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创新模式
2020-12-14朱晓施
朱晓施,王 晗
(1.辽宁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辽宁工业大学 校团委,辽宁 锦州 121001)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支付、微课程、微文化、微管理等为代表的“微”事物逐渐兴起,占据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的最前沿,吸引了庞大的各类用户群,深受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追捧。特别是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在大学校园中发展迅速,微时代正在悄然兴起。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虽然微小,却极大地丰富了新媒体的使用形式和范畴,不受传统媒体的局限,最大化发挥了宏观的传媒效果,已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运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交互作用,但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一、微媒体的产生及特点
(一)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的产生及特点
自2009 年以来,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已经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微博的出现突破了博客的知识化和精英性的局限,它借鉴了BBS 论坛强大的互动发帖与回帖的优势,承袭了QQ 即时沟通的高效性,一经出现便迅速受到追捧,形成强大的用户群。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就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微博用户国,形成了强大的微博文化。微博在手机客户端的开发运用后,使微博的追捧者可以随时随地随手发布消息并分享出去,挣脱传统的限制,更具灵活性和移动性;短短的140 字的篇幅即可编辑成一篇微小的博客,使用者可以随时发布短消息,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话语圈子;或给其他使用者留言形成互动,简单易用,方便快捷。就微博的传播特点而言,总结如下:“多样化的发布渠道、即时化的发布方式、自由化的沟通方式、社会化的人际网络、病毒式的网络传播。”[1]
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较快,需要快速便捷的交流方式,于是微博便应运而生。微博的出现为每一个想要表达自己意愿的大学生提供了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渠道,个体既是发现者、传播者也是受众者,大学生的个性化自由表达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满足。
(二)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的产生及特点
微信是腾讯于2011 年开发的一款软件程序,旨在为移动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2012 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微信突破了1 亿用户。截至到2018 年2 月,微信全球用户数已超过10 亿。微信的出现拓宽了微媒体的力量,微媒体通过发送语音信息、视频、图片和文本等来传播信息,并且即时高效的多人聊天操作,也可以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
微信非常合理地与腾讯微博、QQ、邮箱、漂流瓶、语音记事本、QQ 同步助手等插件实现了功能融合[2]。近两年,微支付、公众号平台、二维码扫描、微购物、朋友圈等功能的普及更是将微信的微媒体功效发挥到最大化。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可以跨平台自由畅快地沟通。在使用过程中,除了需要消耗少量的流量费以外,不需要额外付其他费用;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免费创建自己的朋友圈和公众号,用来发布、共享和传播推送信息等。与传统的手机短信和电脑QQ 相比,更便捷、更智能、更省钱。微信不仅拥有传统双向确认关系,还可以进行单向信息传输,这种联系打通了人脉,将人与人的关系稳定化、延展化,使网络社交关系与现实世界关系一一对应起来[3]。微信的出现使大学生可以更多地阅读网络上不同的信息,可以更多地共享教育资源,可以进行移动互助式学习,内容丰富,拓宽了认知渠道,提高了学习兴趣。微信时代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微信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流工具。
二、微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以其强大的便利性、传播性和娱乐性以及功能的多样化深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尤其在手机新媒体异常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微博、微信以手机新媒体为依托,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媒体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分享和传播,加强了沟通和交流,繁荣了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微媒体强大的社交功能和娱乐传播功能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价值观的形成
微媒体虽然微小,内容和功能却非常宽泛。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的浏览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信息,可以通过微信交友、分享、娱乐、购物、微支付等,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微媒体,甚至有了依赖。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微媒体上,过分沉溺而疏忽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沉溺在微媒体的虚幻世界而不能自拔。长此以往,将造成恐惧直接交往,心灵封闭等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后果。
微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便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一些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传播者因金钱利益的驱使在微媒体平台上散布不良信息,一些虚假信息和广告借助微博、微信在高校校园内传播,面对良莠混杂的虚假信息,大学生很难辨别真伪,容易受到误导,心智遭受腐蚀。在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煽动的困扰,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让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撼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其独特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喜欢猎奇的心理与微媒体的信息资源丰富和便利的交流方式一拍即合,既扩大了视野,又满足了好奇心,大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说教和灌输,这导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作用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主体是具有主导作用的教师,大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但是,在微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再处于话语权威地位,而且还要参与到微博、微信等平台中交流和沟通。微媒体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逐渐削弱了老师的主导地位,使教育环境更加复杂,撼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
(三)弱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微媒体的出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通过微媒体可以快速了解到更多新奇和有趣的新闻,不再局限在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的讲授,也可以在微媒体的在线交流平台上解决个人心理困惑的问题,拥有了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但是简单、快捷缺乏深度的新闻没有深度意义,随着媒体的思维倾斜,误导学生思考;微视频、微小说使喜欢速食的大学生们深陷其中,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通过思想政治课的专业的教学和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老师是主导的一方,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单一乏味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媒体相融合的路径探索
科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帮助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质量和水平,并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和社会实践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针对微媒体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从观念、手段和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与微媒体融合在一起的路径。
(一)更新观念,优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结构
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思政课专业老师数量不足,辅导员队伍质量参差不齐,现有的高校思政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更新观念,提高媒介素养,面对微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高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微媒体教研创新团队,这也是适应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从政治理论方面,“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4]
在团队建设方面,各高校应优化教学人员队伍结构,创建专门的微媒体教研团队,使教师掌握最新的微媒体信息技术和语言,改进教育方法,成为利用微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从媒介素养的角度来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敏感度,掌握微媒体信息,具备捕捉、分析和识别信息的敏锐能力。
(二)善于利用,利用微媒体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充分利用微媒体的各种强大功能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摆脱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不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束缚,以微媒体为平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如搭建校园微媒体平台,利用微媒体的趣味性来增加大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微博,在微博和微信公共平台上开展宣传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积极能量,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开通实名制微博,定期举办微博、微信知识大赛和相关讲座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自己担任微博、公众号的管理员,做好维护和运行保障,以培养其责任心和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微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也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说教模式,可以开通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加趣味性和亲和力,充分利用各种微传播渠道,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三)创新机制,将微媒体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融合
微媒体可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微媒体可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单向互动到双向互动。高校可以利用微媒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并结合大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和联系方式,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工具多层次、广覆盖,建立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和微媒体充分融合的教育模式。如利用微媒体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学习平台,开发出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块,设置各种功能键。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上,通过点击浏览相关模块,不仅可以获得相关的文本信息链接,还可以获得相关音频和图像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要闻和党员信息、党史人物等信息立体化地呈现在用户面前[5]。
在微媒体学习平台上,学生和老师都不必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双方可通过微信视频、语音、留言互动等功能进行谈心谈话,通过微媒体平台自由地讲述面对面不方便说的话,使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加拉近,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效果,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微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如今,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号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但仅停留在发布校园新闻、学生活动、简单罗列等形式上,缺乏系统的规范和完善的管理运行制度,形式单一。
面对新时期和新形势,高校有关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创新,寻找微媒体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的新方法,以科学的角度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探索具有现实和实践意义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