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进马来熊的应激处理及后续饲养管理
2020-12-14赵必圣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福州350012
赵必圣 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 福州 350012
动物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对受到体内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刺激时的适应性反应[1]。 应激反应受到多种因素刺激影响。动物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时,由于麻醉、转移、运输、环境改变、更换饲料等诸多因素,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主要表现为动物躁动不安、极度兴奋、踱步、吼叫、发出威吓性声音;精神萎顿、食欲极度下降、敏感、缩在角落等。 对动物发生应激反应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创造安静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洁净的饮水,保持兽舍通风,提供清新的空气,保持舒适的温度、湿度,在日粮中可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2]。 尽快使动物恢复正常,有益于动物的身心健康,保障动物福利。 在后续的饲养管理中,对马来熊逐渐开放活动场, 观察并记录马来熊合笼和打斗情况。
1 新引进马来熊基本情况
1.1 新引进的马来熊及标号 福州市动物园分2 批次新引进 5 只马来熊。 2019 年 1 月 24 日,第1 批次引进 2 只马来熊,1 只公熊、1 只母熊。2019 年2 月 26 日,第 2 批次引进 3 只,2 只公熊、1 只母熊。为便于科学饲养管理和观察, 对引进的马来熊进行标号。母熊编号以F 开头,公熊编号以M 开头,根据兽舍次序依次在大写英文字母后面加数字分别标记为 1、2、3、4、5。 第 1 批 2 只熊分别编号, 母熊标号F1, 公熊标号 M2; 第 2 批次的 3 只熊分别标号为F3、M4、M5。 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 批马来熊属于表演用熊,曾经接受过人为驯化,性格较为温顺,比较亲近人。
表1 每只马来熊一天食谱
1.2 饲养环境 马来熊原为单独饲养, 空间狭小,兽舍面积4~8 m2不等。 兽舍内只有一个水槽,无活动场。 此外,兽舍并排分布,前后都是铁栅栏用以通风采光。 马来熊的饲料见表1, 饲喂方式为分次投喂,每天早、中、晚共3 次。 原由一名女性饲养员管理,专人专岗,平时无外人接触。
马来熊到达福州动物园后,先是单独饲养,待应激行为反应消除、恢复正常后合笼。母熊以及比较温顺的公熊优先合笼。动物园兽舍比原先兽舍大,兽舍面积 10~20 m2不等,并排分布。 兽舍内有 1 m2的水池、一个小水槽和一个栖架。 栖架为L 型铁质框架,上铺木板。 兽舍三面墙基高1.5 m,以上是栅栏以便通风采光,每面墙壁各开一个门。其中电动门直通活动场,活动场面积约200 m2。 由一名男性饲养员管理,专人专岗,平时无外人接触。
2 马来熊的应激行为反应与处理
引进第1 d 对马来熊观察发现, 第1 批次引进的2 只马来熊体型中等、体况良好。其中公熊M2 对陌生人表现为低吼以及发出威吓性声音, 另外1 只母熊F1 则较为平静。 马来熊到达动物园后,将其尽快放入洁净干燥的兽舍并提供充足饮水, 兽舍环境与马来熊原来的生活环境比较接近。 2 只马来熊均表现攀爬铁栏杆和铁门、 躁动不安、 踱步等不安行为。其中M2 情绪显得比较激动,对陌生人发出威吓性声音,爪子伸出栏杆抓扯撕咬电线等。
第二批次引进的3 只马来熊, 其中2 只体型中等、体况良好,分别标注为 F3、M4;1 只体型较大、体况良好,标注为M5。 3 只马来熊均表现攀爬铁栏杆和铁门,躁动不安、踱步、吼叫,对陌生人发出威吓性声音, 爪子伸出栏杆抓扯撕咬电线。 其中,M4 表现最为激烈,在运输车上将运输笼的底板撕咬开,并且将汽车底部咬了一个洞;关入兽舍后,前肢伸出铁栅栏,将刚好能触及的监控线路桥架拆毁。 F3 表现为嚎叫,咬断电线5 根。 M5 则是撕咬破坏铁门以及铁栅栏,咬坏一个门柱。为了防止马来熊进一步破坏设施,马上对栏杆进行加密加固处理。马来熊的应激行为见表2。
表2 新引进马来熊的应激行为
2.1 对应激行为反应的基本处理 为了让动物尽快恢复正常,在每批次马来熊运到熊馆后,除当班的饲养员、兽医工作人员以及必要工作人员外,暂时禁止外人进入兽舍,避免陌生人对动物产生刺激。保持兽舍洁净、卫生、安静,并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营养可口的饲料[3]。 检查设备设施,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通知加固兽舍的施工人员暂时停止施工, 或等动物放到活动场时再施工。饲养员亲手饲喂动物,尝试与动物建立亲和关系。
2.2 食谱调整 马来熊引进后, 逐渐开放活动场,马来熊的运动量增加,势必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根据原单位提供的马来熊食谱及饲喂方式, 在尽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予以微调, 以便让动物尽快适应新环境[4]。 马来熊食谱调整情况见表1。
2.3 应激行为反应的消除 马来熊送达当天晚上投喂少量苹果、胡萝卜、窝窝头,并提供充足的饮水。同时兽舍铺干稻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第2 d 开始恢复正常投喂, 且在窝窝头中额外添加矿物质粉末和复合维生素粉末。 送达当天马来熊的应激行为达到高峰,躁动不安、吼叫,大肆破坏兽舍铁栅栏和铁门;饲养员试探性亲手饲喂动物,希望培养感情,失败; 第3 d 后情绪逐渐平静下来,F1 已可接受饲养员亲手喂食,M2、F3、M4、M5 还存在敌意,对饲养员吼叫;第4 d 后逐渐恢复正常,情绪开始平静下来,饲养员亲手饲喂时,马来熊已可试探性接近饲养员;第5 d,所有马来熊基本平静下来,应激行为基本消失、行为基本恢复正常。 1 周后,马来熊已经适应了新环境,应激行为完全消失[5]。
3 马来熊的合笼
新引进的马来熊曾作为表演用熊, 经过人为驯化过,都比较温顺,且F1 与M2 在原单位即为合笼饲养。其他3 只马来熊则是分开饲养,训练时在同一个地方,但没有接触和互动。 基于该情况,决定由比较温顺的母熊F1 与公熊M2 先进行合笼。其他熊饲养1 个月、相互熟悉后,对互相间隔兽舍的马来熊逐渐尝试合笼[6],马来熊的合笼情况见表3。
由表3 可知,引进马来熊半个月时将F1 与M2合笼,合笼成功。 引进马来熊1 个月时将F3 与M4合笼,合笼成功。 引进马来熊 2 个月时将 F1、M2、F3合笼,合笼成功;将M4 与M5 合笼,合笼过程中打架,M5 左后掌掌心撕裂一个6 cm 伤口,紧急通知兽医医治,M4 与M5 合笼失败。 引进马来熊4 个月时将 F1、M2、M4 合笼,合笼成功;将 F3 与 M5 合笼,在合笼过程中打架,F3 皮外伤,M5 无明显伤痕、 无流血,F3 与M5 合笼失败。引进马来熊6 个月时将F1、M2、F3、M4 合笼,合笼成功;之后尝试将 M5、F1、M2合笼,M5 与 F1、M2 打架,F1 左上唇受伤流血,M2皮外伤,M5 无明显伤痕、无流血,M5 与 F1、M2 合笼失败。 可见, 引进马来熊至福州动物园6 个月时,4 只马来熊 F1、M2、F3、M4 成功合笼,M5 由于打架与其他熊合笼失败。
表3 新引进马来熊合笼情况表
表4 马来熊打斗情况
4 马来熊的打斗
新引进马来熊在互相熟悉的阶段以及合笼过程中发生多次打斗, 尤其是住在间隔兽舍的马来熊M5 与M4 发生多次打斗。饲养人员及时发现并用水枪制止打斗,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马来熊受伤。尤其是M5 出现2 次重伤, 分别为左前掌撕裂10 cm 和左后掌撕裂6 cm,紧急通知兽医手术治疗。 在饲养过程中将观察到的马来熊打架导致其中一方皮外伤及以上伤情进行记录、整理,见表4。
由表 4 可知,F1、M2、F3 参与较严重打架的次数较少,尤其F1、M2 都只参与1 次打斗,且都不是主动发起的。 除F1 左上唇受伤较为严重外,M2、F3都是受皮外伤。 M4、M5 多次主动发起打斗,造成较严重后果。 M4、M5 互相打斗, 导致 M5 严重受伤2 次,分别造成M5 左前掌撕裂10 cm 和左后掌撕裂6 cm。 M5 参与打斗次数最多,与其他4 只熊都发生打斗,且都是主动发起,其中1 次造成F1 左上唇受伤、流血,同时也导致M5 与其他马来熊合笼失败[7]。
5 总 结
动物园在引进新动物时, 应该尽量做到能不麻醉就不麻醉,这样可以避免麻醉对动物造成伤害,减轻应激行为反应。在动物出现应激行为反应后,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应对, 使动物尽快恢复正常,保障动物福利。 在后续的饲养管理中,应采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对动物的食物微调,逐渐过渡,在确保动物能够适应和提供动物充足营养的同时更加经济实惠。 野外马来熊的独居和圈养马来熊的打斗情况反映马来熊的社群关系没有明显的社会阶层, 但是在群养状态下存在个别个体争夺一定的社会主导权。 打斗次数比较少和发起打斗次数比较少的马来熊都顺利成功合笼, 而打斗次数和发起打斗次数都最多的马来熊每次都合笼失败,表明马来熊存在独立性,没有绝对的等级秩序。在日后的饲养管理工作中, 要尽量给合笼失败的马来熊M5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其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场和活动时间,提供爬架、栖架等丰笼设施,改善M5 的生活品质,争取早日让M5 合笼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