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身高、体重及血清IGF-1 和IGFBP-3 表达的影响
2020-12-14张一平李金生
张一平, 李金生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河南 焦作 454001)
我国特发性矮小症发生率约为3%,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小儿的生长发育、 性格、 认知、 社交等发展极为不利[1]。 特发性矮小症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 在接诊该类患儿时应仔细询问其既往病史,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为患儿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2]。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 是临床上用于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指标[3]。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目前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药物, 而对于治疗剂量尚无统一定论, 一般推荐剂量为 0.1 ~ 0.2 U·kg-1·d-1。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 纳入标准: ①参考 《褚福堂实用儿科学》[4]中特发性矮小症诊断标准; ②年龄 6 ~ 12 岁; ③30 d内未接受内分泌、 糖皮质激素、 抗生素治疗; ④患儿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 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 ①合并染色体异常、 先天性畸形、 宫内发育迟缓; ②合并营养性、 全身性、 消耗性疾病; ③合并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④合并严重的心理疾病、 异食癖、 情感障碍。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 例。 对照组中, 男 18 例, 女 12 例; 年龄 6 ~ 12 岁, 平均年龄 (8.37 ±1.82) 岁; 青春 Tanner 分期: Ⅰ期 19 例, Ⅱ期 11 例。 研究组中, 男 19 例, 女 11 例; 年龄 6 ~ 12 岁, 平均年龄 (8.48 ±1.72) 岁; 青春 Tanner 分期: Ⅰ期 18 例, Ⅱ期 12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干预, 采取补钙、 补充维生素、补充微量元素、 合理饮食等常规干预措施。 对照组接受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每日于晚睡前皮下注射 0.1 U·kg-1·d-1重组人生长激素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20063010, 生产企业:安徽安科生物工程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患者大腿中部前外侧面、 脐周, 每次注射不可选择同一点位, 持续治疗12个月。 研究组则接受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操作方法同对照组, 注射剂量调整为 0.2 U·kg-1·d-1。
1.3 观察指标对所有患儿进行为期12 个月的随访, 于治疗前后测量患儿的身高与体重, 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6 mL,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IGF-1、 IGFBP-3 水平。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血糖升高、 下肢水肿、 膝部疼痛、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 t 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身高、 体重治疗前, 两组的身高与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治疗后, 研究组的身高、 体重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 体重比较 ()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 体重比较 ()
组别 n 身高 (cm) 体重 (k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110.73±5.83 122.75±3.93 22.38±2.34 25.48±3.91对照组 30 110.48±5.91 118.73±5.82 22.85±2.93 22.47±3.85 t 0.165 3.135 0.687 3.005 P>0.05 <0.05 >0.05 <0.05
2.2 IGF-1、 IGFBP-3治疗前, 两组患儿的 IGF-1、 IGFBP-3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治疗后, 研究组的 IGF-1、IGFBP-3 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 IGF-1、 IGFBP-3 水平比较 (, μg/L)
表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 IGF-1、 IGFBP-3 水平比较 (, μg/L)
组别 n IGF-1 IGFBP-3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147.69±21.48 328.45±44.71 3.35±0.41 5.58±0.56对照组 30 147.84±21.38 274.55±43.91 3.41±0.45 4.31±0.31 t 0.027 4.711 0.540 10.868 P>0.05 <0.05 >0.05 <0.05
2.3 不良反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n (%)]
3 讨论
特发性矮小症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 其平均身高较同种族、 同年龄、 同性别的正常儿童身高低2 个标准差, 且排除先天性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器质性疾病、 慢性系统性疾病、 营养心理学疾病等已明确病理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5]。 特发性矮小症是小儿生长发育落后较为常见的疾病, 发病率在矮小儿童中占60%以上[6]。 生长激素由人垂体前叶分泌, 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参与人体内蛋白质合成、 生长、 微量元素吸收、 脂肪分解、 抑制葡萄糖摄取等。 重组人生长激素与人体内源性生长激素较为相似, 最早于200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 国内外研究均指出其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有效性[7]。 但现今临床上对于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剂量无统一标准, 常用剂量为 0.1 ~ 0.2 U·kg-1·d-1, 且不同剂量所获得的疗效也存在差异, 故而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剂量十分关键。
人体内的生长激素由垂体前叶合成、 分泌, 在体内受到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双重控制。 人体内的生长激素通过作用于干骺端生长板上的软骨细胞, 促进细胞分化, 从而参与人体的生长发育[8]。 生长激素还可作用于生长激素-IGF-1 轴,与人体内的靶器官上的生长激素受体相结合, 与IGFBP-3、IGF-1、 酸不稳定亚单位形成三元复合物, 发挥骨骼生长调节作用, 进入血液循环后促进人体内细胞分裂增殖, 从而促进生长发育[9]。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后的身高、 体重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促生长效果更为明显,可加速患儿骨吸收、 骨形成, 促进骨量累积, 改善骨骼生长发育。 另外, 研究组的 IGF-1、 IGFBP-3 水平高于对照组, 表明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有效提升IGF-1、 IGFBP-3 水平,有利于促进患儿骨骼生长发育。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表明大剂量与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可控范围内, 治疗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 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用于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 提高血清IGF-1、 IGFBP-3 水平, 其疗效优于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 治疗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