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冠脉超声诊断心肌桥的应用分析
2020-12-14唐梦瑶
唐梦瑶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冠状动脉(冠脉)及其分支通常走行在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内。当冠脉中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在心肌纤维内,被形体疑似桥形的心肌纤维覆盖时,该心肌纤维就被称之为心肌桥,被覆盖的冠脉称之为壁冠状动脉(MCA)。最近有一项调研发现,部分MCA狭窄可以诱发心肌细胞缺血或猝死。而心电图、常规生化指标结果通常提示为正常,漏诊率相应增加,很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本次研究选择经冠脉CTA确诊为心肌桥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TTE检查,现将具体结果作出如下总结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采集经冠脉CTA确诊为心肌桥的3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时间均为2017.2~2018.10,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区间33~68岁,平均年龄(54.7±2.7)岁;剔除标准:伴有显著的心肌梗死病史,冠脉狭窄率>50.0%,年龄≥70岁,认知障碍及伴有严重精神病家族史者等。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UE Vivid7、UE Vivid 7 dimension, M3S探头,频率1.5~3.5MHz。
1.2.2 方法
依照解剖学定义观察4支冠脉分支(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检查过程中患者保持左侧卧位,扫描范围为胸骨左侧心前区。。冠脉近端能直接呈现在二维超声图像内,中远段则需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去呈现。观测病变位置的血流显示状况,记录峰值血流速度同时解析频谱形态学特征。电压120kV ,管电流600mA,层厚0.625mm,间隔0.625 mm。选择心动周期75.0%的相位把冠脉扫描初始数据进行再建,同时将其上传至GE.AW4.5工作站内,在心脏高级软件包协助下分析各主要分支血管。
2 结 果
TTE检查发现相关冠脉血流速度加快有19例(当血流速度>40cm/s时被定义为速度加快),峰值速度为42~81cm/s,其中左前降支近、远端分别为3例、16例,右后降支1例。病变部位彩超显示为花色血流信号,频谱形态都呈现为典型“高尖、高阻、双峰”样变化。
本次研究中试图把TTE用于冠脉心肌桥的临床诊断进程中,结果表明TTE对左前降支心肌桥的临床诊断率偏高,其能较为清晰的呈现出MCA的花色血流信号,并能肉眼观察到具有典型特征的双峰频谱,且当心肌桥收缩造成MCA狭窄时,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增加并达到峰值;而大梗阻接触时,就会步入血流相对平稳期。
TTE中未观察到显著异常的11例患者中,7例冠脉CTA诊断成浅激桥,4例心肌桥处于左钝缘支、右后降支依次为3例、1例,这可以解释为TTE对浅肌桥、左钝缘支及右后降支的呈现能力偏低,这是阻碍TTE在心肌桥临床诊断中广泛推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3 讨 论
在1922年,Crainiciana首次提出心肌桥存在的观点,在后续的几十年中,又有研究人员利用冠脉造影(CAG)证实了心肌桥的存在。在CAG内,心肌桥的主要表现为冠脉血管收缩期的短暂性狭窄,即“挤牛奶现象”。和CAG相比较,冠脉CTA的诊断标准始源于冠脉与心肌细胞两者的直接解剖关系。在冠脉CTA上把心肌桥定义为血管节段性被心肌整体环绕或环周>50.0%,而其近、远段走行于心外膜脂肪组织内,本区段即被定义为心肌桥。
TTE是最近几年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被用于冠脉临床检测的一类新型技术,既往有研究表明,TTE能够较为清晰的呈现出部分病患的冠脉左、右支主干及左前降支近段的二维超声图像,且能呈现出与之相对应的彩色血流图像[2]。TTE为一类操作流程简易、过程安全且有效的心肌桥临床筛查的无创性手段,其能提示心肌桥位置血流速度加快,具备特殊的频谱形态,但针对浅肌桥、左钝缘支心肌桥的呈现效果欠佳。若能将TTE用于心肌桥患者早期临床诊断中将会体现出较大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