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应对策略
2020-12-13李昌庆
李昌庆
(1.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2.丽江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云南 丽江 674100)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是专业人员或者具备心理咨询从业资格证的兼职人员或志愿者,根据乡村教师心理服务需求、职业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利用心理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技术、程序和策略,对有现实或者潜在心理需求的乡村教师个体或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协助和引导的过程,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目的是促进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是对全体乡村教师提供的宣传教育、健康测量、咨询服务、干扰治疗、效果评估等的协助和指导。协助者和指导者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或者具备心理咨询从业资格证者或志愿者,乡村教师是该过程的主导者,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要协助、引导乡村教师化解消极心理,比如职业倦怠等,培育建设积极、和谐、向上的健康心态。
国内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介绍国外心理健康服务经验类的研究,主要介绍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先进心理健康服务经验[1-4];二是国内心理健康服务相对宏观的研究,比如心理健康服务目标的研究[5]、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估的研究[6]、心理健康服务的法治研究[7]、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胜任特征研究[8]、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9];三是以专门人群为对象展开的心理健康服务研究,如对老人、大学生、公务员、农民工、残疾人等为心理健康服务对象的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0-14];四是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研究,这类研究目前更多是以高校教师、青年教师为对象[15],还有针对城市教师的[16]以及比较宏观的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层面的研究,比如葛斐对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的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析[17],而以乡村教师为专门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研究则颇少。
本研究以滇西北乡村教师群体为对象,探讨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策略,希冀为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教师队伍建设等提供建议,并丰富、补充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滇西北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滇西北的乡镇、村和教学点开展义务教育工作的教师,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师,不涉及后勤服务人员。
1.2 研究工具
自编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是关于乡村教师基本情况的问题,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心理健康服务现状的问题,一共12 个问题,答案选项有单选、多选。第三部分是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含服务内容需求、服务方式需求、服务机构、服务人员需求四个分问卷,一共26 个题目。研究实施时把上述调查问卷制作为电子调查问卷,向滇西北乡村教师教师投放。教师既可以在电脑上答题,也可以在手机上答题。一个手机IP 只能答题一次,重复作答无效。通过对电子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后,即排除无效问卷(回答残缺、重复、极端数据<所有问题答案一样>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578 份。
2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
通过对滇西北4578 名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统计发现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2.1 滇西北乡村教师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不科学、不合理、不完整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认知情况统计见表1。比如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服务”,有2453 名滇西北乡村教师,占53.60%的认识是非常清楚和比较清楚的,而“不确定”“不太清楚”和“非常不清楚”的有2125 名,占46.40%。有2583 名,占56.42%的乡村教师担心由于接受心理健康服务,而被当成“特殊人”对待。另外,由于顾及个人颜面问题,有2048 名,占44.70%的乡村教师认为“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或心理咨询,若让其他人知道了,很没有面子”。
表1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认知情况统计表(N=4578)
2.2 学校对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不够重视
学校对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重视程度统计见表2。有3571 名,占78.00%的乡村教师认为学校是不重视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工作,具体体现:1)组织领导方面,3649 名,79.71%的乡村教师所在学校没有分管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领导;2)组织制度方面,3784名,82.66%的乡村教师所在学校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制度;3)服务机构方面,3947 名,86.22%的乡村教师所在学校没有设置或者成立专门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服务;4)服务人员方面,3920 名,85.63%的乡村教师所在学校没有专职人员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服务。
表2 学校对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重视程度统计表(N=4578)
2.3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供给非常欠缺
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供给统计见表3。3787名,占82.72%的乡村教师学校所在的区域内(区、县城或街道、乡镇)均无开展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场所、人员。
表3 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供给统计表(N=4578)
2.4 现有心理健康服务行业不规范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见表4。1)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渠道不畅通或者影响力小。有3267 名,71.40%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获得心理健康服务。2)专业性低。首先,体现在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方面。2707 名,59.13%的心理健康服务者的专业性不高。滇西北区域内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服务工作的85%是非心理咨询专业背景,仅凭自身兴趣,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培训后,获得相应的资格证,在业余时间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其次,体现在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3875 名,84.64%的乡村教师认为所接受到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理想。这与乡村教师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较高期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3)心理健康服务费高,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有4195 名,73.70%的乡村教师认为现有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费用高。
表4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现状(N=4578)
除了极少数的无偿服务外,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服务均是有偿服务,由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自行定价和收取,且费用不菲。笔者了解到一位在滇西北刚开始从事有偿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人员,其收费已经达到最低每小时200 元。而从事多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服务人员收费最低每小时800 元,费用高的已经达到每小时1000 元以上。这样的服务费用相对于乡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来说是非常高的。
3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必须把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建设、运行纳入到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层面,纳入到健康中国战略行动中,纳入到整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纳入到滇西北的扶贫攻坚工作中,纳入到滇西北乡村群众对高质量的乡村教育、高水平的乡村教师队伍需求层面。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既有一般心理健康服务的共性,也具有乡村教师心理服务的个性(对象、地域、文化等的特殊性)。因此,开展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时要兼顾二者,不能偏废。任何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都具有个性的、特定的特征。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既要遵循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理论原理、道德伦理原则、科学服务流程和心理健康服务技术要求等,还要符合滇西北区域的总体特性,即地域上的边疆性、民族上的多样性、经济上的贫困性和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以及乡村教师既有的特性。
3.1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一个目标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目标的界定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有关要求,以及《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政策文件精神框架范畴内,再考虑滇西北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最终设定其心理健康服务的目标,即通过对滇西北乡村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使其能借助心理健康服务,消除不良或消极心理,并养成积极、向上与和谐的健康心态,以及幸福地工作、生活和发展。
3.2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二个焦点
在遵守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前提下,继续秉承心理健康理论有关理论和技术路线基础上,充分结合滇西北乡村教师外部环境和内在实际情形,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需紧密围绕“教师为中心,需求为导向”两个焦点为出发点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乡村教师及其需求是心理健康服务持续发展的重要两翼。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对象就是乡村教师,那就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本,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以满足教师的心理健康需求为指引,最大力度彰显对乡村教师的人文关怀。心理健康服务的本质是服务,“以教师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是能有效体现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全员性、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特性,还应积极倡导“自助、助人、互助”的心理健康理念,以彰显乡村教师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主体价值性。
3.3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三大方向
根据《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滇西北乡村教师的具体情况,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可从三个方向组织实施。第一,通过对乡村教师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系统的和整体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第二,通过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和专业的人员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乡村教师不断完善心理发展,消除一般性的心理困惑,并对存在心理行为问题与心理疾病的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帮助;第三,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疗机构的精神科专家团队或者专业心理服务机构的专业团队,对遭受重大生活事件、严重灾难性事故以及巨大精神压力的个体或者群体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并对那些事件影响的高危人群进行持续、有效的心理援助服务工作。
3.4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四类需求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主要聚焦于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内容、形式和机构四方面的需求(以被试在选项上的选择频率之和作为乡村教师在相应心理服务需求的内心诉求强烈程度)。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烈程度排前三位的具体情况见表5。
第一,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心理咨询师(需求程度:90.00%,下同),高校的心理教师或专家(86.50%)和专业志愿者(83.90%);第二,心理健康服务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93.10%),情绪情感调节管理(90.40%)和人际交流、沟通技巧(89.70%);第三,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心理健康网络、微信等互动平台(92.50%),心理健康方面的训练活动(92.00%)和具有自助功能心理健康服务设备、设施(91.00%);第四,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市域内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86.90%)、市域的内综合医院(80.20%)和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77.70%)。
表5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统计表(N=4578)
3.5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五化建设
3.5.1 法治化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法治化建设是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保障,也是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法律层面的约束,更是对心理健康服务接受者的身心保护,还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有力体现。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法治化是以完善乡村教师心理健康事业,保障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规范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者的行为,是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机构、各类企事业的心理健康服务部门等对于维护和促进乡村教师心理健康责权利的有效界定,维护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最基本秩序,逐一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和有序的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教师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康、有序和合法运行的过程。
3.5.2 科研化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科学研究是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不断获得内生发展力的最佳路径,贯穿于整个心理健康服务过程。通过对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有关领域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的科学研究,获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方面规律性、普遍性、可验证性和有利用价值的成果,借此不断推动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变革、促进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提升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科学研究既要充分把握乡村教师的内在特点、心理的复杂性,还要遵循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研究的内容既包括对西方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对西方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以有效地服务于本土文化影响下的乡村教师,探索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尤其是对滇西北乡村教师不同民族文化、心理规律进行科学研究。
3.5.3 专业化
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既是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贯彻执行,也是对乡村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服务合理诉求的应答,还是心理健康服务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贯穿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各个环节。第一,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自2017 年国家层面取消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以来,还没有正式统一规范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资格的认证。这就需要尽快制定出符合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特征的从业人员认证法律法规。还应考虑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成长、发展的专业化。第二,心理健康服务流程的专业化。目前尚无规范统一的心理健康服务流程,很大程度由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把握。主要考虑设计如下流程:开始阶段、服务阶段、巩固阶段、反馈阶段和结束阶段。第三,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场所的专业化。制定、颁布不同层级的心理健康服务场所的设置标准,根据心理健康服务的特点,对其场所按功能进行划分、布局、设计和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
3.5.4 信息化
心理健康服务的信息化是应时代之需,也是心理健康服务与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心理健康服务的信息化具体体现如下:心理健康服务吸收、转化和应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系列思想方法;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创新与研究范围拓展要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直接采纳和应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方法;心理健康服务对象、内容的信息化。心理健康服务的信息化可以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服务的时空约束,亦能有效顾及心理健康服务对象的隐私。信息化心理健康服务是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结果。
3.5.5 本土化
本土化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服务整体上的个性化与地方特色特征。滇西北地区属于边疆地域、少数民族众多、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国内现有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框架、实践方法等更多源于西方国家,这与中国滇西北地区群体的民族、文化特征有诸多的不匹配,若直接应用,其服务效果可想而知,这就迫切需要对源于西方的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框架、实践模式等结合滇西北群体特质、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特征等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运用,最终形成本土化的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体系、服务模式等。
4 结束语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持续性、动态性、跨行业与部门的工作,亦是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健康学校工程的重要工作方面。滇西北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进步和发展才能有效化解。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构建,不仅需要研究者理论层面的探索,更需要多方力量参与,比如政府部门提供政策保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专门机构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的密切配合和心理健康设施设备企业研发的软硬件产品供给等。目前,心理健康服务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直接应用,而本研究构想的服务模式还需要后续实践应用,以获得更多有效的数据支持,加以修正和完善,以期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参考和借鉴。最终为乡村教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教育振兴、践行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和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