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0-12-13段飞赵晓秋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抗凝剂静置血常规

段飞,赵晓秋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血液常规检测是检验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从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来看,会对血液常规检测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血液样本被污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仪器设备等问题[2],在检查中若未重视此类问题,会严重影响检查结果,导致检查结果出现明显错误[3],本文对我院7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血液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7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32.9±3.5)岁,其舒张压在60-90 mmHg,收缩压在90-130 mmHg,腋窝体温均低于37.5 °C,所有体检者平素身体健康且无慢性的疾病史。所有体检者的血液检测用EDTA-K2抗凝剂及SYSMEX.XE5000血细胞分析仪。

1.2 方法 7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集静脉血,静脉血取自体检者的肘部,严格按照采取程序进行。血液采集后加入EDTA-K2抗凝剂,将其置于室温下,于即刻、采血后30 min、120 min、6 h用SYSMEX.XE5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分析加入EDTA-K2抗凝剂后静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用(Mean±SD)表示,计量资料用n或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加入EDTA-K2抗凝剂即刻检测时WBC为(7.2±2.1)×109/L,RBC为(4.7±1.2)×1012/L,PLT为(245.7±61.6)×109/L,Hb为(123.7±25.5)g/L;加入EDTA-K2抗凝剂后30 min检测时WBC为(7.1±2.3)×109/L,RBC为(4.6±1.1)×1012/L,PLT为(245.5±61.4)×109/L,Hb为(123.4±25.4)g/L;加入EDTA-K2抗凝剂后2 h检测时WBC为(7.1±2.0)×109/L,RBC为(4.6±1.3)×1012/L,PLT为(244.9±61.8)×109/L,Hb为(122.9±25.9)g/L;加入EDTA-K2抗凝剂后6 h检测时WBC为(6.9±2.1)×109/L,RBC为(4.4±1.2)×1012/L,PLT为(234.8±60.5)×109/L,Hb为(116.8±31.4)g/L;加入EDTA-K2抗凝剂2 h内,血样标本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时血样标本明显低于即刻测定的指标。

3 讨论

血液常规检测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采血后静置时间及采血部位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一[4-5]。因此本文对我院7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为提高血常规检查准确度提供依据。

本文结果表明,加入EDTA-K2抗凝剂2 h内,血样标本变化无统计学意义,6 h时血样标本明显低于即刻测定的指标,表明静置时间会影响血液检测结果。因此在血液常规检测中,首先要完全掌握血常规检测流程,以确保各检查环节准确无误,同时待采血完成后,需将针头立即拔除,将血液试管摇匀后即刻送检,以避免放置时间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同时需把握最佳的检查时机,可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检查,以增加血常规检查的准确度,减少检查误差,同时在行血常规检查前给患者讲解注意事项,以免检查结果受到患者生理因素影响。同时需掌握贮存方法,血液标本在室温下较为稳定,而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形态会在采血后2 h出现变化,因此需用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检查;同时因血小板不能在低温下保存,因此若血液标本无法送检时,需在常温下贮存。

综上所述,静置时间会影响血常规结果,条件允许下需以静脉血在2 h内检测为宜,同时检验科操作人员在行血液常规检测时,需加强每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并按照要求完成检查,从而提高检血液常规检测的准确度。

猜你喜欢

抗凝剂静置血常规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静置状态蓄冷水箱斜温层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电动汽车静置场景的能耗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伴抗凝剂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两种脂肪纯化方法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