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2020-12-13刘冬平
刘冬平
(山西省运城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山西 运城 044000)
呼吸衰竭属于ICU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疾病,患者的病情凶险,情况危重,入院后主要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来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但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长,患者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这样对气道损伤,甚至还会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为了让患者能尽早康复出院,减轻对身体功能的损伤,改善呼吸肌功能,应在临床中实施可行的护理干预。基于此,我院以收治的ICU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展开调查,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价值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 0 1 8年3月~2 0 2 0年1 0月 选 取 来 我 院I C U就诊的呼吸衰竭患者2 8例为调查主体,遵循随机单盲法为分组原则,对照组1 4例,男8例,女6例;年龄53~79岁,平均(66.11±5.22)岁;观察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4~80岁,平均(67.22±5.33)岁。以上收集的资料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选标准:均入住ICU;机械通气时间>24 h;神志清楚,能配合治疗;患者知情并自愿同意参与。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意识障碍;插管禁忌症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史等。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是:(1)病情照顾。入住ICU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体征指标,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 及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每间隔1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轻轻按摩受压皮肤,被动帮助患者活动肌肉和关节,由于患者治疗时间长,最好能使用气垫床,保证皮肤干燥清洁,翻身时应指导其练习咳嗽、排痰,湿化气道来减轻其咽喉异物感,呼吸机操作一定要注意无菌,减轻感染风险[1]。(2)心理护理干预。由于呼吸障碍导致患者存在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说明说明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效果及作用,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内心顾虑和困扰,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沟通并鼓励患者保持自信,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可向患者介绍以往治疗病例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3)床上被动运动。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应加强被动活动,将床头抬高30。,被动按摩肢体皮肤和肌肉,活动各关节,通过被动屈伸、外展等动作活动关节,有利于血液循环。(4)床边主动训练。协助患者保持坐位,在床边练习甩腿,活动脚踝和膝关节,同时指导患者练习坐、卧体位转换,促使其肢体功能得到改善[2]。(5)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尽早下床,以扶墙或扶床方式来回走动,慢慢增加肢体活动幅度,在床边练习站立、行走、下蹲及抬腿等动作,鼓励其慢慢自行练习步态平衡训练。(6)呼吸功能训练。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道感染风险大,因此要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定时协助患者排痰、吸痰,湿化气道,降低痰液粘稠度,必要时采取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治疗结束后应及时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改善呼吸肌功能,每天对ICU进行清洁消毒,注意无菌操作,尽可能降低临床感染率[3]。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握力值,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价,评分值为0~10分,评分越高,评价结果越好,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如肺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峰压以及肺部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用软件SPSS 23.0分析,定性资料用(%),检验用x2,计量资料用(±s),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P<0.05。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6.11±1.35)d、ICU停留时间(9.46±1.67)d均短于对照组(8.77±1.59、12.39±1.88)d,其握力值(18.88±4.66kg)明显比对照组(15.11±3.22kg)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7717、4.3597、2.4904。
2.2 护理满意评价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 2.8 6%(13/14),其非常满意和一般为10例和3例,而不满意度为1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57.14%(8/14),非常满意6例,一般和不满意为2例、6例,很显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7619。
2.3 呼吸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肺顺应性(189.88±77.77)ml/cmH2O、气道阻力(6.22±2.54)L/s以及气道峰压(20.55±3.88)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 2 2.7 3±5 7.5 4、7.88±2.39、30.66±4.88)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5971、2.0773、6.0676,x2=4.6667。
3 讨 论
ICU呼吸衰竭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患者的身体功能下降,临床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患者的耐受性差,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其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能安全、高效的协助患者完成呼吸通气治疗,减轻病情对身体的损伤,应在临床中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控制病情加重,促进患者康复应主要以康复护理为主,在临床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重点针对患者的损伤情况进行个性化服务照顾,早期康复从患者入院治疗时就开始全方面康复指导,首先对其病情进行密切监测,持续24h观察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治疗期间对其皮肤和呼吸机进行特殊照顾,提高预防并发症意识,减轻患者治疗时的不适感,通过细致的心理照顾帮助患者舒缓不良情绪,向病人介绍疾病和康复训练知识,以沟通、语言安慰和成功病例展示的方式帮助患者消除内心顾虑和担忧。从床上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来强化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加强呼吸训练和全身功能训练,循序渐进慢慢恢复全身功能,正确指导其深呼吸、腹式呼吸等促使其呼吸功能得到改善[4]。如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护理总满意度以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大,对比结果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加速患者身体康复,改善临床自护能力,缓解病情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作用。早期康复护理能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自我康复能力,早期进行身体功能和呼吸功能的训练,不仅能预防并发症发生,还能增强其呼吸肌肌力,缩短患者在ICU的治疗时间。
综合上述,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其呼吸功能,加速身体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