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视域下歪梳苗蜡染的文化传承研究*
——以六盘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群为例

2020-12-13刘恩芹李西臣

大众文艺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八宝蜡染纹样

刘恩芹 李西臣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

歪梳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因女性头髻歪插彩梳而得名。六盘水地区的歪梳苗蜡染整体传承较好,在歪梳苗聚居的马坝村等很多村寨都有传承[1]。李群老师是六盘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所传承的“歪梳苗蜡染、苗族蜡画”属于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与李群老师的深入交流,笔者感受到她对民族手工技艺深沉的热爱,对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责任和使命感,也让笔者了解到苗族文化的博大。歪梳苗蜡染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文化与工艺情感的传递

歪梳苗蜡染是苗族先民世代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由于这些手工制作经验流传已久,它们是一代代先民们对历史上的族群经历、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等知识的总结和传承,把这些民族知识转化成富有艺术性和形象化的图案,在一代代手艺人的口手传授中保存下来。可以说,这世世代代传承着的歪梳苗蜡染技艺及作品,构成了苗族民众世代生存经验的活态史书。苗族手艺人用蜡刀绘制的各种纹样和对传统蜡染制作工序的传习,都是在生动形象地传承着苗族文化。

李群老师在自己几十年歪梳苗蜡染的制作经验中,体验着世世代代传承着的民族文化,感受着先民们流传下来的精神信仰和对乡间生活的记忆,对自己的民族工艺有着深厚感情。可以说,歪梳苗蜡染技艺对于民间手艺人有着独特深厚的民族感情。

歪梳苗服饰本身就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苗族服饰蜡染作品中,李群老师记录了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部分,从上而下,分别画出了彩梳、上衣、裙装、围腰、鞋子的主要结构及其上面的装饰纹样,让人们可以完整而形象地了解歪梳苗民族服饰的结构特点。这是李群老师用祖辈传承下来的苗族蜡画技艺对歪梳苗服饰文化的一种记录和保存,也画出了她对自身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记忆。在歪梳苗女性的装束中,我们首先来看歪梳苗女性头髻上歪插的彩色梳子,它是木质材料做成的,两头尖尖的弯如月牙或镰刀,上面彩绘有丰富的包含着歪梳苗文化的装饰纹样,非常俏丽。上衣、裙装、围腰、鞋子的制作主要采用蜡染、刺绣等手工技艺,上衣是交领的结构,裙装是层层叠叠的百褶裙,围腰和鞋子的结构也都富有特色。李群老师还在这些服饰的特定位置画出了特定部位常用的装饰纹样,为了让人们更形象全面地了解歪梳苗服饰的整体着装效果,李老师在围腰上的空白地方画了一个穿着民族服饰的歪梳苗女性形象。这样,人们结合对各个部分的认识,再参照整体的着装效果,就能更好地了解歪梳苗的服饰文化。毋庸讳言,我们可以把苗族服饰蜡染作品看作是李群老师在家乡几十年民族服饰制作经验的记忆和一种存根式的记录,其中包含着她对民族服饰和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

图1 李群 苗族服饰蜡染作品

李老师熟练运用歪梳苗传统的蜡画纹样,从中我们能辨认出蝴蝶、鱼等形象,以及螺纹、倒钩刺、簸箕纹、楼梯等纹样在作品中的表现,传达出丰富的苗族文化内涵。

二、民间生活与乡居记忆的累积

在歪梳苗蜡染的手工制作之中,有着世世代代苗族民众对民间生活和乡居记忆的积累与传承。手工艺人用蜡刀画出了乡间劳动的经验和生活经历,表达着对家乡的淳朴感情。歪梳苗蜡染的图案纹样看似复杂难懂,但是通过李群老师的讲解,我们能够辨认出蝴蝶、鱼等图案,还有螺纹、倒钩刺、瓜米、簸箕纹、山坡、楼梯、梯田等纹样,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民间生活和乡居印象。

在歪梳苗蜡染作品中,经常表现不同形态的蝴蝶,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李群老师能够画出很多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图案。结合下图中这件蜡染作品,我们来认识歪梳苗蜡染、苗族蜡画中的一些传统纹样,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寓意。这个看起来很复杂的,我们先从中间的主体来欣赏。首先,一圈一圈的纹样称呼是“鱼纹”(我们可以看作是鱼的一种变体),在你的想象中它是水里面的波浪。接着,我们能够看到“鱼”和“蝴蝶”的意象表现,而整个中间的主体形象又构成了一个“大蝴蝶”。仔细看中间的主体形象,有的地方又像鱼又像水纹,又有蝴蝶翅膀的感受,几种形象相交织,就是“大蝴蝶”。在主体之外的其他角落里也都有鱼、蝴蝶等的意象表现。再往上看,一条杠一条杠的纹样,这是“楼梯”的纹样,歪梳苗的民众称呼它是“步步登高”的意思。这可能是祖先对于生活中上坡下坎的一种印象,因为贵州有那么多山,楼梯、台阶很多。在“楼梯”纹样的上面和下面,有并排的几条横线,这是“梯田”的纹样,梯田是一层一层、一坎一坎的。再往上面,我们看到一排“倒钩刺”的纹样,李老师说这是她们老家一种植物的刺,是一种草,它的刺一勾一勾的。一个尖一个尖的很多三角形画出一排的纹样,这是“山坡”,贵州有着喀斯特地貌的山地形态,特别是六盘水地区的山,山峰更加高耸秀丽,一个个山尖相辉映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山坡再往上的点点和线条是一种装饰。

图2 李群蜡染作品

在歪梳苗蜡染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一种传统纹样——“八宝花”。正如下面这幅蜡画作品中的中间部分,由四个半圆形围合构成的整个大纹样就是“八宝花”。在“八宝花”里面很显眼的有一圈红色长长的尖,这个尖的画法跟“山坡”的画法不一样,这种长长的尖是“瓜米”,“瓜米”就是葵花籽。仔细看一下,会发现这种纹样像极了一颗颗的葵花籽,很形象。红色“瓜米”的外面一圈是细密线条交叉的纹样,这是“簸箕纹”,确实很像簸箕编织的感觉,李老师说过去老人教她们画的时候会说画这个“簸箕纹”。簸箕可以装瓜米,所以“瓜米纹”的外面画了一圈“簸箕纹”,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代代苗族先民和手工艺人们对民间生活和劳动记忆的捕捉,并且巧妙地将其转化成手工技艺中表现的图案纹样,将这种智慧和技艺代代流传。

在“八宝花”最里面的花样称呼是“花瓣”,每个纹样之间分隔的两条平行线条也有意义,它要把纹样分割开来,每个纹样是什么才能看得清楚。在学习交流中,李群老师很形象地说:“它就像一块地,你家的在这里,我家的在这里,但是地和地之间是要隔开的。”可见,在蜡画纹样的绘制之中融入了大量来自民间的生活经验。再往外,线条有宽有窄,很少有人知道这里的寓意,李群老师说这种“八宝花”必须要这样画才能看得清楚。为什么叫“八宝花”?不是看外面四片弧形围成的花瓣状,而是要看“簸箕纹”外面一圈的线条和再往外一圈的线条共同构成的“八个角”。这八个角在哪里?李老师告诉我们在里面这一层,如下图标注所示,循环一圈的八个角我们就能找到了。“八宝花”应该也有寓意,李群老师说现在只知道老人会说画一个“八宝花”的背扇,但是以前全部就是“八宝花”的图案。

图3 李群蜡画作品《八宝花》

由此可见,苗族先民和手工艺人们对身边生活观察的细微,呈现给我们丰富而形象的乡居生活和精神世界。

三、集体崇拜与精神信仰的物化

贵州歪梳苗蜡染不仅是用于制作民族服饰和生活用品的手工技艺,在这些特定的纹样绘制中,还反映了苗族群体的崇拜和精神信仰,是其世代传承着的民族精神形态的物化形式。在歪梳苗蜡染作品中经常有蝴蝶、鱼、鸟等纹样的表现,李群老师告诉我们,蝴蝶妈妈是苗族的祖先,鱼和鸟对苗族群体来说也都是神灵,有着吉祥的寓意。

在歪梳苗的蜡染作品中经常表现各种形态的蝴蝶、鱼、鸟、花草等纹样,还有“楼梯”“梯田”“山坡”“倒钩刺”“孔雀羽毛”等纹样。这些纹样在反复诉说着苗族民众对蝴蝶妈妈的信仰,对鱼、鸟等神灵的崇拜,也许是在乞求神灵的保护和庇佑。笔者认为,这些形象化和物化了的纹样,也许是苗族早期图腾崇拜和各种神灵崇拜的遗存。

图4 李群蜡画作品《牛鼓图腾》

李群老师在谈及《牛鼓图腾》蜡画作品的创作时,讲到她最开始想画一个鼓,鼓的下面是一个支架把鼓支撑起来,后来听从建议把鼓的支架换成了一头牛,这样就更好了,于是最后作品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头牛立于天地之间,背上背着一个大鼓。画面的上面代表天,天上有太阳、月亮、云朵,下面代表地,牛的下面是两只凤鸟的形象,凤鸟的翅膀、羽毛使画面更加丰富饱满,表达了吉祥的寓意。

四、结语

贵州歪梳苗蜡染的手工制作技艺精湛,在世世代代手工艺人的口手中传承着苗族的文化。作品的纹样丰富,富有寓意,是手工艺人对于长期乡间生活经验的积累,传递了苗族民众的精神信仰等信息。

猜你喜欢

八宝蜡染纹样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拯救“濒危”花纹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马丽蜡染作品
一个光说不练的孩子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终朝采蓝 不盈一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