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河北省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2020-12-14尉京红郭丽华于磊王影刘宇
□文/尉京红 郭丽华 于磊 王影 刘宇
01规划布局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均衡格局被打破,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口粮安全,但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19 年的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9.28%,在保证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北省长期以来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 左右,是全国第6 大玉米主产区,2019 年玉米产量占河北省粮食总产量的53.13%,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52.68%,是河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在中央稳定玉米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总体政策背景下,河北省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在推动玉米产业优化布局、引导玉米优势区发展、促进玉米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品质有待提高、种植成本高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高产业科技支撑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创新管理机制等对推动河北省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明确发展目标 提高产业科技支撑力
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和供给效率”目标要求,通过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实施,实现“节本增收、减肥增效、绿色环保、品牌提升、多元发展”目标。通过玉米新品种选育和实施轻简化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数量和质量,实现玉米“节本增收”;通过科学精准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玉米“减肥增效”;通过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综合防控效率,实现玉米“绿色环保”;通过推动生产标准化、促进三产融合,实现玉米“品牌提升”;通过籽粒玉米优化布局、鲜食玉米特色发展,实现玉米“多元发展”,提升河北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优化产业布局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特点,优化玉米生产区域布局,分别采取稳、减、增等不同政策,“稳” 是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和燕山山前平原优质玉米种植区,应稳定种植面积,保障玉米产量;“减”是针对黑龙港和山地丘陵地区,因受水资源等条件制约,可适当调减种植面积,重点发展节水抗旱特色农产品;“增”是针对冀西北糯玉米区、冀东甜玉米区、冀中南甜糯玉米区和雄安糯玉米区四大鲜食玉米特色种植区,因有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特色鲜食玉米种植传统,应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鲜食玉米食用需求供给量。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实现玉米种植基本稳定和资源有效利用。
优化玉米品种结构 根据玉米市场需求特点,优化品种结构,实施种养结合、供需平衡、特色发展的模式。在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邢台、廊坊等),扩大优质蛋白和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种植,满足畜禽养殖对绿色、无毒、优质原料的需求;在反刍动物聚集区(牛、羊等),积极发展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形成种养结合、产销对接的模式。在玉米深加工需求旺盛的地区(秦皇岛、石家庄、邢台等),扩大加工专用玉米品种种植,满足深加工产业发展需求。在鲜食玉米加工企业聚集区(张家口、唐山、保定、石家庄等),重点发展与龙头企业加工需求相适应的鲜食玉米特色品种,形成以张家口万全区为核心的冀西北糯玉米区、以唐山市周边县为核心的冀东甜玉米区、以石家庄辛集为核心的冀中南甜糯玉米区和以保定徐水为核心的雄安糯玉米区四大特色鲜食玉米种植加工区。
提高品质和安全性 增强产业竞争力
提高玉米整体品质 河北省玉米的容重和一等品率指标在全国9 个玉米主产省中均处于中上游水平,但与品质最好的山西和辽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河北省地处黄淮海玉米种植区,水和光热资源不足是制约玉米品质提升的关键,各地自然条件差别较大,玉米品质差距也较大,需要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创新玉米品种,提升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提高玉米品质。
提高玉米安全性 玉米的不完善粒和生霉粒等指标是检测新获玉米安全性的重要指标。2014-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的新获玉米质量检测数据显示,河北省玉米不完善粒和生霉粒普遍高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水平,籽粒玉米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降低玉米不完善粒和生霉粒是提高河北省玉米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
改善玉米品质需从种植、收获、储存和加工等各个关键环节入手,加强品种技术研发,降低种植环节玉米生霉粒、病斑粒;加强收获环节关键技术研发,降低玉米收获环节玉米破损粒;加强产后储存和加工等环节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推广新型储粮装具及储粮技术,减少储存和加工环节的玉米生霉粒,提高玉米品质和安全性,保证玉米产品和动物源食品安全。
创新管理机制 推动玉米节本增效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推进以玉米加工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玉米一二三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创新企业与农户合作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或服务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培育农业产业链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农业组织创新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增进行业共同体利益,培育农业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扩大集聚效应。对“企业+合作社”、“企业+政府+农户”等多种典型的玉米产业链联结模式进行总结和推广,减少加工企业与农户对接的中间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
适度规模种植 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建立健全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在自愿前提下,将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对新型玉米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抓好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促进规模种植的发展,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收益。
提高机械化水平 重点开展高产、耐密、抗逆、适宜机械化收获或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以及优质青贮、鲜食等专用新品种选育,开展大田作物精量播种、化肥和农药精准施用、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关键装备和技术推广,建设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提升品牌和社会影响力
扶持玉米深加工企业 引导企业研发多样化玉米食品和多用途工业原料,拓展应用领域,拉长产业链条;将产业发展重点适度向产品研发及新型机器设备引进倾斜,推动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有机衔接,提高产业效益;引导加工企业自建优质专用玉米种植基地,保障原料供应,提高原料品质,降低原料成本,增强加工产品竞争力。
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 采取措施,扶持壮大一批玉米加工能力较强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加大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做强精深加工,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变性淀粉、淀粉糖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玉米加工产品竞争力和工业化水平,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 依托玉米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塑造、品牌营销、品牌创新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品牌占领市场。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玉米育种、初加工及深加工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省内各种优质玉米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积极培育和扶持知名品牌,提升河北玉米的知名度,提高河北玉米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