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现探析
2020-12-13陈仕伟
陈仕伟
(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就必须坚持“八个统一”。①《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9日。“八个统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其中“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求坚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②《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9日。可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突出强调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其中内在要求的基础上在具体教学中予以实现,特别是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重点是“相统一”
“‘八个统一’表述完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③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八个统一”》,《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7期,第13页,第13-19页。是一个辨证统一体。其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在“八个统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义。刘建军认为,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性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相结合,注重统一思想与包容多样性相统一”;并且‘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和‘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共同组成一组,重点强调的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过程或途径”。④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八个统一”》,《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7期,第13页,第13-19页。
如果说刘建军侧重的是理论分析,那么吴家华则是从具体的实践来思考。吴家华认为,“‘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原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具体运用,反映了党和国家的统一意志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①吴家华:《“八个统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红旗文稿》2019年第7期,第11-13页。吴家华强调的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来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
如果说吴家华侧重于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话,那么卢黎歌和隋牧蓉则强调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卢黎歌和隋牧蓉认为,“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遵循”,“体现在既遵循统一要求,又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②卢黎歌、隋牧蓉:《“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遵循原则》,《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5期,第9-13页。可见,卢黎歌和隋牧蓉重点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在遵循统一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将高校思政课讲授好。
如果说刘建军、吴家华、卢黎歌、隋牧蓉等主要考虑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话,那么崔延强和叶俊则强调“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崔延强和叶俊主要从教学方法上分析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在“八个统一”中的地位要义,认为“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能够增强教育主体的素质和尊重接受主体,进而促成大学生“亲其师”。③崔延强、叶俊:《“八个相统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的基本遵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6期,第80-84页。
而颜晓峰等、康沛竹和艾四林、高微和高燕等则强调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突出如何在“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指引下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颜晓峰等则认为,“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源自于思政课自身的规定性和规律性。坚持统一性,意味着思政课教学的合规律性基础上的合规范性”。“多样性意味着思政课教学合规律性基础上的灵活性和创新性”。④颜晓峰等:《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193-201页。康沛竹和艾四林认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要将统一的教材变成个性化、差异化的教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⑤康沛竹、艾四林:《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人民论坛》2019年第13期,第108-110页。高微和高燕认为,“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切实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重点是“落实三因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在坚持根本政治原则、讲清基本政治理论的前提下,从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⑥高微、高燕:《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根本遵循》,《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9年第3期,第64-66页。
虽然现有研究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是结论趋同,都认为“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侧重于对具体教学规律的理解与把握,强调如何通过多样性来实现统一性。因此,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如何实现统一性要求,而多样性仅仅是实现统一性的手段与方式,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并且他们研究更多的是强调统一性要求和多样性要求,但是“相统一”并没有十分突出。
就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统一性就是要突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基本价值导向等的统一规定;当然,统一性要求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则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上,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必须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实现“相统一”,而不是简单地思考如何实现统一性要求。如果没有“相统一”,统一性要求和多样性要求均不能得到有效实现。以此分析,“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突出强调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规律。因为如果没有“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就无法占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阵地,立德树人就成了一句空话,更不要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二、“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哲学基础
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就必须首先理解并把握其中的实质内涵。这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展开分析。吴家华认为,“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哲学基础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①吴家华:《“八个统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红旗文稿》2019年第7期,第11-13页。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5页,第309页,第308页,第309-310页。即矛盾存在于事物始终,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恩格斯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98页。整个物质世界都处于普遍运动中,矛盾是动力。可见,整个物质世界不可能没有矛盾而处于运动中。“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5页,第309页,第308页,第309-310页。因此,矛盾的普遍性重点是解决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原因和存在的普遍根据。正因如此,我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就必须首先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原因和存在的普遍根据。如果没有认识和把握这个普遍原因与普遍根据,那么我们根本就无法将不同种类的事物区别开来。
相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我们要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普遍原因和存在的普遍根据,首先就必须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总体要求。这个总体要求直接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根本区别所在。如果不能认识和把握总体要求,就会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予以等同起来。这样就完全否认了高校思政课在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第一课程和关键性课程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总体要求做出统一的规定即统一性要求,即“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⑤《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9日。
毛泽东指出:“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⑥《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5页,第309页,第308页,第309-310页。即矛盾的特殊性,包括性质的特殊性、地位的特殊性和解决方法的特殊性。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性质一样、地位相同和解决方法趋同,而是具体事物蕴含具体矛盾,必须对矛盾的性质和地位作出正确判断,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的具体方法。毛泽东通过认识论中的“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⑦《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5页,第309页,第308页,第309-310页。因此,矛盾的特殊性突出强调的是如何为矛盾的普遍性服务,最终实现、补充、丰富和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如果没有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空洞的,既无法实现与认识,也无法把握和运用,更无法充分展现出来,最终就根本无法将事物区别开来。
相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我们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统一性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其中的特殊性,包括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而存在的课程性质特殊性、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特殊性和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而存在的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些特殊性,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总体要求就不可能转化为现实,更无法在总体要求的指导下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创新。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在坚持统一性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充分认识到其中的诸多特殊性,并充分利用好特殊性以实现统一性要求。正因为特殊性的存在,我们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在坚持统一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并进行大胆探索与创新。
因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不能离开特殊性,特殊性同样地也不能没有普遍性。诚如毛泽东所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9页,第318页,第337页。共性离不开个性,个性离不开共性。正因为如此,“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相互联结”。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9页,第318页,第337页。就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就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绝对不能将统一性和多样性予以割裂。如果这样,不仅没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蕴含的丰富的辩证法内涵,更没有真正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贯彻到底,进而严重制约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创新。
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基本要求
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分析来看,“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相统一”,既不是简单地阐述“统一性”要求,也不是泛泛而谈“多样性”要求。如果仅仅知道统一性要求而不知道多样性要求,或者相反,都不能实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③《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9日。因此,“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在充分认识统一性要求和多样性要求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二者的“相统一”。
毕竟统一性要求不能离开多样性要求而单独存在,同理,多样性要求也不能离开统一性要求而单独存在。这就要求将统一性要求与多样性要求予以统一起来,通过统一性要求来指导、指引多样性要求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统一性要求的实现;而多样性要求必须紧紧围绕着统一性要求而展开。因此,教学目标等统一性要求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任何时候都不能给脱离统一性要求,更不能违背;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教学资料、教案、课件、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并且这些创新必须能够不断促进统一性要求的实现。而多样性要求更多地是贯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包括每一门课、每一章节、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等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以进行各方面创新;但是无论进行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等的统一性要求展开,绝对不能进行没有目标没有根据的创新;同时创新的结果必须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等统一性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实现。只有这样才能说真正“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显然,要真正“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就必须杜绝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二者割裂开来的错误出现。按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理解,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割裂开来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9页,第318页,第337页。教条主义就是过于重视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经验主义则相反,过于重视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矛盾的普遍性。这两种错误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性后果。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就是过于强调统一性要求而忽视多样性要求,导致多样性要求没有得到充分施展,进而严重影响统一性要求的实现。这种教条主义的重点表现就是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基本上就是一种“传声筒”、“复读机”式的教学,完全不考虑党情、国情、民情和世情的特殊性,也完全不考虑具体课程的特殊性、章节内容的特殊性、每一个知识要点的特殊性,更不考虑学生的特殊性,包括出生年代、专业背景、成长需求和思想状况等。总之,就是千篇一律、一如既往地用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展开具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正因为没有考虑到诸多多样性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就呈现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一言堂”,根本就不能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期待,最终将高校思政课演化成了教师的“一面之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等统一性要求也就难以贯彻到底。
与之相反的就是经验主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经验主义就是过于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样性要求,而忽视统一性要求;基本上就是在完全不遵守甚至背离统一性要求的条件下来贯彻所谓的多样性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经验主义错误之典型表现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所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忽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统一性要求。比如:为了丰富教学资料,将红色文化资源等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却将高校思政课演化成了故事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结合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却将高校思政课演化成了段子课;为了增强师生互动,将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却将高校思政课演化成了红包课(用微信发红包);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将问题教学法贯彻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却将高校思政课演化成了问题课(典型的就是开课之初,让每位学生提一个问题,然后就按照这些问题讲授到学期结束);等等。总之,只要能够满足所谓的到课率、抬头率和听课率等指标,高校思政课教学“怎么都行”,甚至有些课堂教学走向了庸俗化,完全不顾及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统一性要求。显然,没有同一性要求指导和指引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已经脱离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来轨道,所谓多样性创新也已经脱离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质内涵。
四、“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实现思路
综上分析,“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重点是在“相统一”。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必须避免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一)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实质内涵和基本要求
“八个统一”是一个辩证统一体,每一个统一都有所侧重,或者说有其自身的独有地位和侧重点。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就必须将统一性要求和多样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关键要在“相统一”方面下功夫。如果没有实现二者的“相统一”,无论是在“统一性”方面做得多么出色,还是在“多样性”方面进行了多少创新,都是无效的;并且还会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根本就无法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样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无论在表面上出现了多么繁荣的景象,实质上都是失败的。
(二)就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必须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实质上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师指明了科学研究的方向,不仅要在统一性要求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在多样性要求方面也要展开科学研究。同一性要求的科学研究主要是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而多样性要求的侧重点就是要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研究。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科学研究,并且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必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真正“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仅仅切实加强这两方面的科学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研究成果与具体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如果没有实现这个有效结合,实际上仍然还会出现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现象,不可能从根本上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创新,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关键所在。
(三)就高校本身而言,必须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①《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9日。因此,高校党委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首要的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不能仅仅由高校思政课教师来完成,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联合党委宣传部等党务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等职能部门,以及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内的相关院系,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既体现党委的统一领导(统一性),也体现校内各部门、院系的协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大思政”理念,全面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充分展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并不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或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要工作,而是整个高校的重点工作。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高校思政课是关键课程和第一课程的地位。
(四)就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必须改革创新,重点消除各种障碍
首先是大班授课的状况。由于教学班级的人数过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对每一位学生实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肯定是不现实的。其次是过于分散的选课制度。过于分散的选课制度必然导致一个教学班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在一个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组成的教学班中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肯定也是难以实现。再次是全校统一的考核方式。由于全校统一考核方式的存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得不围绕着这个统一的考核方式展开教学,显然难以进行“多样性”发挥。最后是课时的有限性。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而言,仅有48个学时,期间还会因为假期而减少。在如此少课时的情况,高校思政课教师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其中的知识要点尽快地完整讲授,难免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因此,必须对教学班规模、选课制度、考核制度和课时数量等进行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