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富针药灸并用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2020-12-13谢宝真
谢宝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脊椎关节炎,主要累及骶髂关节,亦可影响心脏、肾脏、肺脏、血液及其他系统,进展至后期可出现“竹节样”改变,致残率较高[1]。该病容易被误诊和漏诊,缠绵难愈,因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及出现驼背而影响生活质量。生物制剂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快速控制炎症并改善症状,但长期使用具有潜在的风险,如感染和肿瘤,并且还要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2]。梁栋富主任医师是福建省名老中医,曾担任福建省针灸学会会长,临床经验丰富,擅用针、药、灸联合治疗疑难病症。笔者跟诊梁老,得梁老言传身教,现将梁老师治疗AS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基本病机
历代医家根据AS的不同症状,将AS归为“痹证”“竹节风”“大偻”“肾痹”等。 《素问·痹论》篇云:“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素问·骨空论》篇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AS发病部位主要在脊柱、腰背,肾为先天之本,在体合骨,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元阳,肾气足则骨有所养而坚固有力,肾虚不足,阳气者不能温煦,阴精者失于濡养,髓不能满,故腰背既冷且痛。《医宗必读·积聚篇》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卫气是机体防御外邪的重要屏障,卫气之根在肾,由肾中阳气化生。《素问》曰:“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证治准绳》云:“若因伤于寒湿,流注经络,结滞骨节,气血不和,而致腰胯脊疼痛”。因此,梁老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亏虚,督脉失养,外邪乘虚而入,深侵督脉,气血凝滞,痹阻筋脉、骨节、肌肉,发为本病[3-4]。正虚卫外不固是AS发生的内在基础,肾阳虚贯穿整个病程。
2 辨证论治
梁老认为温肾补阳为治疗AS的基本大法,无论疾病是在缓解期或者活动期,都应贯穿其中。金匮肾气丸出自于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也是最早的补肾方剂[5],历代医家认为此方乃补肾之代表方剂。本方补中有泻,寓泻于补,补不恋邪,泻不伤阴,相辅相成,实乃通补开合,标本兼治,协调阴阳之剂[6]。肾气丸的这种组方配伍特点,正好是针对肾内藏真阴真阳、为水火之脏的基本生理功能与特点而设,也切合强直性脊柱炎“肾阳虚”的病机之本。梁老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化裁,三补三泻,以补为主。
2.1 湿热-肾阳虚证 急性期,腰膝酸软,精神疲倦,头重如裹,关节重着肿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伴有口干发热,舌红或暗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滑数或濡数。治疗上以温肾补阳,清热利湿,宣痹止痛为法,佐以四妙散(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通利湿热,肾经引经药牛膝引药下行,脾经苍术健脾化湿,膀胱经羌活通阳止痛。
2.2 寒湿-肾阳虚证 腰骶部冷痛或重着,骨节酸痛,得温则舒,阴雨天加重,舌紫红苔白,脉濡缓或弦紧。治以温肾补阳,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佐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温阳化气,细辛散寒化湿。
2.3 血瘀-肾阳虚证 慢性期,腰背强直,屈伸不利,疼痛呈刺痛、固定,腰酸腿软,肌肉萎缩,或伴有气短神疲,精神萎靡,懒动,舌暗红、苔白,脉沉细涩。治以温肾补阳,补肾强督,活血止痛,佐以杜仲、牛膝引药至腰背部,阳明经引经药葛根上行颈背部,通络上下,气机得畅,通则不痛。
3 特色疗法
梁老认为针刺当以督脉为主,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等为主穴,配合电针刺激穴位,起到调动精气之功,其中大椎、命门行隔姜灸治疗。生姜,性温,历来有祛寒除湿,通经活络之效,是药食同源之品。梁老常选用新鲜的老姜,现切现用,厚度约0.8~1.0 mm,中间以穿刺数孔利于透热,灸三壮,潮红为度。此二穴为温阳之要穴,一上一下,起交通上下之功,鼓舞肾阳,固卫表阳,达沟通少阴太阳表里之气。前期梁老治疗AS患者,发现隔姜灸后患者有稍许舒适感,然而温热之气深伏局部,难以迅速流行全身,疼痛缓解持续时间较短。通过不断临床试验和摸索,发现梅花针叩刺能通过刺激十二皮部,逐级传达信号,调动身体内部阳气,因此在艾灸后采取梅花针叩刺皮部,取任督二脉为主,叩刺起落有度,70~80次/min,以皮肤潮红为度。相比单纯艾灸患者,可获得更长的疾病缓解期。
4 验案举隅
患者,中年男性,2018年4月10日初诊。主诉:反复腰背部疼痛6年,加重1月。现病史:6年前患者开始出现腰背僵硬伴后背疼痛,多年来每日自行口服“去痛片”5~6片,疼痛可稍缓解,逐渐出现无法下蹲,腰部活动受限。此次就诊查HLA-B27阳性,骶髂CT提示为“强直性脊柱炎”,结合AS疾病活动评分,病情属高度活动。辰下症见:腰骶部疼痛,畏寒喜暖,夜间尤甚,时可痛醒,活动后可缓解,休息时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纳寐欠佳,二便调。舌暗红,边有齿痕,苔白稍厚,脉沉细。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痹证(肾阳亏虚夹瘀证)。治则:温补肾阳,活血化瘀;处方:金匮肾气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物组成:炮附子6 g,桂枝6 g,熟地黄 15 g,山茱萸 15 g,山药 15 g,牡丹皮 9 g,泽泻 9 g,茯苓 15 g,菟丝子 15 g,杜仲 15 g,桑寄生 15 g,当归 15 g,砂仁(后下)6 g,牛膝 15 g,桃仁 6 g,红花3 g,共 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针刺予1组:百会、夹脊、大椎、至阳、命门,配合电针:连续波为主,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持续30 min。隔姜灸2组:百会、大椎、至阳、命门行隔姜灸,灸3壮,配合肾俞、委中、太溪,留针期间,每隔5~10 min运针1次,隔姜灸结束后起针,隔日交替使用。针灸结束后,均采用梅花针叩刺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周2次,7次为1疗程。
2018年4月25日,二诊,患者已停服去痛片,腰骶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活动受限减轻,第1次治疗当天晚上夜寐安,然大便不畅,舌边有齿痕,苔白稍厚,脉沉弦,中药原方基础上加白术15 g,陈皮6 g,厚朴9 g,所用大量温补之品易碍脾胃,予加健脾利湿,行气止痛之药,针灸继续原法治疗,改每周3次,继续维持2个疗程。
2018年5月30日,三诊,患者腰骶部无疼痛,活动无明显受限,后背部僵感几乎消失,二便调。嘱停用中药,继续针刺5次后诸症悉除。该患者目前未服用西药,坚持定期在梁老门诊治疗,生活如常人,疼痛未再发作。
按: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与先天禀赋关系密切,梁老以温补肾阳,补肾强督为治法,联合中药、针灸、梅花针等治疗手段,初诊时疾病处于活动期,予2日/次的隔姜灸百会、大椎、至阳及命门四大阳穴,温肾补阳,壮督散寒。1个疗程后,病情逐渐控制,予减少治疗的频次,改为每周3次,配合梅花针加强热力渗透。二诊时出现大便不畅,考虑大量温补之品阻碍脾胃,脾气不行,予加白术、陈皮健脾理气,三诊时二便调,腰背僵硬等症状明显缓解,转为缓解期,予继续加强巩固。该患者目前未服用西药,坚持定期在梁老门诊治疗,生活如常人,疼痛未再发作。
5 总 结
梁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以“温肾补阳”贯穿治疗始终,分期论治,加减化裁,强调肾阳虚在本病中的关键作用。临证中金匮肾气丸、艾灸为主方以温补肾阳,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以调动机体阳气,温煦全身筋脉、骨节、肌肉,荣则不痛,通则不痛,机体渐愈,获得疾病持续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