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英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020-12-12王丽
王丽
摘 要:在文化交流中,我国引进国外电影,接受外来的饮食文化与节日习俗,重视外语的学习等,虽然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增长了见识,但也会对我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为此,我国提出了文化强国政策,旨在创建自身国际影响力,用自身软实力赢得全世界的尊重。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落实。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英语课程为例,探究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 传统文化 整合 策略
初中英语新《课标》对英语教学做出了明确规定: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在交谈中用英语简单介绍中国文化,拓宽视野,提升文化鉴别和交际能力。从教学标准中可以看出,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期待着文化的交流。但现实情况却是教师没有严格遵循新课改的规定,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学;功利性强,为了考试而学习;交流意识薄弱,只能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等,最终使得英语学科与传统文化相分离。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寻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实现英语学科与传统文化的整合教学,具体如下所示:
一、依据教材,寻找整合点
教材是教师教授英语的重要依据,需要教师进行全方位把握。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除了在编排上特意加入了传统文化因素,此外还隐藏着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等待教师去挖掘、去利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
如,在学习My hometown and my county這一单元
时,教学主题是“故乡”。虽然单元以美国和英国的对比传授了hometown/than/east/south/kilometer/high/million/busy等英语词汇和形容词比较级这一英语语法知识,但从两个城市的对比中很容易让大家想到中国的山川河流、人文风俗等,因此成为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结合点。之后,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对故乡的介绍任务:自我叙述,仿照教材中对美国与英国的介绍,实现了对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描述自己故乡的独特之处,强化地域认同感;教师纠正,改正谈话中的错误,纠正中式英语发音,丰富语句表达形式,添加英语表达内容。总之就是让学生交谈得更自信、表达得更准确。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发挥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尝试探究传统文化因素并有所收获,实现了英语课程与传统文化的整合教学。
二、考虑实情,把握渗透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要想详细讲授某种文化,不仅浪费教学时间,也会给学生造成新的困扰。基于此,笔者在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当然,也不排除例外情况,如果孩子们的学习兴致很高,不妨讲得深一点、广一点。
如,在学习Public holidays这一单元时,本单元以Public holidays为话题探究了各国的节日,并阐明了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笔者除了带领大家学习found/flag/kid/band/fourth等英语词汇与when/while/as soon as/before/until等时间状语的用法外,还组织了一场自读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中提及的节日。当然,笔者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还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When wa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unded?
Do people have one day off on Independence Day?
Does Lingling have any plans for the National Day this year?
When is the start of the vacations season in the US?
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家对中国的节日十分感兴趣,于是笔者借助网络技术为大家搜集到了一些节日:春节、元宵节、社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
重阳节、冬至节、除夕等,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他们的见闻。学到Healthy food这一单元时,同学们掌握了healthy/favorite/orange/drink/fruit/vegetable等单词的含义。阅读完后,同学们对Healthy food产生了困惑,究竟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呢?此时,笔者引导大家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这个问题,由此渗透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严格把握了渗透的度:同学们感兴趣的深讲,专业性强的略讲,做到了详略得当,有的放矢,既保持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对比教学,明确异同处
这里的对比教学指的是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从中体现文化的差异性,让同学们增加文化自信。
如,在学习Spring Festival这一单元时,笔者就实施了对比教学,将Christmas Day与Spring Festival两个节日从时间、习俗、寓言、传播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对比,用事实验证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再如,学到Heroes这一单元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能谈论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同学们对Heroes的含义有了不同的理解:有的孩子更倾向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有的孩子更为看重群体英雄……见此情景,笔者给大家普及了中西方对英雄这一概念的理解差异以及原因,解决了大家的问题,也保证了谈话活动的顺利实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对比详细阐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既了解了西方文化的优势,又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增强了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也承载着传播传统文化的义务与责任。因此,无论是在生活里,还是教学中,教师都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具体到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师将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寻找结合点、把握渗透度、明确差异性,这样做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海《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问题的反思》,《考试周刊》2011年第70期。
[2] 浦晓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新课程(下)》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