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侠小说英译及其文类命运*

2020-12-13

大众文艺 2020年22期
关键词:英译本金庸视野

李 梓 金 露

(1.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 223000;2.菲律宾莱西姆大学,菲律宾卡威迪 4107)

一、引言

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现代文类,不仅具有独创的人物、故事及现代文学表现特色,而且还具备吸引大众的通俗因素,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极为重要且特有的小说形式。武侠小说在国内及海外华人地区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尤其是随着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武侠小说更是缔造了一系列“武侠神话”,无论是在思想内涵上,还是在叙事手法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构建的“武侠世界”让世界各地的“武侠迷”流连忘返。

由于东西方读者对于武侠小说这一文类存在不同的文类期待,与其在亚洲广为流传的情形不同,武侠小说虽然成功闯入英语世界,但其传播度和接受度远比不上亚洲文化圈,然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武侠小说在西方的译介与接收已然成为可能,我们理应克服种种挑战,助推其成功走进英美文学系统。

二、武侠小说成功融入亚洲文化圈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武侠小说陆续被译介传播到周边各国,通过翻译不断渗入印度尼西亚、韩国、越南、泰国、柬埔寨、日本等诸多亚洲国家,受到极大欢迎并成功融入各国文学系统。

以印度尼西亚为例,二战之前通过翻译传入印尼的主要是中国大陆的武侠小说,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印尼独立之后通过翻译引进的武侠小说则主要来自港台地区。《神雕侠侣》和《天龙八部》等众多金庸先生的经典佳作几乎都是在此期间被译介引入的,当时主要通过单行本或小册子的方式出售、出租,或是在《新报》《明星周刊》等当地报纸上连载刊出。相比早期而言,这一时期的译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不再是早期的华人马来语,而是地道流畅的印尼语,译作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但是书名翻译成印尼语时大多和原作存在一定出入,且署名大多是译者而不是原作作者金庸先生。即便是在1965年的“九三零”事件之后,在印尼当局切断当地华人与中国文化的各种联系的时代背景之下,武侠小说在印尼的传播也并未消亡,反而绝处逢生,译作与创作并举,掀起了一股“武侠热”。当然,这与当时从港台地区传入的武侠片和录像带的盛行、武侠小说内容的历史性和异域性及其社会功用、译者和作者共同努力所营造的多种发行渠道等诸多因素都大有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印尼家喻户晓的武侠小说家印尼华裔许平和先生平生创作了120多部武侠小说,大多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往往以中国历史朝代和著名山峰为背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武侠小说融入印尼文学的成功典范,从最初的移民文学逐渐演变成为印尼化的华人文学。

武侠小说在亚洲文化圈的接受程度仅从其在印尼的成功传播就可见一斑,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现代文类能够成功融入亚洲各国文学系统,促进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足以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他国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武侠小说的英译之路困难重重

武侠小说向英语国家的译介和传播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对于非英语国家而言,开始较晚且范围较窄。另外,与其在华人圈的“阅读神话”和“出版奇迹”等各种盛况相比,武侠小说在亚洲国家的传播经验并未能够在其西方国家得到成功复制。武侠小说在西方国家虽有一定市场,但其读者群体仍然以海外华裔、武侠文化爱好者以及从事中国文学教育或研究的各类专业人士为主,远未达到普遍接受的程度,西行之路并不顺畅。

一般来说,武侠小说的英译传播主要通过书籍和网络两种途径实现。以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为例,其“金庸武侠小说全集”36册共包含15部武侠小说,然而迄今为止只有4部作品以书籍形式公开出版发行了英文全译本,详情如下:

金庸作品名称 英译本名称 译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雪山飞狐》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 Olivia Mok(莫锦屏)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第一版1996第二版1997第一部1999第二部2002第三部《书剑恩仇录》 The Book and the Sword《鹿鼎记》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John Minford(闵福德)英国汉学家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Graham Earnshaw(恩肖)英国记者、作家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5《射雕英 雄传》第一卷A Hero Born: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Anna Holmwood(郝玉青)瑞典裔、英国籍文学翻译家2018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第二卷A Bond Undone: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张菁(Gigi Chang)中国香港文学经纪人兼专职翻译2019

除了上述全译本以外,还有一些节译版本,如:Flying Fox of the Snowy Mountain(由美籍华人吴罗宾Robin Wu翻译、1972年4期连载在纽约杂志Bridge上发表)和The Book and the Sword(由Graham Earnshaw翻译、1995年网络出版)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被誉为“英国翻译文学先驱”的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2018年面向全球发行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是该部作品首次由国外出版社发行的英译本,因而受到了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此外,以往金庸武侠小说的译者大多是海外华人或外籍汉学家,而出版社此次推出的英译本采取了整体传递策略,分卷出版但风格统一,由中西合璧的翻译团队共同承担完成,两名译者都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一位是瑞典裔英国籍文学翻译家郝玉青,丈夫来自中国台湾,自己先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攻读现代汉语文学和古典汉语文学硕士学位[1];另一位则是在现居上海的文学经纪人兼专职译者张菁,丈夫是英国人,自己在香港长大,曾在英国博物馆工作且有丰富的剧本翻译经验[2]。不可否认的是,《射雕英雄传》能被引入英国大众读物视野,还得益于英国出版界泰斗级出版经纪人Peter Buckman的大力推动[3]。

相比之下,金庸的武侠小说通过网络形式出版的英译本涵盖面反而更广,覆盖了全部15部作品,大多属于民间翻译,且英译版本因网友个人喜好而不同,主要刊载于https://www.wuxiaworld.co,https://wuxiasociety.com及http://wuxiapedia.com等知名网站,如Bladedance of the Two Lovers(《鸳鸯刀》)、Swordswoman Riding West on White Horse(《白马啸西风》)等。不得不说的是,网络译本数量之多,某种程度上是源于书籍译本的匮乏。两种不同形式的译本数量存在极大反差且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侠小说的英译质量,也影响了英语世界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欣赏,理应引起重视。

四、武侠小说不同的文学地位及文类期待

伊文·左哈(Even-Zohar,2000)指出,翻译文学在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取决于该民族的文学文化地位,其在某一特定文化的文学多元系统内地位相对较为活跃,或占据重要地位或占据次要地位,有可能创造新兴的表达模式,也有可能只是巩固现有语言项目和表达模式[4]。当翻译文学位于文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时,译者为了引入新兴文学形式,往往选择广受欢迎的作品进行译介,并努力使译文形式向原文靠拢,从而丰富接受文化中的原创文学。但当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时,情形则会完全不同。显然,武侠小说在西方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且很难对其主流文学形成重大影响,这正是武侠小说缘何能够高歌挺进亚洲文化圈并成功渗入各国文学系统,然而其西行之路却步履维艰。

姚斯(H.R.Jauss)提出,期待视野既为阅读理解提供基础,又会受其限制。阅读先锋艺术作品时,如果阅读作品符合读者既有的期待视野,则会立刻将其期待视野对象化,促进其理解迅速完成;但是当阅读作品与读者既有期待不一致甚至发生冲突时,往往只有打破既有视野,并将阅读经验提升至意识层面并构建新的期待视野,才能使其成为可理解的对象[5]。此外,他还强调指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公共期待视野往往占据统治地位,会对个人期待视野形成影响,并决定该历史时期内文学接受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一时期内的读者对同一作品往往存在不同理解,而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往往又存在共同理解,从中则可以看出不同读者群的期待视野以及处于主导地位的公共期待视野。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作品的接受史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构成、作用和变化史[6]。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文学视野和文学能力之外,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因素也会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形成产生影响,例如读者所处的文化类型、生活阅历、世界观以及各种传播媒介等等,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传媒早已突破单纯的视觉感知而使文学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多维化,往往可以给接受者带来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的印象,并融入读者的期待视野之中,进而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判断。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势必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文类期待,博大精深的武侠小说尚未能够在西方社会实现普遍接受的传播神话,究其原因:其一,武侠小说文类富含独特的东方文化和历史背景,势必给译者的翻译和读者的理解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如:“江湖”“侠”等抽象概念,“东邪”“西毒”以及“江南七怪”等各种人物绰号,再如“降龙十八掌”等“九阴白骨爪”等各种武功招式,这些都意蕴无穷的表达往往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射雕英雄传》的译者郝玉青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武功招式不难,难在‘打’得流畅”,指出既要跨越文化差异,又要确保阅读流畅[7]。其二,武侠小说的文类传播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赞助人、出版商、译者、读者等各个方面。《射雕英雄传》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以及类型文学的典范,其英译本能够成功进入西方大众阅读视野,是出版经纪人、麦克莱霍斯出版社、中西合璧的翻译团队以及亚马逊图书网等各种媒介共同努力推广而促成的结果[8]。因此,还需长期努力才能使武侠小说向西方文学系统的中心位置不断靠近,真正实现被西方读者普遍接受。

五、结语

好的文学作品没有国界之分,武侠小说这一特殊文类能否借着《射雕英雄传》英译本走进西方世界的这股“东风”,突破西行之路的瓶颈并真正赢得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读者,对同类作品的译介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尽管武侠小说这一文类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攀升,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日益频繁,武侠小说西行的潜力也会日益凸显,尤其随着《射雕英雄传》问世六十余年之后成功闯入英语世界,武侠小说赢得越来越多专业媒体书评人、读者及学界的广泛关注。我们期待更多经典的武侠小说能够陆续推出英语译本乃至其他语种译本,作为通俗读物面向大众,拥抱其文类命运的光明未来。

猜你喜欢

英译本金庸视野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七律·观套马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