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真实案例建设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2020-12-14肖小虹刘思渟陈江涛

教育观察 2020年29期
关键词:调研案例情境

肖小虹,刘思渟,陈江涛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一、引言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动手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困扰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是难以提供类似企业的真实决策情境或提供真实决策情境的代价太高,难以执行。从实践教学的研究进程来看,学者为解决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一部分试图在课堂上模拟现实情境,通过案例教学、仿真实验等教学方式,将真实的社会环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呈现出来,让学生提前感受未来工作环境,提升应对能力;另一部分考虑将校企合作融入以营造真实决策情境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中。

如何基于学界的这两种研究和尝试,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出真实情境化程度高且成本低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实践教学创新的需要。本研究围绕提升实践教学真实情境,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的共性问题,提出通过利用校企深度合作,创新设计以真实案例建设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研究现状

实践体系发展相对完善和成熟的西方国家,在工商管理教育领域已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如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产学研+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以及日本“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模式等。这些实践教学模式的成熟发展为国内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论方面,国内学者展开了关于教学特征、模式、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邬移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进行了理论研究,发现其内容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现场性、产学结合性及技术应用性特征,并以实训和综合训练为主,注重校企合作。[1]陈虎认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包括问题导向型互动式教学、案例引入型探讨式教学、情境模拟管理教学、行为示范教学以及现代企业管理专题研究。[2]李蓓蓓、苗雨君等通过构建ERP沙盘模拟实训,提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3-4]在案例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任淑敏提出加强问题导向的建议,强调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问题引入的案例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从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5]

在实践方面,国内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上采取了有力行动。一方面,一些高校通过实验实训平台丰富了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如安徽A大学在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实践教学各环节、各要素的有效组合,利用实验实训平台及相关操作软件,组建实训小组开展竞赛和专业项目研讨活动,发挥仿真模拟和企业运营管理模拟的实践功能[6];另一方面,高校构建“产学研”导向的校企合作拓展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如创建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让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又如“2+1”模式将学生在高校的理论学习和在合作企业进行的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7]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我国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课堂教学始终存在一定局限。学者提出的互动式教学,如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虽然与传统理论教学相比在提高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力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仍有短板。互动式实践教学无法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情境体验感,无法取代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下教学实践所带来的真实感。实践教学本质特征所强调的社会现场性,是进行实践教学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始终无法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经济生活中,因而实践能力欠缺。

第二,使用的案例素材因其针对性不够,时效性低,存在照搬照抄、重复建设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一般案例选择样板分为国外著名企业案例和国内“本土化”案例,前者尽管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但因地理阻隔、文化差异等原因,往往使学生对“洋案例”的背景理解不到位,进而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正是因为这一问题,国内投入精力进行本土案例库建设,也形成了一定规模,方便了各大高校的案例教学活动,但这种对案例选择的便捷性也衍生了所选案例随处可见、老套等问题,这不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体系的更新,学生也很难与时俱进地关注热点问题,导致理论教学落后于专业发展,且因教师与学生并没有亲身参与案例建设过程,对大部分所选案例的细节无从知晓,因而对其背后的逻辑思维无法领悟透彻,案例没有充分发挥效用,这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效果不明显,学生对理论的具体应用范围、实践情况也不太明晰。

第三,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具有工商管理实际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一直以来,实践教学因为高成本、低成效问题在模式创新方面动力不足,一些高校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也存在资金缺乏问题。研究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能够为高校进行实践教学创新提供资源保障,但目前,国内的校企合作形式大多围绕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调研数据来源、学生课外创新、行业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合作形式还不够多元化,没有发挥校外行业专家的作用,企业对高校培养管理型人才的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的参与力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企业无法在此类实践教学中获得即时利益,致使与高校合作的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强,进而校企合作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基于此,如何解决现阶段实践教学真实情境感不足的问题、如何设计和改善案例教学活动,并深度利用校企合作、拓展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的重点。

四、围绕真实案例建设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设计

为突破实践教学改革瓶颈,本研究在真实情境导向下,利用校企合作,提出以建设真实案例为中心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开创“融入合作企业问题情境的真实案例建设”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学院成立企业咨询小组,解决合作企业的实际管理问题,让“教师+学生”智囊团参与到合作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利用合作企业的问题情境填补因课堂教学局限所带来的真实情境感缺失,并加强他们在理论学习中结合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同时,也为合作企业解决自身管理问题,调动内部创新带来催化效果。为保障教学质量,笔者设计对该过程的考核方式实行“三方评价+双分制”模式,并设定一定的监督和激励方式。课程结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作为案例,进入高校案例库,成为真正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俱进的真实案例建设素材。

(一)基本准则

根据以上研究回顾以及相关问题梳理,本研究认为该方案设计的基本准则应当包含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

这是本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时刻秉持“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提升对以后真实工作环境的应对能力”的教学目标,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融入问题导向的真实案例情境。

2.真实情境化的理论结合实践

这是本设计方案的本质特点,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问题—知识”路径,即对合作企业提供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归纳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理论、资料与技术;二是“知识—问题”路径,通过真实情境化的问题导向,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理论、所需资料、所掌握的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过程性及参与性

这是本设计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确保咨询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探索”思维状态,并能“由浅至深”地进行相关问题探析。[8]

4.互惠性

这是本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方面。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切实帮助其自身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带来即时利益,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的积极性,使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从而实现高校、企业及学生的多方共赢,降低高校人才培养成本。

(二)真实案例建设路径

在该教学模式下,本文研究设计了具体的真实案例建设路径,阐述了基于互惠性原则的校企合作方式。我们将进一步细化以下几个方面使该实践教学方式有效运行,具体路径设计见图1。

图1 真实案例建设路径图

1.前期工作

在课程开始前,高校应当做好以下准备:首先,意向企业每年可提出1—2个企业经营面临的实际问题,学院对意向企业进行筛选,筛选依据可为问题导向,就意向企业咨询问题涉及的业务范围、是否契合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学生的兴趣程度、是不是当下热点问题、时效性、典型度等进行合作企业的选择;也可以企业为导向:就意向企业在本土的影响力、是否具有行业代表性等进行选择。其次,高校对筛选后的合作企业所咨询的问题进行分级分类,按问题难易程度分级,按问题涉及的专业领域分类,方便后期管理。

2.合作企业问题对接

学院在选定当年该教学课程所使用问题的合作企业后,由企业派遣专人负责陈述问题具体情况与细节,求得解决方案,说明企业所成立的对接小组的工作安排,并在课程全程进行工作配合,如当咨询小组进入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活动时,企业应当由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安排与沟通。

3.成立以咨询小组为单位的智囊团

在学生了解所咨询问题后,学院组织成立4—6个企业咨询小组,每组由一位教师带队,以此形成智囊团。每组5—7人,每个小组都由学院各个学历及各个专业的人员组成,根据咨询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每组成员的学历性质,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及组合模式;根据咨询问题的专业领域选择每组成员的专业性质,如两名企业管理专业、一名人力资源专业、一名市场营销专业等;根据企业性质进行相关专业增减,如旅游型企业增加旅游管理专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增加电子商务专业等。对带队教师也应当进行考察,比如,教师本身资历是否具备带队资格、研究领域是否符合等。

4.讨论解决办法

这一过程主要落实“问题—知识”路径。由咨询小组自行组织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员各自提出关于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互动、参与和体验,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分领域进行分析研判并设定任务。比如,用于解决该问题的理论知识梳理、相关资料筛查等,系统提出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理论支撑以及相应的技术路线,形成前期如何搜集资料、过程中如何展开调研、最终如何形成解决方案等详细的行动计划和方案,而带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与启发学员进行“由浅至深”的思考,扮演好控制者及观察者角色,让全组学员充分参与讨论过程。

5.带领学生调研

这一过程主要落实“知识—问题”路径。咨询小组通过计划方案展开实际调研,感受真实问题情境下理论、知识和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前期,咨询小组应当拟定调研计划、建立调研方案、组织分工计划、选择合理的调研方式。调研应至少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关于合作企业的前期调研:由学生团队分工进行企业内部调研,了解合作企业的业务领域、性质、经营模式、部门人员等各方面信息。合作企业里负责相关调研事宜的参与者要做好准备工作,提供给学生较充足的调研空间,组织他们对公司的不同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进行调研。从高层管理部门及人员到基层运作机构,调研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及资料搜集工作。其次是解决相关问题所需的社会调研或市场调研:咨询小组要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和相关事宜,对解决问题所需的企业外部信息进行数据、资料的搜集。调研活动结束后把大家的发现汇总起来,向整个小组汇报,并进行开放式讨论。

6.形成解决方案及合作企业的意见反馈

各小组将资料整理汇总,由学员分工合作形成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和完善,提交合作企业,展开工作汇报。合作企业相应负责人进行方案的审核,对每组提交的方案进行意见反馈,提出每组方案的问题和需完善之处,给出方案评价,对该反馈和评价进行记录。由教师带领协作修改解决方案,形成最终文件,并组织所带领的咨询小组进行工作总结和汇报。

7.记录整个过程,作为真实案例建设素材进入学院案例库

课程结束后,咨询小组将记录整个过程并进行完整教学案例编写。案例编写要注重其完整性。比如,应当对案例备注使用说明,标明该案例适用的课程、涉及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合加强学生哪一知识层面的应用,以及适合哪个层次的学生等。设计科学合理的案例制作流程,确定案例的逻辑结构,对案例事件进行清晰地描述,分析并解决案例中问题的情况,并修改完善案例。对所有进入案例库的案例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三)评价方法

为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质量和积极程度,注重过程性、公正性、参与性,杜绝往常的团队任务中常有的“搭便车”现象[9],本文设计了“三方评价+双分制”评价模式。

评价方由带队教师(个人分)+企业专人(团队分)+团队内部成员(互评的个人分)构成;分数采取双分制,即团队和个人各产生相应分数,且团队的分数排名会影响个人成绩。比如,可以设计团队第一名全组相应整体加15分,第二名加10分,第三名加5分这样的奖励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个人分的基础得分由带队教师的评价分数以及团队其他内部成员的评价分数(取平均后)组成,并按权重进行加总,再加上团队名次下的附加分数形成最后得分,由此综合评价团队第一和个人第一。

(四)监督与激励方式

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监督与激励:第一,咨询小组定期汇报研究进度;第二,学院派相关负责人进行不定期实践成果验收;第三,设定奖励。课程教学后的监督与激励:第一,资讯小组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反馈;第二,科学管理案例的同时,对比更新之前的研究,对已经形成的真实案例进行不断纠错与反思。

四、结语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现实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形态。实践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创设社会真实情境的高成本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急需在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通过对现有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挖掘,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本研究立足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以为学生提供真实决策情境和低成本实践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研究和设计围绕真实案例建设的实践教学创新内容和运行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猜你喜欢

调研案例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