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化疗对潜在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的临床探讨
2020-12-14张伟萍
张伟萍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性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与饮食规律发生改变,结直肠癌呈每年上升趋势属于我国第四大恶性疾病肿瘤。根据相关医学调查研究显示,25%的结直肠癌患者都会发生肝转移,而且大多数肝转移病灶不可切除[1]。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肿瘤患者,实施转化化疗后能够缩小转移病灶,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为此,本文将分析探究转化化疗对潜在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的临床效果,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38例转化治疗潜在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7.18±7.11)岁。其中结肠癌7例,直肠癌31例,上述所有患者均通过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病理活检后确诊。
1.2 方法
在注射化疗药物时,应在患者颈内静脉注射或者是锁骨下方的静脉位置注射,减少化疗对外周静脉损伤。每次化疗前30分钟、化疗后6小时内给予患者预防性止吐处理。待患者转化化疗周期结束后,且各项数据指标评估符合手术根治性要求,依照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给予开腹手术或者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彻底切除根治原发性病灶。并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手术中的实际情况,选择同期或分期进行开腹手术切除根治肝转移病灶。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分析记录患者转化化疗时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以及根治性切除率。
(2)对转化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详细记录,采用影像学检查发对患者化疗毒性进行观察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转化化疗治疗效果
患者通过6周期转化化疗后,客观缓解率31.58%(12/38),疾病控制率为89.47%(34/38),待患者符合转化化疗影像学评估且满足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根治性切除率34.21%(13/38)。
2.2 转化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患者实施转化化疗后,Ⅰ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1%,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1%,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见表1。
3 讨 论
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病期间,有的患者结直肠癌细胞会经常转移到肝脏器官当中,使得患者肝脏器官发生癌变。当前,根治手术切除术是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活时间的最佳治疗选择,同时也是患者彻底治愈的治疗手段。根据相关医学资料研究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5年以后,生存率高达31.28%。而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使用其他治疗方案5年内生存率仅为5.64%。据不完全统计,结直肠癌患者中大约有50%的患者出现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症,在这些患者中能够采用手术直接切除的患者仅有19.87%[3]。为此,如何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成功切除率,是当前所有消化科医生急需探索的问题。
患者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能否得到有效提升是临床上在针对转化化疗疗效进行评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国外有研究人员针对在治疗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过程中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药物的疗效进行的探讨中发现,在针对不具备切除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伊立替康药物+5-氟尿嘧啶药物,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切除率最高可达35%,而相比之下,使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药物,直肠肿瘤的切除率最高可达51%。与此同时,国外医疗研究团队经过研究提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针对潜在结直肠癌转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想使患者的肿瘤切除率能够得到提升,使用转化化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预后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既能杀死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同时也能损伤吞噬人体正常细胞,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力,致使大多数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均会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腹泻、呕吐、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一般分为三级。待患者用药停止后或者是该阶段的转化化疗结束后,不良反应便会自动消失[4]。患者不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延后性。与其他化疗方案相比,转化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属于患者可耐受范围。某些患者不会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出现化疗停止或者是延期化疗等情况。由此可见,转化化疗方案较为安全有效,该观点与本文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
患者实施转化化疗方案后,由于样本取样量较小,化疗疗程较短,所以在患者血液中未发现奥沙利铂引发的化疗毒性反应。根据相关医学资料报道显示,奥沙利铂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针对患者神经系统方面。倘若患者长时间服用此类药物,就会感到手指、脚趾出现异常感,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口唇麻木等症状。长期大量服用奥沙利铂药物,会使患者神经系统毒性随着身体药物服用量的增加而增加[5]。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可为患者服用蒙脱石散、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患者神经系统毒性不良反应便会得到好转。虽然患者会在转化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但是对潜在可切除直肠癌肝转移病症治疗效果显著。为此,在转化化疗期间,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掌控药物用量,严格把控好化疗适应症,按需服用预防性用药,继而有效降低转化化疗并发症发生率。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团队证明相关问题的探讨结果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患者在使用这个奥沙利铂药物的过程中,随着用药量的增加,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病变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等,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其实,从本质的角度来讲,患者在接受转换化疗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很多时候这种不良反应无法避免,从临床的角度来讲,在针对潜在可切除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需要将不良反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进行探讨,但是,临床上在针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化疗方案的差异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轻重程度、类型出现差异,但是,临床上在为患者选择化疗方案的过程中,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应该成为主要的考量点。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控制好患者的用药量,另一方面需要合理的患者选择预防性用药,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化疗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患者化疗效果的基础之上,确保患者接受转换化疗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通过6周期转化化疗后,客观缓解率31.58%,疾病控制率为89.47%,根治性切除率34.21%;患者实施转化化疗后,Ⅰ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1%,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1%,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由此可见,转化化疗方案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学合理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
临床上在针对潜在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转化化疗的过程中,在患者接受过转化化疗之后,多数患者的转移病灶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针对部分潜在可切除状态的肿瘤,在转化化疗的作用下,多数能够转化为可切除状态的肝脏肿瘤,在此基础上,加大患者疾病根治的概率,使患者的生存时间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由于转化化疗的方案也存在多种类型,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切实体现出肿瘤治疗的精准化特点、个性化特点。如此,患者的康复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化疗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转化化疗能够缩小部分潜在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肝转移病灶,增加潜在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切除几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