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峄城石榴产业发展优势与发展方向

2020-12-14褚衍成

北方果树 2020年4期
关键词:盆景石榴发展

孟 健,马 敏,褚衍成,罗 华*

(1 山东省枣庄市石榴研究中心,山东 枣庄 277300;2 中共峄城区委党校,山东 枣庄 277300)

峄城石榴栽培历史悠久,是国内最古老的石榴主产区之一。目前,峄城石榴种植面积约0.87 万hm2,年产量约7 万t,栽培品种(类型)达60 余个[1]。但是,在峄城石榴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峄城石榴产业的良种化水平、种植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深加工能力亟待加强,文旅产业发展有待深入挖掘。下一步,峄城石榴产业必须立足自身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强化石榴各产业链,尽快占领中国石榴产业的制高点。

1 发展优势

1.1 政策优势

枣庄市委市政府、峄城区委区政府均高度重视峄城石榴产业发展。峄城区委区政府于2018年底印发《峄城区石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于2019年成立石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峄城石榴产业发展列入市级战略。峄城区成立枣庄(峄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服务中心(副处级建制),统筹峄城区石榴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同时,枣庄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投入,峄城区财政每年设立1 000万元的石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共同支持峄城石榴产业提档升级,推动石榴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峄城区已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省级财政奖补资金3 000万元。市级的战略定位和项目的成功立项,为峄城石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充足的财政保障。

1.2 品牌优势

峄城是中国石榴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石榴之乡、古石榴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 级景区“冠世榴园”享誉海内外,“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是全球首家石榴主题园林,“中国石榴博物馆”是国内首家石榴专题博物馆。“峄城石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峄城石榴盆景培植技术”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峄州红’石榴荣获2019 中国(北京)世园会金奖,峄城区石榴盆景《历沧桑》(张中涛创作)、《奔腾》(王鲁晓创作)荣获2019 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盆景国际竞赛金奖。峄城区拥有国内石榴界唯一的国家级石榴种质资源库,保存石榴种质份数位居国内第一位、世界第五位[2]。峄城区先后举办两届世界石榴大会,在国内外石榴界享有较高声誉。“峄城石榴”已成为峄城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1.3 技术优势

1987年成立研究机构峄城区石榴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的石榴研究机构之一,现已沿革至峄城区石榴研究院。该机构主要从事石榴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等工作,积极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山东省林科院、山东省果树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枣庄学院等10 多所科研、教学机构保持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在石榴DNA 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良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进行科研攻关,取得丰硕成果[3]。授权国家林业植物新品种权5 项。选育出包括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国审石榴良种‘秋艳’在内的石榴良种7 个。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共4 项。荣获包括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级科技奖励8 项。主编《中国果树志·石榴卷》《中国石榴地方品种图志》《中国石榴文化》等专著10 部,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1.4 产业优势

峄城石榴产业全面涵盖种植、加工、运销、盆景、文化、旅游、采摘等一二三产业,是国内石榴产业链最为齐全的地方,代表国内石榴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引领国内石榴产业的发展方向。峄城区是全国石榴鲜果最重要的产地和集散地之一,除销售本地石榴外,峄城石榴市场每年贩运、销售四川、云南、安徽、河南、陕西等外地石榴2 万t 左右,全区从事石榴各环节生产经营的人员在2 万人以上,年销售收入10 亿元以上。“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已经形成,“买石榴、到峄城”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峄城是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石榴盆景产业和集散地,全区从事石榴盆景制作的爱好者达3 000 多人,现有石榴盆景、盆栽总量达30 余万盆,总产值5 亿元以上[4],峄城石榴盆景、盆栽、根雕,代表着国内外的最高水平。峄城区石榴深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主要生产的产品有石榴汁、石榴酒、石榴醋、石榴饮料、石榴叶茶、石榴籽粉、石榴花蜜等,有些产品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产融合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 发展方向

2.1 品种优良化

峄城区石榴产业发展必须走品种改良道路,良种逐渐替代传统品种,同时要做到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品种要选用国家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良种,大面积推广前务必首先要开展小规模的试种试验。枣庄市石榴研究中心与山东省林科院联合选育出的石榴新品种‘秋艳’,于2013年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内石榴属唯一一个国家级良种。该品种具有籽大、皮薄、高抗裂果、耐贮、晚熟,早产、丰产、稳产等综合优良性状,为山东乃至北方石榴适栽区新建榴园或老旧园更新的首选良种[5],近五年来,在枣庄地区累计推广栽培‘秋艳’良种面积666.7 hm2以上,新增收入1.2 亿元以上,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下一步,要继续选育具有红皮、早中熟、抗寒等适宜消费市场的石榴良种,丰富品种资源,在做好区域试验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逐渐提高品种的优良化水平。

2.2 管理标准化

从产地选择、土壤改良、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采收、贮运等生产环节,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实现石榴园管理水平的精细化、标准化。按照无公害果品生产要求进行生产。适度推广石榴设施栽培技术,防止石榴冻害发生。做好石榴“Y”型、柱状、丛状等新型栽培模式的技术探索。示范推广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果园生草、园艺地布覆盖等省力化管理技术。实现石榴在育苗、栽植、耕翻、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机械化,为日益增长的生产成本“减负”。要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2.3 加工精深化

进一步壮大现有石榴加工企业,在政策落实、立项、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除传统的石榴汁、石榴酒、石榴茶等产品外,加大对石榴保健品及石榴药用产品的研发,加强对石榴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酚、鞣花酸及其他对人体有益物质的研究,推动企业向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进军”,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国内最大的石榴精深加工生产基地。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石榴及相关加工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推广。

2.4 文旅多元化

石榴全身都是宝,要将石榴“吃干榨尽”。以石榴园为基础,做活“大旅游、大文化、大景区”文章,打造以石榴为主题的乡村全域游,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深度挖掘 “青檀精神文化”“福文化”“匡衡治学文化”“贾三近廉政文化”等。积极探索“石榴+体验”“石榴+文化”“景区+娱乐”“景区+演艺”等旅游新模式,最大程度地彰显石榴特色。制订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石榴人家”为带动,积极开发赏石榴花、摘石榴果、品石榴茶、吃农家饭等乡村旅游产品,逐步将景区打造成集园林、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景区,能引得来客、留得住人。

2.5 数据系统化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大背景下,对于石榴产业而言,如何全面掌握石榴产品市场的供销与价格变动,如何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省力化的管理手段来解决产业上规模、增效益,如何通过品牌塑造、科学种植等手段提升石榴综合价值,这是石榴产业大数据平台善于解决的问题。整合国内石榴一产、二产、三产等产业链数据,种植、农资、加工、盆景、仓储、物流运输、销售、文化旅游等行业数据,农情监测、农业气象、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保险、农产品市场、科学研究、种质资源、综合服务等相关领域的数据,构建石榴产业信息业务共享平台,实施“互联网+石榴”建设工程,为政府宏观决策、社会综合治理、市场营销导向、企业转型升级、“三农”信息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和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推动石榴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石榴产业科技含量,推动石榴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我国石榴生产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令人欣慰的是,石榴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已提上工作日程,由枣庄(峄城)农高区和枣庄市石榴研究中心共同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榴产业大数据平台定能为峄城乃至全国石榴产业的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

除以上各项,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堡垒作用,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党旗飘扬在峄城区石榴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发展产业的同时,要与乡村振兴、农村公共资源共享、脱贫攻坚等深度结合起来,让小石榴迸发大能量,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盆景石榴发展
石榴红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石榴籽
附式石盆景欣赏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桌上盆景(外一幅)
石榴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柚子,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