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口按揉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中应用的临床探讨
2020-12-13于立辉
于立辉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520)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属于急腹症,在小儿外科中比较常见,嵌顿物一般为小肠,还有一小部分则为回盲部,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的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治疗,则会使患者出现肠缺血、肠坏死以及穿孔等情况,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1]。本次研究,作者抽取我院在收治了60例接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通过内环口按揉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了60例接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患者的年龄组成区间为3 个月~8岁,平均(3.46±1.25)岁,男37例,女13例,其中有42例斜疝,18例直疝。嵌顿时间低于6小时的患者有34例,嵌顿6~12小时的患者有16例,嵌顿12~24小时的患者有10例,患者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法复位适应症:①全身良好、尿量无异常、无发热情况,毛细血管再次充盈时间低于3 s,血清中CRP水平无异常;②腹软,无腹胀情况、牙痛情况、肌肉紧张情况以及便血情况;③阴囊包块皮肤颜色无异常、触痛轻,疝块局部张力较小,局部皮肤无红肿现象,皮肤温度异常升高;④通过超声检查后,肠壁无增厚情况、肠道血液流动信号无异常。
手法复位的禁忌症:①呕吐次数多,常有脱水、发热、中毒现象;②腹膜炎体征、便血患者;③复位失败多次患者;④阴囊包块的皮肤出现红肿,皮肤温度异常升高,有明显的触痛情况;⑤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肠道血液流动信号出现异常情况,肠壁异常增厚,血清中CRP的水平异常升高,毛细血管再次充盈时间超过3 s。
1.2 方法
复位前护理:患儿会出现烦躁、拒食等情况,同时,患儿的家属会出现心情紧张等情况,又因为对于手法复位治疗相对陌生,而出现焦虑、恐惧等情况,工作人员首先需要给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手法复位的治疗措施,并将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缓解家属的焦虑心理。
内环口按揉手法复位的实施:叮嘱患儿保持安静,充分休息,治疗中,采取臀高头低为,开始复位时,要循序渐进,不要用力挤压疝内容物,因为嵌顿会使内环口发生水肿以及变小,直接挤压疝块,不会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会出现局部疼痛,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出现哭闹、腹压升高等情况,会增加疝内容物。首先,需要用左手拇指、食指以及中指按压内环口,持续五分钟左右,等到内环口的周围水肿程度有所缓解后,右手将疝囊远端提起;然后用左手缓缓从内环口近旁开始,逐渐将疝内容物以腹腔方向挤压,挤压时,要采用合适的力量,如果力量过大,则会使疝内容物量会因为保护性腹压增加而增加。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成功治愈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2 结 果
60例患者中通过内环口按揉,58例患者痊愈出院,余下的2例患者通过急诊手术治疗,亦成功出院。
3 讨 论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属于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常见人群为小儿人群,嵌顿的时间越长,疝内容物发生坏死的概率就越高,病情严重的患者,则会发生腹膜炎、感染性休克以及脓毒血症情况,甚至会发生死亡。所以,小儿发生嵌顿腹股沟疝后,一旦确诊,应该及时处理。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2]。手法复位是非手术治疗中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具有经济、简单、方便以及安全的特点,治疗效果较好,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对于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来说,意义重大,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年龄较小、体质较差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严格按照嵌顿腹股沟疝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通过手法复位,可以有效治疗疾病,复位成功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给家属进行心理安慰,缓解其焦虑心理,通过复位手术,以“一压、二慢、三通过”方法复位后,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然后通过有效治疗,方可提高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60例患者中通过内环口按揉,58例患者痊愈出院,余下的2例患者通过急诊手术治疗,亦成功出院。
综上所述,小儿嵌顿腹股沟疝患者需要通过密切了解疾病,通过内环口按揉进行手法复位,可以显著提高成功治疗的概率,可以有效避免手术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以及家属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