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高原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分析

2020-12-14田文军

新农民 2020年28期
关键词:牲畜青藏高原牧草

田文军

(南木林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 南木林 857100)

草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所以对草原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对草原地区保护与开发高度重视,但是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依然对草场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就包括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并且天然草地面积很大,为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1/3。由于近年来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畜牧业的发展,一些不合理的放牧行为对草场造成破坏,需要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

1 资料及处理

1.1 研究区概况

青藏高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6.8%,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构造地貌单元,有“世界屋脊”之称,该地区有着独特的高寒气候带,植被类型多样化,并且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对我国高原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和气候变化加剧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其中主要的因素在于超载过牧严重,使得草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接近青藏高原草地总面积的1/3,这一问题也导致了河流断流、水土保持能力下降,湿地和冻土面积减少[1]。

1.2 研究样本

本次研究利用GPS技术对青藏高原3省区、7个县、139个牧户进行分析,主要收集的数据包括草地承包面积、放牧利用草地面积、禁牧草地面积、实际载畜量和家庭人口数,测量地区海拔平均4100m,年平均气温-3.8~3.5℃,年日照时数2313~2607h,年均降水量423~565mm,天然草原植被类型主要是高寒草甸植被。

1.3 年度最大产草量计算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遥感植被的指数和牧草高度、密度以及生物量之间存在关系,本次研究地区的出草地主要包括高寒草原类和高寒草甸类,其中60%为高寒草甸类,32%为高寒草原类。本次研究利用22个牧草观测站的产量资料,然后建立牧草的单产估算模式。在利用遥感技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分析出草原植被的变化,还可以对植被的覆盖率进行监测,主要原理为:植被种类和植被覆盖率不同导致折射光线也不同,通过研究可以发现7个县的植被类型可以代表整个青藏高原的地区植被类型。

在青藏高原的牧草单产反演模型中可以发现,利用近两年5~8月的月末牧草单产量实测资料,在GPS定位后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存在指数关系yi=138.51e0.05xi,其中yi代表月末牧草单产,xi是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因部分站点的某个月份存在观测质量不高的问题,在计算样本之后得到,R2=0.7096,通过了显著性检验[2]。

在行政区域月度产草量估算模型中可以发现,根据月末的单产估算值可以计算出该区域的月末牧草总产量。计算方法如下:先分析每个草地像元面积,然后根据草地像元面积和单产估算值计算所牧草总产。草地像元的面积=草地像元纬圈周长÷3600×40007.033÷3600。

在行政区域年度最高产草量估算模型中可以发现,在估算月度牧草总产量的基础时,可以求得牧草生长期间逐月的最大产草总量,公式为:Rtmax=max(Rtj),其中j为牧草生长的月度,在青藏高原牧草每年春季进入返青期,夏季7、8份生长量最大。因此,j取5、6、7、8,Rtj为某月牧草总产量,Rtmax为年度最高总产草量。

在行政区域年最大载畜能力估算模型中可以发现,有诸多的因素会影响到载畜量,比如草地面积、牧草产量和可利用程度,而本次研究的模式为:区域级天然草地载畜量=103×年最高产草总量×草地适宜利用率÷牲畜日食草量×放牧天数[3]。

2 最大草产量和畜牧能力估算结果

研究需要把7个县的最高草产量总结起来,进而得到最高草产量,从以往的数量居中可以发现,一般在7~8月为最高草产量,这是由于该月份的光照和雨水资源较为充足。同时牧草的质量也和气候是否异常、土壤肥力是否充足有关。从最大畜牧能力的估算可以发现,草场面积、草的种类、质量以及总量都将影响到结果,需要对每个县的总草量分析,对畜牧能力进行详细记录可以推算出最大畜牧能力值,对今后的研究很有帮助[4]。

从县级天然草地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县的实际牲畜数量未超过天然草地的最大承载能力,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很有利,但是在西藏的大部分县以及天然草地分析可以发现,草地的牲畜已经超出承载能力,一些县的超载率得到了100%。西藏那曲市和阿里为主要农区,进行牲畜饲养不仅利用了牧草还有农业补给,西藏东南部还有林业资源和农业资源作为饲料补给。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西藏和青海的牲畜养殖都有不同程度的超载情况,大约为86%。

在地州级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分析可以发现,青藏高原地州之间的载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的地区都超出了天然草地的最大承载力,其中在青海玉树州牲畜实际数量低于天然草地的最大承载力,对当地的植被恢复十分有利;在青海西川州,天然草地的牲畜超载率达到7%~10%,加入饲料之后,可载蓄量和实际的牲畜数量基本平衡。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和阿里为主要农区,天然草地的可载畜量最高,其次是昌都的丁青,西宁市和海东地区是主要的农业区,在牲畜喂养上主要是依靠农业。在牲畜的素养上,那曲市和阿里的数量最多,黄南州其次。分析各地州实际牲畜量和当地最大可载畜量,在对比结果上,那曲市和阿里没有超出草场承载能力,海西州基本平衡,其余的地州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超载率46%~100%。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玉树州、果洛州的牲畜数量逐年减少,天然草地可载畜能力不断增强。西藏的拉萨市、日喀则、山南、林芝和昌都可以得到林业和农业的饲养补给,但是提供的支持不足。分析部分地区的天然草地的载畜能力,那曲地区的载蓄能力最高,昌都、日喀则其次,拉萨市、林芝地区的载畜能力最低,并且西藏各地两年平均牲畜量差异很大。整体看来,各地实际牲畜量和天然草地、补饲后的牲畜最大承载能力情况基本一致,对比实际牲畜量与当地天然草地补饲后的最大载畜量,西藏林芝地区超载不足10%,其余地区牲畜都有超载情况。

从青藏高原省级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分析可以发现,在青海和西藏畜牧业是支柱产业,对比1951年牲畜的头数超过两倍。虽然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快,并且牲畜饲养的数量增长态势明显,不过也加大了对草地供给能力的掠夺。有相关数据显示,2003~2004年的青海省天然草地最多可以承载为2870×104只羊,但是实际的数量为3650×104只,超载率为27%。在农业等补饲后情况有所改观,超载率下降为16%。西藏天然草地2003-2004年平均最大载畜量为2684×104只羊,但是实际牲畜量为5085×104只,超载率为89%。在农业等补饲后情况有所改观,超载率下降为78%,整体看来,2003—2004年,两省天然草地平均最大载畜量为5554×104只,实际牲畜量为8735×104只,超载率达57%,补饲后,两省牲畜超载率下降到45%。此外,有相关研究分析,天然草地载畜能力为补饲的12倍,牲畜喂养为天然草地,要想让青藏高原草地休养生息、生态环境改善,关键要减轻高原天然草地过多的牲畜压力,避免牲畜超载[5]。

3 牧草营养和载畜量研究

草地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藏高原的草地面积占到我国草地面积的1/3,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草甸系统。在近10年,该地区出现生态的严重退化,其中主要的因素是不合理的放牧,不仅造成了生物数量减少,还降低了植物的盖度,物种的数量也在下降,评价草地的生产潜力和承载能力主要是草地综合营养价值,其中又具体包括了牧草的营养物质种类以及数量,载蓄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分析草地的营养价值可以体现出草地营养价值的供给能力,对牲畜的生产性能起到了重要影响。对于草地的营养价值来说,实验指标测定以及动物饲养试验是主要的形式,其中验指标测定对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物质进行分析,而动物饲养试验需要分析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相关的研究人员对三江源地区不同季节草场的牧草价值进行了分析,对下文的研究提供了帮助[6]。

载畜量也叫载牧量,就是单位面积草地上的数量以及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了实际载畜量和理论载畜量,对于理论载畜量来说,就是在一定的草地面积和放牧时间上,在满足牲畜正常发育的基础上,可以放养的数量。如果实际载畜量低于理论载畜量,将导致牧草的浪费,如果这个数值过高会导致牲畜营养补充不足。对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在冬季可能会造成牲畜的死亡。目前对载畜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牧草产量估算、草原面积估算、直接经验估算,牧民可以结合以上指标对养殖数量确定,这样就可以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7]。为了提升载畜量,西藏日喀则地区立足于水热条件,成立了牧草栽培核心区,比如南木林县、康马县、聂拉木县都在布局人工种草,其中包括苜蓿、绿麦草、黑麦草、燕麦草、利柯集、青饲玉米及多年生野生牧草等数十个牧草品种,通过该措施有效缓解了人、草、畜之间的矛盾,提升载畜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养殖中,必须对草原生态保护问题重视起来,在加强牧草营养和载畜量、年度最大产草量、最大草产量和畜牧能力估算等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关的立法研究,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严厉打击。

猜你喜欢

牲畜青藏高原牧草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苏丹致力于扩大牲畜与肉类出口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