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2020-12-13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会学习者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文件政策推进教育信息化和高职教育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下简称教育部)在2018 年4 月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是继《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之后又一次在全国层面出台的综合性教育信息化规划文件。杜占元在“2018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使中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1]。除此之外,教育部自2012 年起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高职院校开始应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同时也突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小学班级管理”作为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对学生未来走上教师岗位能否科学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顺应信息化教学趋势,本文拟分析目前“小学班级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对“小学班级管理”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旨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 “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设置少且实践性活动受限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小学班级管理”总课时为18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10 课时,实践课时8 课时。但该课程本身涵盖大量实操内容,理论性学习比重高于实践性学习,使课程学习呈现低效性。由于参与实践性活动的人数受限,无法辐射所有学生,加之实操班级活动没有更多的展示平台,从而学生的实操性与创新性无法得到提升。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应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创造性及生成性的特点,开放性主要指“大学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控制的单向过程,而是开放的、包容差异的、多元互动的过程”;[3]创造性则要求推陈出新,为师生提供可以发表独到见解的空间;生成性则注重理论、技能、价值观等诸多动态的新陈代谢过程。

1.2 教师依赖传统教学且间接经验占主导

教师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实际授课中大多以“讲—听—记”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教师“一言堂”、学生“满堂听、记”,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有悖于大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创造性与生成性等特征,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书本或教师的观点,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复杂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我国师范教育的通病”现象则会更加严重[4]。“小学班级管理”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也基本是依赖教材进行PPT 课件授课,仅凭借教材内容无法使学生对课程有深层次的认识。同时,教师缺乏相关的小学教学与管理经验,授课内容均为间接经验,缺少直接经验,大多通过网络下载视频及案例等组织教学,忽视整体教学设计且部分教学案例陈旧,教学资源匮乏,不能与时俱进。

1.3 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低且缺乏岗位对接意识

基于学情分析,“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小学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其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资讯能力强,倾向于信息化教学,但当前高职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参与度低及岗位意识缺乏,一方面体现在课程的评价方式上,如模拟小学班会等活动凭借教师及小组互评不够客观,学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学习任务不结合岗位一线辅助教学易造成课程学习参与度低且实效性不强。另一方面,课程考核以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70%设置,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到课率、参与度,期末则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查。虽然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但全面性和客观性不够。

2 “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2.1 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丰富教学资源

依托“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借助信息化手段,如云平台、学习通App等方式组织课程,拓展丰富多样的课程活动辅助课程模块化、系统化学习;同时依据“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标准及实际教学情况,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将网络课程体系划分为四大教学模块(如图1),同时结合教师资格证国考,课证融合,遵循学用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模块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图1 “小学班级管理”网络课程模块

教师将课程教学内容以颗粒化方式,划分为68 个微课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均上传相应的PPT、在线测验、讨论及拓展资料等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小学教师岗位及职业能力需求,补充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热点新增心理效应微课颗粒。此外,为强化课程思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中添加思政园地板块,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教学内容。学生可通过平台发布的资料进行学习,改变了传统授课枯燥的局面。

2.2 创新课堂3+3 教学结构,革新教学方式

依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乡村小学教师岗位需求和学生认知水平,对照小学教育专业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网上课堂、校内课堂和第二课堂3 类教学平台。具体实施流程如图2 所示。以“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设计主题班会”知识点为例,在“设计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了课堂“3+3”闭环式教学结构,利用网上课堂、校内课堂和第二课堂3 个平台将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有机串联进行课堂实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线上与线下、学习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形成全方面育人途径;积极与基地小学进行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岗位意识。

图2 课堂“3+3”教学结构

2.2.1 利用网上课堂平台辅助课前导学

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微课自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并了解主题班会的特点、功能、选题基本原则。另外,上传小学主题班会视频及主题班会评价表,供学生分析与评价。同时发布课前任务,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主题班会活动设计,课前发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设计背景,学生将与设计相关的文案、PPT 及课前模拟拍摄的班会视频素材一并上传至云平台。

2.2.2 转变校内课堂教学方式促进课上助学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将本堂课设置为5 个环节,每个环节均发布任务点,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设计小学三年级主题班会。

2.2.3 依托第二课堂基地延伸课后拓展

一是教师将课上完善的设计方案由岳阳市东方红小学承办,对接马鞍、仓田2 所乡村小学三年级进行三校课堂直播互动班会,由主办方东方红小学提供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本院)学生展示的平台进行AVA 互动实况直播。根据活动效果,由三方校长及班主任进行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共同探讨具体改进措施。二是将班级管理课程延伸至基地小学、乡村小学,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小学班级活动,进行岗位对接,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能力。

2.3 实时统计课程数据,优化课程共享共建

“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于2019 年11 月1 日在学银在线平台上线,主要面向本院初等教育学院学生及校外其他学校、社会学习者,现已开设2 期课程学习。除校内学生之外,校外选课总人数达2626,覆盖如长沙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豫章师范学院、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146 所院校。就课程应用效果而言,学习者积极参与了2 期课程学习,完成了微课与视频共135 个任务点、参与测验与作业共计27 次,参与2 次考试人数共2113 人次,考试通过人数分别为952、1022 人,教师共发帖5220 次,回复讨论互动2128 人,累计互动次数达146153,页面浏览量累计2714342,2 期课程整体通过率分别为63.51%、76.61%。本课程教师团队秉持学用结合的理念,将课程资源以动态化的富媒体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结合视频自学+在线测验+实时讨论3 种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参与度高且教学效果良好。

为保证课程有效实施,教师使用PC 端和移动端对平台运行、教学行为、课程资源使用提供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其中PC 端统计在线人员、师生在线互动情况(如签到、选人等)、资源占比、课程资源更新率等数据;移动端提供教学数据、签到监控、学情分析、日常监控、资源监控等。利用平台资源共建共享,进行有效教学与学习。教师通过平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运用在线资源进行个别化与协作化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课上对知识进行建构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平台进行自动化课程监管及形成过程性考核评价,智能生成学习与教学评价数据,便于课程反思与改进。

3 深化“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3.1 进一步更新课程校内外资源,增强教师岗位对接意识

基于能力本位和职业实践导向,教师应对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进行更新。软件上,首先,应依据学习者的需求将课程资源以动态化、可视化形式呈现,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要求。结合小学教师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需求更新课程拓展素材资料和教师资格证国考题库,使课程资源适时适用。对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冗余资源进行删减,从而优化课程,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其次,教师需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团队可依托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移动终端整合资源。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外,在实践教学方面,可通过与基地小学教师换岗的方式深入小学进行课程开发与研究,以实现师生双向探究。硬件上,一方面,学校应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和学生在移动终端上完成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利用校内的实训室、微格教室及校外合作的基地小学,帮助学生对接岗位需求,组织学生观岗、跟岗、学岗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小学环境中学习,开展校内外反馈式互动教学。另外,通过校外对接,加强实训锻炼,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得以渗透,强化课程的职业性联系。

3.2 完善考评机制,增强课程的示范性与辐射性

结合网络课程交互性、共享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在课程考核评价中,教师应增加学习者PBL 内容考核,将学习者划分为项目小组,以创建项目形式加强生生互动,同时进行直播内容学习并将其纳入考核评价,使平台使用更具交互性。另外,应结合课堂3+3 教学结构,形成“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知识与技能统一,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推行共建社会开放学习服务计划,广泛收集在线学习者和同行意见和建议,以及联合其他兄弟院校不断开发共建共享课程,让课程成为教学示范包,学校通过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使用数量[5],以增强课程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3.3 构建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是学校应结合职业教育理念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组织教师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以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训项目为课程内容,以项目需求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相应的项目过程考核机制。二是教师要以搭建“一书一课一平台”的方式完善课程体系。结合网络平台开展班级管理的系列线下活动,如在“小学班级管理的活动策划文案写作”比赛中开展“小学班主任就职演说”“小学班级文化设计”“小学评语评选”等活动,在网络平台展示及收集优秀作品,建立相应的“小学班级管理优秀文案写作范例库”“小学班主任就职演说优秀视频集”“小学班级文化设计优秀作品展”等,可在网络平台中设置评价机制,通过学生的反馈改进活动内容与形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开展以小组合作及任务驱动的方式推进课程创新。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管理班会学习者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心得体会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