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作品“大高执壶”的创作感悟

2020-12-14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酒器壶把茶壶

郭 方

我们人类所创造的各种器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最初的模仿,进而改造,到最终的变化,人类的历史便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紫砂艺术虽然仅仅只有数百年的历史,但紫砂创作所遵循的底层逻辑却始终遵循这一道理,以开放包容为特点的紫砂壶创作,吸收众多元素,从而衍生出独有的紫砂艺术文化。

在历史上,执壶是一种见于晚唐的酒器,在元代以前,它有多个名字,“成注子、偏提、小口”等,从这些名字我们就可以大致地想象出它的造型,必然是有着一个大大的握把,长长的流嘴,以及不大的口盖等等特点,由于原本是作为酒器而诞生的,所以执壶便于提握,适合倾倒添酒。由于古代酿酒需要用到大量的粮食,所以酒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种较为奢侈的消费品,尤其蒸馏过后的高度酒更加是十分宝贵的,所以注酒器就需要设计得十分稳定,不容易挥洒,兼之酒精容易挥发,所以酒壶的出口都会刻意地往小设计,加上这些元素,就不难想象最初“执壶”的样式,正是由于执壶的这些特点,所以在明代散茶开始盛行以后,这种酒壶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茶壶所继承。历史上,唐代的执壶把手宽扁、口扩嘴短,嘴外常常削成六角形;五代时期壶流被明显加长,并且多了柄,容量也变得比唐代更大,壶身多呈椭圆;到宋代的时候,壶身偏瘦长,流与壶口,体把等高,美观并且实用。其中景德镇出产的青白瓷执壶最为著名,几乎已经成为这种壶式的巅峰,造型秀雅,釉色清丽,且这一时期的造型更加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元代到明代继承了这一特点,龙泉窑和景德镇都曾出产过执壶中的精品。

此外这一时期执壶不单用陶瓷器制作,还有金银器,纵观遗存下来的各类执壶就会发现,虽然执壶的外形都十分近似,但根据制作材质的不同,装饰的不同,其中亦各有不同特色。用紫砂来制作这一壶式,首先就必须了解历史上不同材质制作执壶的经验,早期的执壶暂且不论,明代青花瓷执壶就借鉴了金银器造型的优点,将青花瓷安定秀美,装饰灵活的特点发挥了出来;而同时代的金银器执壶则趋向于更细致的工艺,精细的纹理和金属质感的装饰,这些都将材质本身的特点发挥到了最大,所以当用紫砂来制作这一造型的时候,也需要考虑紫砂本身的材质特性。

紫砂作品“大高执壶”采用底槽清制作,这种泥料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烧制成功以后茶壶表面的胎质能够迎光变亮,触手生温,拥有极佳的质感。作为一把茶壶而非酒器,首先就要考虑到执壶的细颈是否合适。在这把壶的处理上,为了保留执壶的这一特色,可以将腹鼓的壶身和壶颈区分开来,用垂直的升颈将整个壶体加高,平面的压盖重叠在壶口上,进一步增添了壶颈部位的高度,这就是这把壶命名的由来,“大高执壶”中的高是一种壶形整体的加高,但其高的原因就在于保留传统执壶的束颈风格改造而来的高壶颈。

执壶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把,这把“大高执壶”的壶把就借鉴了唐代执壶的风格,采用把上端高曲,下端平滑的形式,这样的壶把上下的距离拉长,把顶甚至高出了壶口,所以为了配合这样的大壶把,壶流也要相应地拉长,两者采用同样的线条走势,只是壶流正好颠倒过来,流根采用较为干脆的急转,而流首部分则十分的平缓,这样的结构也是传统紫砂壶常见的处理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流把自身粗细的变化要处理到位,其参照点在于茶壶中心处的壶钮,而壶钮的比例是根据壶体来变化的,这里的壶体并不包含升高的壶颈,所以这样一来,等于壶流和壶把的粗细间接地由壶身来决定,以这样的参照法制作出来的“大高执壶”形体比例和谐,前后顺畅,粗细得宜,在视觉外观上显得相当平衡,而显“高”的作品,平衡感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了茶壶制作的成败。

总结:从这把壶的外形出发,了解这一造型在历史上的源流,从造型的流变当中总结其中的规律,显然能更直观地告诉我们当代紫砂壶艺创作在面对这些传统壶形时应当如何抓住要点,让人明白,紫砂不仅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承载了厚重文化底蕴的历史之鉴。这就为如何创作指明了方向,要让创造的作品,看起来舒心,用起来赏心,思考起来宜心。紫砂壶就是伴随着这种思考,不断地完善自己,将文化与形体相辅相成地融合在一起,传达出作品的神韵,作者的意念,最终实现情感意境的共同升华。

猜你喜欢

酒器壶把茶壶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一粒珠
查酒驾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B4RM4N智能调酒器
唐代酒器“双鱼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