培古茶树约0.149万hm2(主要分布于邦东乡及马台乡)。多年来,通过财政、农、林、水、交通、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等各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以及茶叶龙头企业和茶农的积极参与,围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的实施战略,投入各类奖补资金845.81万元,新建成生态茶园0.677万hm2,累计建成有机认证茶园面积0.125万hm2,累计建成无公害认证茶园面积0.973万hm2,雨林联盟认证茶园面积66.67 hm2,使临翔区茶园产值低、原料粗放的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今后名优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龙头企业培育持续得到加强,茶叶初制初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截至2019年,临翔区通过SC认证企业总数达到41户,通过ISO认证企业1户,有机茶认证企业5户,规上企业3户,省级龙头企业5户,市级龙头企业3户,茶叶初制所472个,合作社146个,种植大户280个,龙头企业辐射、引领、带动茶叶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作用初步显现。近年来,通过多部门联动,重点对茶叶初制所的“厂址、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功能布局、加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验、人员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台账记录”和“鲜叶采收管理、初制产品标签标识”等环节进行着力,截至2019年年底,临翔区472个茶叶初制所基本达到建设规范标准,基本实现了初制茶叶产品“原料可溯、产地可查、品质保证、消费放心”的要求,确保了临茶产品在市场上的质量信誉,为增强临茶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奠定基础[2]。
2.3 以茶事活动为媒介,临翔茶叶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
临翔区已将茶产品推送入驻“一部手机游云南”“临农e购”等电子商务平台,积极组织区内茶叶企业参加省内外茶事活动,宣传、推介临翔茶叶。2019年9月,临翔区成功举办2019云南临沧“天下茶尊”茶叶节,年内共组织区内35家茶企分别参加昆明、东莞、上海、驻马店举办的茶叶博览会。累计完成现场销售金额59.56万元,现场签约及协议订单7 252万元。临沧天下茶都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十三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019年向新疆、蒙古国等销售茶叶150 t(45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临翔区茶叶市场。
2.4 注重茶文化建设,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树立古茶树是“活化石、活文物”的理念,全面加强了古茶树的保护,严禁古茶树被人为破坏、移栽、过度采摘,禁止在古茶园保护区内违章建房屋。目前,临翔区共普查出古茶树单株3 000株,划定了百年以上古茶树小班237个,面积444.81 hm2,其中邦东昔归(忙麓)古茶园(40 hm2)、晓光山古茶园(11.73 hm2)2块茶园被列入市级第一批古茶园保护名录,并已挂牌保护。2015年,临翔区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7年,临翔区被评为“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同年邦东乡忙麓山古茶园、和平茶园分别被评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魅力古茶园”“秀美茶园”;2018年,临翔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表彰为“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2019年,临翔区再次被评为“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临翔茶叶区域性品牌效应初步得到显现。
3 临沧市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临翔区茶叶产业虽然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消费者对茶叶需求层次的提高,暴露出很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产业效益的发挥。
3.1 茶业粗放经营状况仍然突出,质量安全管控应进一步加强
临翔区1.596万hm2茶园,基本以一家一户为种植主体,企业与农户(基地)缺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效联结机制,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企业对优质原料把控的能力较弱,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和构建起利益紧密关联和相对稳定的“联合体”。目前,临翔区共有146个茶叶合作社,但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茶叶合作社已成为“空壳合作社”。加之部分茶农的茶叶安全质量意识不高,茶叶价格高的时候,超标使用生长剂或叶面肥以提高鲜叶产量;茶叶价格低迷时则对茶园弃管弃采,有的茶农在茶园中施用违禁农药化肥,安全生态的茶叶品质得不到保证。此外,昔归等名山头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茶农没有形成“生态好,茶的品质才好”的理念。
3.2 缺乏大型茶叶交易市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临翔区有着庞大的茶叶产业,但市场建设、销售渠道拓展已远远落后于邻近的普洱、西双版纳等其他地区。茶叶交易市场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缺乏一个较大规模的茶文化交流大平台,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临翔区现有茶叶交易市场仅4个,但規模小、档次低,与临沧茶叶产业的规模优势、品质优势和“天下茶尊”的定位极不对称,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知名度不高,面临市场自主定价权丧失等被动状况。
3.3 品牌效应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弱
除“昔归”茶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品牌多乱杂,知名度不高,叫得响、影响大的品牌不多,地域优势、生态优势、品质优势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更没有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组合拳”力度不够,抱团走出去的声势不足、方法不多、效果不佳,品牌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卖原料状况突出,导致“临沧茶”市场份额不高,且多以中端茶和散装“低档茶”市场为主,未能形成高、中、低相对均衡合理的市场分布。因市场营销乏力,大部分企业成为一些品牌的代加工生产商和外地茶企的优质原料供应商,只留得“为他人做嫁衣”的遗憾,难以形成品牌规模效应,缺乏产值过亿元、能直接出口创汇的大企业,缺乏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以统领全区茶产业。
3.4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资金技术保障有待增强
一是临翔区高优生态茶园实现良种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大部分茶叶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优质茶叶生产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三是茶叶科研、技术推广力量薄弱,机构不健全,大多数茶叶主产乡(镇)无茶叶技术专门机构、人员,科技兴茶无技术保障。
3.5 茶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内涵挖掘有待提高
临翔区具有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茶文化,但茶文化挖掘层次低,主推产业发展乏力。茶文化系统性开发滞后,茶文化构建与多民族文化、风情习俗及茶事活动等结合不紧密,茶企对茶文化元素钻研不透彻,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够,文化引领缺位。产业功能拓展不够,茶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体验购物等茶旅结合项目开发滞后,没有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茶山景区(点)和茶文化产品,茶文化引领、主推茶叶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
4 临沧市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要想实现做大做强做优茶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把一座座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目标,临翔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加快推进临翔区茶产业系统化、正规则化发展,迎来临翔区茶产业的发展新阶段。
4.1 加快推进基地有机化、初制所规范化、可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一是继续围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实施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完善绿色有机茶园建设政策措施,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推进有机、绿色等茶园认证。二是引导各合作社发展有机茶产业联盟,扩大联盟覆盖面,加强有机茶生产主体行业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区域品牌和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临翔区茶产品竞争力。三是继续推进标准化、清洁化茶叶初制厂建设,强化“厂址、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功能布局、加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验、人员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台账记录”和“鲜叶采收管理、初制产品标签标识”等各环节管控力度,对不达标的坚决进行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依法进行取缔。四是加快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整治茶叶“三无产品”,完善全过程全链条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二维码扫描追溯,特别要突出昔归茶等高端茶管控,做到“一饼一码”,真正实现所有茶叶产品“原料可溯、产地可查、品质保证、消费放心”的目标。
4.2 加强茶叶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
进一步提升茶叶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临翔区、临沧市乃至云南省的茶叶产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创新经营机制,加大对市场的宣传力度,制定有吸引力的相关政策,促进临翔区、临沧市的茶叶企业进入临翔区茶叶市场交易,进一步吸引区外茶商到临翔购茶,充分发挥区茶叶批发市场的作用;要制定奖励政策,鼓励茶叶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国内外茶叶销售市场开设营销点,连锁店,建立营销网络;要统一筹划、包装茶产业,利用网络媒体,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产品交易会,大力推介展示企业形象,打造临茶品牌,努力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
4.3 推进茶叶龙头企业建设,提升茶叶专业合作社组建水平
进一步探索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抓龙头企业,强化区域内龙头企业资源、资产整合重组和培育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积极引进有诚信、有实力、有市场的龙头加工企业,组织和引导茶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创建工作,把品牌打造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与基地、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下,促进茶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转变。对已建立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指导,帮助专业合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和完善利益分配、积累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使之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进而向股份制方向发展。
4.4 推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全力打造临翔区茶叶品牌
一是围绕茶产业为临翔区主导产业的思路,进一步研究完善奖励措施,鼓励支持茶企业不断争创名牌产品,努力打造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产品”。二是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通过制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运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证明商标区域品牌作用,以“临翔昔归茶”品牌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昔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用品牌申报认证工作,加快推进临翔区人民政府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合作事宜,将昔归茶打造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为打造“天下茶尊”品牌定位奠定基础,引领全区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
4.5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茶战略
要壮大茶叶产业经营实力,必须要依靠先進的科学技术,通过加大科技应用和开发投入,进一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与茶叶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培养多层次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技师、评茶员(师)的培训认证,提高茶叶产业从业者素质,为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4.6 加大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宣传力度
一是继续强化对古茶树的保护,根据《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继续深入开展古茶树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古茶树的保护意识,不断完善古茶树资源数据化信息库,认真对具有代表性的单株古茶树实行专项补贴、专户管护,指导帮助茶农科学合理地对古茶园进行改造、管理、采摘、养护,禁止掠夺式采摘行为,拯救濒危古茶树,确保古茶树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从临翔茶史、茶马古道遗迹、茶文化构建与多民族文化、风情习俗及茶事活动等方面下大力气挖掘整理、研究升华茶文化,大力弘扬茶文化,坚持文化兴茶。三是要以节庆活动为契机,举办茶文化旅游周、斗茶大赛、茶道和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茶事活动,促进茶叶消费和茶叶贸易。四是抓名茶庄园,推进“茶、康、旅”庄园建设,打造一批“茶、旅”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昔归普洱茶小镇建设,围绕昔归古树茶文化、马帮文化主题,打造“临翔昔归茶”品牌,充分挖掘昔归新石器遗址、昔归嘎里古渡等历史文化,融合科技体验技术,整合澜沧江沿岸多元茶品类,打造云茶品牌中藏茶馆,形成集展览、销售、茶道及文娱于一体的概念互动空间;加快推进临沧旅游综合体(佤山凤城)茶尊小镇建设,建成以茶文化为核心,集特色体验、文化创意、绿色产品购物、非遗双创等功能于一体的临茶城市会客厅。五是充分利用各种主流媒体,对茶文化和品牌进行多层面、多元化、立体式宣传和推介,不断提升临翔区茶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和渗透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51政策.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云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EB/OL].(2019-06-24)[2020-09-20].http://www.51zhengce.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id=107859.
[2]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EB/OL].(2018-11-16)[2020-09-20].http://www.yn.gov.cn/zwgk/zfgb/2018/2018ndeseq/szfwj_1501/201811/t20181115_14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