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江沿岸24城市的城市物流绩效评价
2020-12-14易伟黄远新马莉张燕
易伟 黄远新 马莉 张燕
[摘 要] 长江沿岸24城市紧邻长江黄金水道,位于长江经济带内,其物流绩效评价对于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咨询以及专家调查,构建长江沿岸24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政府、企业官方网站搜集客观指标数据、网上问卷星搜集主观指标数据。经效度和信度检验,计算城市物流绩效指数。结果表明,长江沿岸24城市物流绩效差异较大,总的来说,东部地带城市物流绩效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带城市较低;二线及以上城市物流绩效较高,三线及以下城市物流绩效较低。最后从物流基础、营商环境、运营水平、智慧物流、可持续发展等五方面提出了长江沿岸24城市物流绩效提升策略。
[关键词] 长江沿岸;城市物流;绩效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 F127;F259.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號] 1009-6043(2020)09-0052-04
Abstract: The 24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re adjacent to the golden waterway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ir logist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conomic system in the new era.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expert investigation by China Logistics Associati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ogistics in 24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was established. Collect objective index data from official websites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collect subjective index data from online questionnaires. The city 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of the 24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varies greatly. In general, 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of the cities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higher, while tha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lower. 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of second-tier and above cities is higher, while that of third-tier and below cities is lower.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of 24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logistics foundation, business environment, operation level, smart logist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urban logist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rategy
一、城市物流绩效评价对象
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就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在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中,城市物流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受到城市物流相关者的关注。因此,对长江经济带有关城市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长江经济带幅员面积较大、城市较多,城市物流绩效评价目标多元、影响因素复杂,很多数据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需要实地调研,工作量大,为了能够较好的完成研究任务,本文拟选择城市市区紧邻长江水道的长江沿岸24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城市物流绩效评价的对象。它们分别是宜宾、泸州、重庆、宜昌、荆州、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岳阳、安庆、池州、铜陵、合肥、芜湖、马鞍山、九江、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以及上海。地级市22个,直辖市2个;一线城市1个、新一线城市3个、二线城市2个、三线城市10个、四线城市6个、其它2个;西部地带城市3个、中部地带城市15个、东部地带城市6个;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也分别为3、15、6个。
长江沿岸24个城市是国家战略关注的长江经济带的组成部分,横跨全国东中西部地带、长江上中下游,一二三四线城市及其它均有涉及,对其城市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代表价值和意义。
二、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构成
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咨询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校物流相关专家以及企业高管,结合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激励论等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多次研讨,构建了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构成。
(二)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众多,指标之间重要性难以确定,物流专业人士的判断将更符合实际。基于此,设计了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专家问卷,在2018年11月第十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对部分物流专家、企业高管进行了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8.4%,有效率84.2%;问卷数据的信度检验:克朗巴哈系数达到0.932。经过计算得到指标权重,详见表1。
三、长江沿岸24城市物流绩效
(一)数据获得
城市物流绩效评价三级指标共有45个,其中11个指标属于客观指标,通过查询相关省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邮政管理局、机场等官方网站搜集。另外34个指标属于主观指标,使用网上问卷搜集(问卷设计时,借鉴了世界银行编制国家物流绩效指数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发布,共获得131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82份,有效率为89.6%。问卷的城市、被调查者职位、公司规模、公司性质的分布,基本反映了行业实际。问卷数据的信度分析:克朗巴哈系数为0.954。
(二)长江沿岸24城市物流绩效
利用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数据,计算城市物流绩效指数。具体为:首先由三级指标计算二级指标,再由二级指标计算一级指标,最后由一级指标计算城市物流绩效指数,结果见表2。
(三)长江沿岸24城市物流绩效简述
由表2可知,长江沿岸24城市物流绩效表现各不相同、差异较大。
上海处于绝对领先位置,上海市城市物流绩效综合指数位居24城市之首,比第二名南京市高出6个指数点,远高于其它位次城市之间的差距。上海市城市物流5个一级指标指数也位居24城市之首,尤其是发展基础指数,高出第二名重庆8个指数点,智慧物流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运作水平指数也高出第二名3-4个指数点。
南京、重庆、武汉分居第2-4位,南京的优势主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重庆的优势在物流发展基础方面,而武汉的智慧物流和物流运作水平较高。
池州、鄂州城市物流绩效综合指数位居倒数,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城市规模较小,物流发展基础较差;地处中西部,物流营商环境、运作水平、智慧物流以及可持续发展都相对较差。
其余城市物流绩效的指数居于中间位置。相对而言,镇江和安庆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宜昌的物流运作水平指数、岳阳和九江的智慧物流指数、泸州的营商环境指数较高。
四、长江沿岸24城市物流绩效提升策略
长江24城市物流绩效表现的差异,根源于各城市物流实际发展状况的差异,结合城市物流绩效水平,城市物流绩效的提升,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增強城市物流发展基础
城市物流发展基础主要由物流需求和物流基础设施组成,因此,增强城市物流发展基础需要提高城市物流需求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扩大物流需求,增厚产业基础
在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物流需求在物流发展基础中占比为55.7%,涉及产业基础的第一产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两项占比为21.11%,涉及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占比为10.8%,消费占比12.7%,快递业务量占比11.1%。很显然,在5个指标中,产业基础是根,其它指标都或多或少依赖于于此:货物贸易的进口是因为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口则是因为产业有比较优势;产业如果有优势,创造的新增价值将会更多,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相对较高,有望推高社会消费总额;而快递业务量则是货物流进和流出的反映,货物流进,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力;货物的流出,则反映了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城市物流绩效的提高,需要城市物流产业基础的增强。
增强产业基础,各城市需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习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要更高质量的发展,而非落后产能的过量生产;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非低质产品的大量堆积。优化产业结构,即是淘汰落后产能,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使产业发展符合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要,泸州、咸宁、铜陵、安庆等三线以下城市尤其需要注意。此外,各城市也要促进商品进出口、居民消费。
2.顺畅物流通道,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质量提升,使我国的物流成本不断下降,对于长江沿岸城市,依然如此。长江沿岸24城市,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基础不一,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顺畅物流通道。具体的,对于所有24城市,提高公路通达里程、提升公路质量等级,加强港口和航道建设、增强航运能力,是共同的选择。此外,适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协调中国铁路总公司、民用航空总局增加或提升铁路、航空运能,将增强物流服务能力、提升物流绩效。
(二)优化城市物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主要由经营成本、社会营商氛围以及政府效能构成,因此,优化城市物流营商环境,需要降低物流经营成本,改善社会经营环境,提高政府效能。
1.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企业发展后劲
绩效评价中,参与调查的人员普遍反映企业经营成本高,在经营用房成本和税费成本2个指标中,经营用房成本更高,均值为2.46分(5分制)、税费成本相对好一点(2.57分),在营商环境指标中,物流经营成本得分最低。因此,促进物流发展,提升城市物流绩效,需要降低物流经营成本。具体地,可以:(1)尽可能多地给物流提供优惠用地。(2)筹建专业物流园区,集中修建物流用房,以优惠方式提供给物流企业使用。(3)当地政府在本地权限内,尽可能地降低物流企业税费。
2.改善社会经营环境,提升企业发展氛围
物流运输方式衔接便利程度、本地物流产业竞争强度以及社会的诚信经营氛围都会影响物流的发展。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港口运输,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程度,反映了当地的物流发展水平,需要物流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协作。政府部门要加强规划,出台相关的制度、措施,统筹协调、推进落实;行业协会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物流企业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不同运输方式衔接问题;物流参与企业则要积极参与,通过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推动物流高质、高效运行。各城市尤其是宜宾、黄石、鄂州、岳阳等中西部中小城市需要培育适当的物流产业集群,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同,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此外,社会的诚信经营氛围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奖励诚信、惩治不诚信,营造诚信的经营氛围,不仅对产业发展、对整个社会发展,都益处多多。各城市应建立经常性制度措施,发动企业、个人参与到诚信社会的建设之中,提高城市的诚信水平。
3.提高政府效能,化解企业成长障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府的服务水平、对纠纷的处理满意程度及对企业的激励强度,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政府的服务水平越高,企业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少。企业遇见纠纷,政府能及时协调解决,使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的发展,避免繁杂事物的牵扯;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激励强度越高,企业的发展动力就越大。因此,政府应转变角色、打造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企业的激励强度,为城市物流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此,政府应进行制度设计、目标考核、不断地培训进修、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政府效能。
(三)提升物流经营水平
物流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可以反映物流经营水平,因此,提升物流经营水平,需要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和物流经营效益。
1.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
物流运营效率包括物流劳动效率、物流能力利用程度、物流活动中商品完好率以及物流专业化程度。提高物流劳动效率、物流能力利用程度、物流活动中商品完好率、物流专业化程度,增强物流运营质量。(1)剥离企业非核心业务,使用专业化物流服务,提高物流專业化程度。(2)科学规划运输路线、分拨、配送、仓储中心,充分使用物流设施设备,出租、出售、共享物流闲置资源,提高物流能力利用程度。(3)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业务培训、严控商品损毁指标、严格考核制度、奖惩分明,提高物流活动中商品完好率以及劳动效率。
2.狠抓物流主营业务,提升物流效益
物流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经济效益反映物流企业行业的经营绩效,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营业)增长率以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表征;社会效益指企业行业对社会的贡献度,由社会贡献率指标表征。主营业务、利润、营业额、负债是关键点,各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物流企业需要突出主营业务、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企业营业额的上升;控制负债规模,减少财务费用支出,降低资产负债率;并严格控制其它各种支出、降低费用成本,提高利润率,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此外,物流行业企业还需要在解决社会就业、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参与国家扶贫等社会公益方面多做贡献,既注重行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注重本身的社会责任,提升社会效益。
(四)提高城市智慧物流程度
城市智慧物流程度由智能设备使用量、物流信息化水平以及智慧物流协同程度组成,因此,提高城市智慧物流程度,需要引进智能设备,提高智能设备使用量;完善数据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普及电子面单,提高智慧物流协同程度。
1.引进智能设备,提高智能设备使用量
智慧物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智能物流设备的使用量。目前,智能物流设备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物流的各种活动中:亚马逊、菜鸟的智能仓库已实现了无人化,京东的无人送货小车穿梭于写字楼中……,智慧化、无人化已成为物流发展趋势。但现实中,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智能物流设备的拥有量和使用量都还很低,在装卸、搬运、仓储、配送活动中还可见大量的人工操作。各地政府、物流行业协会应该出台政策措施鼓励物流企业采购、使用智能物流设备;物流企业应该行业争先,大力引进智能物流设备,提高智能物流设备使用量。
2.完善数据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物流信息化通过国内物流数据完备率、跨境物流数据完备率以及物流云利用率等指标表征。智慧物流需要通过先进的物流云技术和信息设备,构建完整的物流信息数据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物流的可视化、全程可追踪化。为此,各城市政府、物流行业、企业需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主动建设、接入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云的利用率,提高国内以及跨境物流数据完备率。
3.普及电子面单,提高智慧物流协同程度
目前,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物流协同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协同程度低。通用电子面单的使用是物流协同的基础,因此,政府、物流行业协会应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技术标准,设定统一的通用电子面单,提高电子面单的普及率,实现物流信息的互联共享,提高物流协同度。此外,现代物流颇受诟病的一点是配送末端的协同程度较低。配送末端,即指从配送点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用户感受较差,影响了用户使用的积极性。如何实现货物从配送点到用户手中的无缝衔接,提高配送末端协同率,是所有物流企业都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快递柜、智能无人小车等是可供选择的方式。
(五)增强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保力度和创新能力,会影响可持续发展,因此,增强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降低物流污染;营造创新氛围,提高物流创新能力。
1.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降低物流污染
物流污染主要是指物流废旧包装以及物流机器产生的废气、废油等造成的环境损害。物流废旧包装一般是包装箱(木箱、纸箱)、包装袋(塑料袋、纸袋)、包装泡沫、包装胶带、包装索等。物流机器产生的废气、废油一般是采用柴油、汽油的运输、搬运、配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铅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及泄露的机油、汽油、柴油等有害液体。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以及黄石、鄂州等中小城市压力较大。
物流废旧包装大部分都可以回收使用,物流机器产生的废气、废油则可以通过使用新能源(如使用电能)设备解决,此外,投入资金进行环境治理,依然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因此,各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应该出台政策措施,鼓励物流行业和企业使用新能源机器(机械)设备,提高物流废旧包装的重复利用率,投入更多的环境保护、治理资金,宣传动员,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城市、行业、企业的环境保护力度。
2.营造创新氛围,提高物流创新能力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由高速度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城市物流要获得持续、高质发展,要有竞争力,创新是关键。创新能力的提高,专利授权量、高学历专业人才、研发投入、企业行业产学研的积极性是其反映。为此各城市政府支持物流行业、企业与研究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政府、企业为高层次物流人才安居乐业提供环境;行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社会大众申请物流专利。
总体来说,长江沿岸24城市中,一、二线城市物流绩效相对较高,三线及以下城市较低;东部地带城市物流绩效较好,中西部地带城市较差;另外各城市具体指标表现也差异较大。各城市政府、物流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绩效评价指标,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促进物流绩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A].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25/content_9092.htm.
[2]时立文.SPSS19.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Eiichi Taniguchi. City Logistics:Network modeling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Z]. Pergamum, Oxford. 2001.
[4]Handheld,R. B,Nichols.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Prentice-Hall, 1999.
[5]李孟涛.城市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证分析[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13.
[6]朱长征,赵亮.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城市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18(18).
[7]曹兵斌.基于低碳发展的区域生态物流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7.
[8]讓-弗朗索瓦·阿维斯.世界银行物流绩效指数报告(2016年)[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
[9]刘大成.智慧物流推进智慧城市向深度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9-02-26(007).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