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词多义现象与英语一词多义的演变机制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

2020-12-14陈伶俐刘思危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多义义项范畴

陈伶俐,刘思危,2

(1.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2.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南 长沙,410016)

原型范畴理论是从哲学、人类学中的客观主义范畴观发展而来的,是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人类认知世界离不开范畴化,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与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解构,分析了一词多义产生的根源、逻辑以及英语中多义词词义之间的关联与演变,以期帮助学习者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构建英语多义词动态家谱。

一、原型范畴理论下一词多义现象的生成根源

范畴原型理论源于哲学、人类学理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最先从哲学视角提出了客观主义范畴观,其认为,一方面,范畴具有明确边界,在同一范畴内其成员共用一个属性,即事物的范畴是确定的;另一方面,同一范畴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中心成员、边缘成员之分。到20 世纪50 年代,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指出了客观主义范畴观的缺陷,提出了范畴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并认为在同一范畴内存在中心成员与非中心成员,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1]。1975 年罗施(Rosch)又构建了“基本范畴和原型理论”。该理论在继承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范畴观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范畴具有非对称结构,即其成员是非对称的”,当判断某一事物应该归入哪一类范畴时,应该看该事物与某类范畴原型之间是否具有家族相似性,而不用看该事物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征[2]。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进一步发展了范畴理论,他认为“原型”是个例,通常是范畴内的典型代表或最佳成员,是范畴的核心与认知参照点[3]。即原型是固定的,但原型范畴的边界是可以扩展的,是模糊与不确定的。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最先产生的是原型词(中心义项),其他义项通常与原型词之间存在隐喻、转喻、扩展、辐射等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词义属于语义范畴,随着语义的不断发展,有些原型词的扩展义项成为该词的“字面含义”“隐喻含义”“转喻含义”或“引申含义”,并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常用词义,于是就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但是,在一个语义范畴内通常只有一个中心义项或中心义项群(原型)。随着社会发展,词义范畴会围绕“原型词”持续地往外扩展,且越是往外拓展,其义项的模糊程度就会越高,所以在语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词语意义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可变性[4]。

二、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一词多义现象的逻辑机制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如果一个词只对应一个词义,那么人类的语言就会变得毫无艺术性。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属于语义范畴,一个词的各种词义又共同构成该词的语义范畴。然而,词义与语义之间的关联是一种什么逻辑机制?一词多义是任意的(Arbitrary)还是有理据的(Motivated),这一问题一直为学者、语言学家以及哲学家争论不休。实际上,一词多义现象是词义、语义历时发展的结果,并在此过程中予以范畴化,即词义的辐射与扩展,是基于语义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方面,在语义历时发展进程中,人们在把握词义时习惯将一个词(原型词)及其辐射的词义作为一个范畴。这个范畴是由中心词义项辐射的语义链,语义链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新语义不断从词义项中分裂、辐射或衍生(Derivation)出来[5]。在语义范畴化进程中,很难以一组充分必要条件来定义新语义,因为词的义项都是由原型词辐射的,因而只有基本义项对新语义有决定性[6];同时,由于词义的范畴是以一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中心义项辐射的,因此,范畴内的每个义项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型特征,其中中心义项具有最多的原型特征。

另一方面,一词多义现象是一种语义范畴原型结构的拓展[7]。在词义范畴扩展的过程中,隐喻与转喻是词义扩展的基本认知工具,新词义的衍生、已有词义的分裂,通常是以隐喻、转喻的形式得以实现的,随着词义范畴的不断扩展,词义的边缘亦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不清晰,且某些义项可能与其他词义范畴产生交集。

因此,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词多义可以理解为“原型”词义的辐射与扩展,即“一词多义”有许多的义项,有中心义项(基本义项)、边缘义项、典型义项等[8],且义项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所有相互联系的义项共同构成了“原型词”的词义范畴。

三、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英语一词多义演变机制——以“soft(软)”“paper(纸)”“climb(爬)”为例

为了帮助英语学习者主动建立一词多义之间的桥梁、构建英语多义词动态家谱,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本文采用描述性分析与个案探究方法,以“soft(软)”“paper(纸)”“climb(爬)”为例,解析了英语一词多义主要的三种演变路径。

(一)迭进演变机制:“soft(软)”的原型范畴与演变

“soft(软)”最初是用于描述物体的触感——当人们用肢体去触碰某一物体时,如果该物体很容易发生形变,人脑便会感知到“soft(软)”。“changing shape easily when pressed;not stiff or firm 软的;柔软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八版中的第一义项,形容词)”这个最初出现的、最直观的感知,处于范畴的中心,是最客观的、最简单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因而,其是“soft”范畴中最具有基本义项(原型词)。范畴围绕着这个中心义项,基于相似性,“soft”的义项不断演变,新成员不断扩展,最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范畴,即我们今天看到的“soft”范畴。“soft”范畴的演变是基于认知域投射而拓展的[9],见表1。“soft”从形容具有固体、液体特征的实体物,到形容本体物、附着物,最后发展成为形容客体、主体。如“solid(泥土)”“soft drink(汽水)”“soft heart(心肠软)”“soft music(柔和的音乐)”等。这是一种迭进式的演变机制,即最初从义项A,延展到义项B,但两者与中心义项(原型词)仍然在同一认知域内,但是随着语义历时发展,一种新的认知域义项产生(义项C),新的义项突破了中心义项的认知域,形成一种层层迭进的义项扩展。

原型义项 演变义项表1 “soft”范畴的演变路径soft(软)演变1——实体物:从形容固态到形容液态,如“soft drink(汽水)”演变2——本体物:从形容实体物到形容非实体物,如“soft breeze(柔风)”演变3——空间物:从形容本体物到形容附着物,如“soft shadows(柔和的影子)”演变4——客体:从形容空间物到形容时间物,如“soft music(柔和的音乐)”演变5——主体:从形容客体到形容主体,如“soft heart(心肠软)”

(二)中心演变机制:“paper(纸)”的原型范畴与演变

“paper(纸)”的基本义项是“纸”,是一个名词。纸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写字、印刷,承载文字的。基于这一功能性认知,“paper”的义项不断演变、拓展——这种较为简单的中心演变机制,见图1,在英语中原型词为名词的词义演变中较为常见。这是一种基于原型词的射线式演变机制,即从中心义项直接裂变成N 个新的义项,通常新成员只与中心义项有相似性。目前“paper”已发展出了多层含义:报纸、文件、学术论文、贴纸、包装、入场券等[10]。如I asked him to fetch me the evening paper(我请他去给我把晚报拿来);My paper consists of ten pages(我的论文共10页);Assemble your papers and put them in the file(把你的文件归拢放在这个文件夹内);We're papering the room(我们正在给这间屋子贴壁纸)。晚报(evening paper)、论文、文件(papers)、贴纸等这些义项大都是围绕“纸”的功能拓展的。这种演变通过转喻、隐喻,让原型词含义变得更多元、复杂、生动与形象。

图1 英语多义词的中心演变机制

(三)义项链演变机制:“climb(爬)”的原型范畴与演变

“climb(爬)”的基本义项是“与地面接触费力向上攀缘运动”,是一个动词。如She climbed up the stairs(她爬上了楼梯);I climbed through the window(我从窗口爬了出来)。随着语义历时发展,climb 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基于相似性的多义范畴。如“爬升、上升”——The plane climbed to 33 000 feet(飞机爬升到33 000 英尺);如“攀缘生长”——a climbing rose(攀缘生长的玫瑰)等。这些表面上不关联并不紧密的义项通过“义项链”产生联系[11]。在climb 的语义范畴中,义项关系首先存在于相邻的义项中,但不相邻的义项之间,通过相邻义项构建的“家族相似性”,统一于“climb(爬)”这一范畴内。在原型范畴理论下,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义项链”的演变与扩展机制,在“义项链”中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是:义项A、义项B 因与基本义项(原型词)存在某些共同特征或相似性而发生关系;衍生的义项A、义项B 又作为新的“中心义项”进一步延伸出义项C、义项D,并依次类推,即“义项链”上的任一节点都可以成为义项延伸新的发生源[12],这一演变机制,在英语中原型词为动词的词义演变中较为常见。

结语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通过结合原型词义分析实例,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做出分析,发现了“原型范畴语义分析”在理论上的科学性与说服力。这一认知,对于学习者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构建英语多义词动态家谱;对于英语“教”与“学”都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多义义项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锦瑟》赏析
Enhanced Precision
“好+谓词性成分(V/VP)”的组合情况分析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