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分析及临床意义研究
2020-12-13周佳平
周佳平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引起的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状况,乙肝病毒会严重损害肝细胞的免疫能力,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分析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前来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我院的体检的正常人群100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种人员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其中观察组人员女33例,男67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5.3岁,以上所有患者都经过临床确诊;对照组人员女48例,男52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2.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标本采集 受试者于清晨(空腹8 h以上)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静脉血5 mL置于黄色含分离胶抗凝管中,进行5 min,3500 rpm的离心处理,进行血清分离,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
1.3 方法 使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的IMMAGE-800特定蛋白仪检测(IgG、IgA、IgM)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4 研究组纳入与排除标准 根据血清的检验结果和ALT指标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怀孕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障碍;心功能或肝功能不全;精神障碍。
1.5 观察指标 经检验结果分析,免疫球蛋白测定:IgA正常值:1.0-4.2 g/L;IgM正常值:0.3-2.2 mg/L;IgG正常值:8.6-17.4 g/L。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可知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本病症有关。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都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严格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使用均数和标准差(Mean±SD)表示,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验,通过对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结果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根据报道显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和其免疫球蛋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机体的血液和其他组织内,由于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在机体内不断复制,就会影响肝功能,导致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乙肝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会对正常的肝脏细胞产生直接影响,而且病情越严重的患者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在肝细胞受到病毒的侵蚀以后,就会出现坏死,而抗原会刺激产生B淋巴细胞形成抗体,而免疫球蛋白没有办法发挥其抗体的作用,机体的免疫能力就会下降。在临床诊断中,对于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检验可以有效地反映患者机体肝细胞的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其血清内的水平会明显升高,所以根据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其原因是感染乙肝病毒后,肝细胞会出现坏死,这种坏死物有非常强的非特异性佐剂作用,会使检测结果明显升高,而且乙肝病毒在体内不断的复制,会导致自身抗原激活多克隆b淋巴细胞而导致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明显增高。通过研究还可以发现,进行相关治疗后好转的患者及血清IgA、IgM、IgG及TBIL水平会比较低。而PTA水平会比较高,也就是说明免疫球蛋白还可以反映出患者肝细胞的损伤以及恢复情况,可以判定治疗效果。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其肝功能会下降影响胆红素水平,导致TBIL水平升高,而且肝功能障碍还会影响凝血效果,所以,肝功能出现损伤会直接影响凝血酶的水平。也就是说TBIL和PTA的水平能够在一定上反映肝功能的损伤状况,这也在侧面印证了免疫球蛋白对于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指导作用。
综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验可以帮助患者确定病情,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