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陈汤“异病同治”机制研究

2020-12-14丁珊珊黄益清陈华琴甘慧娟

福建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药理学靶点通路

丁珊珊,康 洁,黄益清,陈华琴,甘慧娟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二陈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 作为中医经典的化痰方,二陈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疗效较为显著。 包永生等[1]从文献、临床、药理等方面对二陈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表明二陈汤及其加减方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中某些病症痰证的治疗,如慢性阻塞性肺炎(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等。 那么,二陈汤治疗不同疾病痰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即二陈汤实现“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随着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概念的深入,研究者们将网络药理学这一新的研究策略引入中医药学。 网络药理学通过构建中药成分、靶点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对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从整体和系统地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了支撑。 因此,本文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二陈汤治疗不同疾病(COPD、NAFLD、PCOS)痰证的靶点作用网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二陈汤“同病异治”的作用机制。

1 方 法

1.1 二陈汤成分收集与筛选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2](TCMSP,http: / /tcmspw.com /tcmsp.php),在“herb name”检索框中分别以“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收集这4 味药的化学成分信息。 对收集到的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 为筛选依据,筛选出二陈汤的活性成分。

1.2 二陈汤的作用靶点预测 采用TCMSP 数据库对筛选出的二陈汤的活性成分进行作用靶点预测,然后利用 UniProt 数据库(https: / /www.uniprot.org/)中UniProtKB 检索功能对预测出的作用靶点进行逐一检索,并在检索结果中将物种限定为“human”,对所有预测到的二陈汤作用靶点进行一一对应的基因名称(official gene symbol)转换,获得二陈汤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

1.3 疾病的治疗靶点获取 分别以“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为检索词,在TTD数据库(http:/ /db.idrblab.net/ttd /)、DrugBank 数据库(https:/ /www.drugbank.ca/)、PharmGKB 数据库(https: / /www.pharmgkb.org/)和 GeneCards 数据库(https: / /www.genecards.org/)进行检索[3],得到各个数据库的疾病治疗靶点,并去除重复项,分别获取COPD、NAFLD、PCOS 三种疾病的治疗靶点。 利用Venny 2.1.0 在线工具绘制韦恩图,将二陈汤的作用靶点与三种疾病的治疗靶点进行映射,获得二陈汤治疗这三种疾病的共同靶点。

1.4 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将二陈汤的单味药-成分信息和成分-靶点信息导入Cytoscape 软件(版本:3.2.1),分别绘制出二陈汤的单味药-成分网络和二陈汤成分-靶点网络,再利用Cytoscape 软件中的“Merge”功能,将单味药-成分网络和成分-靶点网络合并成二陈汤成分-靶点网络[4-5]。 将预测、筛选、映射到的二陈汤治疗COPD、NAFLD、PCOS 三种疾病的共同靶点导入到 String 数据库[6](https: / /stringdb.org/)“multiple proteins”检索框中,物种设置为“homo sapiens”,其他参数为默认设置,构建二陈汤-疾病共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PPI 网络),并根据相关参数对PPI 网络进行分析。

1.5 GO 和KEGG 富集分析 将构建好的PPI 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即共同靶点输入到David 数据平台[7](https:/ /david.ncifcrf.gov/),选 择 类 型 为 “official gene symbol”,提交待分析基因列表,在Background中设置背景集为“homo sapiens”,选择“Functional Annotation Tool”分析工具,对共同靶点进行GO 和KEGG 富集分析。

2 结 果

2.1 二陈汤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通过TCMSP 数据库收集、筛选(OB≥30%、DL≥0.18)出二陈汤活性成分125 个,其中半夏13 个、陈皮 5 个、茯苓 15个、甘草92 个。 对以上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剔除未找到作用靶点的活性成分,获得110 个化合物,其中半夏 12 个、陈皮 5 个、茯苓 6 个、甘草 87 个,见表1。 对所有预测到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名转换后,保留唯一值,共获得到259 个预测靶点。 将筛选、转化后的二陈汤的单味药、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导入 Cytoscape 软件(3.2.1 版本)构建二陈汤成分-靶点网络,见图1。 该网络包含371 个节点,其中绿色节点为单味药(4 个)、黄色节点为活性成分(110 个)、红色节点为作用靶点(259 个)。

2.2 疾病共同作用靶点获取 通过TTD、Drug-Bank、PharmGKB 和 GeneCards 数据 库检索得到 三种疾病治疗靶点,对各个数据库得到的治疗靶点取并集、去重复项后,COPD、NAFLD、PCOS 三种疾病分别获得 1 631 个、411 个、568 个治疗靶点,见表2。将二陈汤的作用靶点和三种疾病各自获得的治疗靶点分别输入Venny 2.1.0 在线工具绘制韦恩图,取交集,匹配得到二陈汤治疗COPD、NAFLD、PCOS的共同靶点24 个,包括脂联素(ADIPOQ)、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小窝蛋白 1(CAV1)、CC 基序趋化因子 2(CCL2)、G1/S 特异性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C-反应蛋白(CRP)、细胞色素 P450 3A4(CYP3A4)、前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ESR1)、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胰岛素(INS)、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原癌基因蛋白(MY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肌醇3-磷酸酶和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PTEN)、前列腺素 G/H 合酶 2(PTGS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抗原 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EGFA)。 见图2。

表1 二陈汤活性成分

2.3 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将24 个二陈汤治疗COPD、NAFLD、PCOS 三种疾病的共同靶点输入到String 数据库,构建出共同靶点的PPI 网络模型,见图3。 该PPI 网络包含24 个节点(即共同作用靶点),246 条节点连接线(连接线表示两个节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粗细代表相互作用关系的强弱)。 经计算分析,该网络平均度值为20.5(度值表示某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连接数,度值越大,连接的节点数越多),其中 VEGFA、TP53、INS、IL-6、TNF、STAT3、PTGS2、MMP-9、MMP-2、CCL2、AKT1、ESR1、EGF、IL-10、PPARG 和 EGFR 等 16 个节点的度值高于平均度值,为该网络的关键靶点。

图1 二陈汤成分-靶点网络图

表2 三种疾病相关靶点数

2.4 GO 富集分析 通过David 数据平台对24 个共同靶点进行GO 富集分析,获得P<0.05 的GO 条目 237 个,其中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条目 204 个、细胞学组分(cellular components,CC)条目 10 个、分子生物学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条目 23 个,展示 BP、CC 和 MF 分别富集到的基因数目排名前十的条目,见图4。 这24 个共同靶点主要参与RNA 聚合酶II 启动子转录调控、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转录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蛋白质磷酸化调控、MAPK 和ERK 级联、炎症反应、信号转导、血管生成、葡萄糖稳态、衰老等生物学过程。

2.5 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通过David 数据平台对24 个共同靶点进行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根据P<0.05 筛选到69 条信号通路,列出富集到的基因数目排名前20 条的信号通路,见表3。 24个共同靶点涉及到的信号通路类型主要有信号转导通路 (PI3K-AKT 信号、FoxO 信号、HIF-1 信号、TNF 信号、MAPK 信号、JAK-STAT 信号等)、癌症相关通路(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小细胞肺癌等)、肝病相关通路(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等。

图2 二陈汤-疾病共同作用靶点韦恩图

图3 共同作用靶点PPI 网络图

图4 共同靶点的GO 富集分析图

表3 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前20)

3 讨 论

COPD 是以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中医认为COPD 多以肺、脾、肾虚亏为本,以痰浊、血瘀阻络为标;NAFLD 则是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代谢性肝脏损伤,其基本病机是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湿内蕴;而PCOS 是育龄期妇女多发且具有多因性、表现多态性的一组综合征,主要由脾肾两虚、肝气郁滞、痰湿内阻引起。二陈汤是经典的祛痰祖方,临床上经常被作为基础方用于治疗痰湿证[8-10]。中医提倡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是临床上“异病同治”的依据。 中药复方对证治疗、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是实现“异病同治”的手段。 然而,因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效应特征,使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受到挑战。 近年来,随着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将已知中药活性成分与疾病治疗靶点联系起来,能够从系统的角度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机制[11-13]。 因此,本文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二陈汤异病同治COPD、NAFLD、PCOS 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

本研究对二陈汤中四味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查询、筛选,获得110 个化合物,其中半夏12 个、陈皮5 个、茯苓 6 个、甘草 87 个,主要包含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黄芩素、刺芒柄花素、光甘草素、光甘草定、柚皮素、橙皮素、川陈皮素、槲皮素、甘草苷、光甘草定等)、三萜类化合物(松苓新酸、16α-羟基松苓新酸、常春藤皂苷元、白桦脂酸等)、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β-谷甾醇、谷甾醇、星鱼甾醇等),这些化合物已被报道具有抗癌、抗炎、抗细菌和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5,14]。 这些活性成分共预测、筛选出259 个作用靶点,与查询、筛选出的 COPD(1 631 个)、NAFLD(411 个)、PCOS(568 个)的疾病治疗靶点匹配得到共同作用靶点24 个。

经 KEGG 信号通路分析富集到 PI3K-AKT、FoxO、HIF-1、TNF、MAPK、JAK-STAT、胰岛素抵抗和癌症相关等主要的信号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在COPD、NAFLD、PCOS 治疗和机制研究中均有报道,且通路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PI3K-AKT 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生长、代谢中具有关键作用,被PI3K 磷酸化的AKT 能够磷酸化很多底物分子,从而调控多种生物学效应。 研究表明通过调节PI3K/AKT 信号通路,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治疗和改善NAFLD[15-16]和 PCOS[17-18],也能够减轻 COPD 的肺部和全身炎 症反应[19-20]。 FoxO 作为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调控因子,参与调节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稳态等一系列细胞功能,FoxO 的失调与 NAFLD 的发生有关[21];PCOS 患者巨噬细胞中激活TLR4 炎症信号通路的FoxO-1 磷酸化水平受到 AKT 的抑制[22];FoxO3 在肺炎症反应和抗氧化基因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FoxO3 缺乏可导致 COPD 的发生[23]。 HIF-1 是低氧适应的关键决定因素,可以防止NAFLD 进展过程中肝脏过度的脂肪积聚[24];HIF-1α 在 COPD 中 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EGFR/PI3K/AKT 途径上调炎症因子的表达[25];HIF-1α 信号 通路可能参 与了PCOS 患者子宫内膜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26]。MAPK信号通路跟炎症、凋亡、分化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调节MAPK-JNK/P38 信号通路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NAFLD,减轻炎症反应[27],激活PI3K/AKT 和抑制MAPK 途径降低大鼠模型系统的PCOS病理 和 胰岛 素抵抗[28],p38MAPK 和 ERK1 /2 可以通过增加 MAFbx/Atrogin 和 MuRF1 的水平而调节肌肉蛋白的降解和萎缩[29]。 因此,二陈汤可通过交互调节 PI3K-AKT、FoxO、HIF-1、MAPK 等信号通路对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平滑肌增殖等生物学过程进行调整,从而起到化痰理气的功效。

本文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思路和方法,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探讨二陈汤化痰的物质基础及其“异病同治”的内在机制。 然而,由于目前中药复方成分信息和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仍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因此对于分析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30-31]。

猜你喜欢

药理学靶点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金化浊方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