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2020-12-12姚晓丽张杰峰周国妹卞康亚崔家华朱展飞沈田辉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赤霉病悬浮剂供试

姚晓丽 张杰峰 陈 蓓 周国妹 卞康亚 崔家华 朱展飞 沈田辉

(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桥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224131;2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股 727200;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植物保护站 22410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具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1-2]。小麦赤霉病病菌侵入寄主后,不仅会造成小麦产量损失,还会导致小麦籽粒遭受严重的毒素污染,而被毒素污染的麦粒对人畜都有较大的危害[3]。虽然培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最经济有效并对环境有益的选择,且近年来我国在小麦赤霉病抗性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受到了许多制约[4-9],这就导致因缺乏高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故在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药剂是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但由于该类药剂长时间使用,已使小麦赤霉病病菌对该类药剂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10-12]。因此,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高效药剂已迫在眉睫。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是拜耳公司于2004年开发的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它对由壳针孢菌、镰刀菌、喙孢菌等引起的麦类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效,故在全球杀菌剂及谷物用杀菌剂市场居领先地位[13-14],但该药剂在我国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据中国农药信息网(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显示,目前国内仅有包括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在内的5例丙硫菌唑类药剂被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在此背景下,为验证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笔者于2020年4月—5月选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及当前大丰区主要使用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40%戊唑醇咪鲜胺悬乳剂、4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进行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大丰区大桥镇大桥村小麦田进行。该田为种植大户稻麦连作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排灌设施齐全。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试验对象为小麦赤霉病。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40%戊唑醇咪鲜胺悬乳剂(安徽四达农药化工有限公司)、4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江苏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江苏生久农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667 m2药剂施用量):(1)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50 g、(2)40%戊唑醇咪鲜胺悬乳剂60 g、(3)4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90 g、(4)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60 g、(5)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60 g、(6)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667 m2。

施药时小麦处于初花期,采用电动喷雾器每667 m2兑水30 L均匀喷雾,试验田各小区肥水管理均一致。

1.4 施药及调查方法

于小麦初花期(2020年4月24日)进行第1次施药,隔7 d进行第2次施药。于赤霉病病情稳定后(5月16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0穗,调查各小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记录各级病穗数并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期间观察记录试验药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小麦是否出现药害等情况。

小麦赤霉病严重度分级方法:0级,全穗无病;1级,病小穗占全穗1/4以下;3级,病小穗占全穗1/4~1/2;5级,病小穗占全穗1/2~3/4;7级,病小穗占全穗3/4以上。

计算公式: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相应病级)÷(调查总穗数×7)]×100;防效(%)=[(对照区病穗率或病情指数-处理区病穗率或病情指数)÷对照区病穗率或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各药剂处理的病穗率为4.67%~6.50%,病情指数为0.81~1.21,清水对照的病穗率为18.33%,病情指数为4.24,说明各试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另外,不同药剂处理间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均以处理(1)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为最高,分别为74.52%和80.90%,且其病情指数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其病穗率防效与处理(2)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

表1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较

2.2 安全性

本试验中,各供试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对小麦生长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说明在试验剂量下各供试药剂均对小麦生长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最新登记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病穗率和发病程度的控制作用也高于其他当前大丰区常用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同时,王开峰、叶高潮、吴国峰等[15-17]的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结果与本试验结果相似。另外,有试验研究表明,丙硫菌唑单剂或丙硫菌唑与戊唑醇的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18-22]。因此,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可作为多菌灵的替代药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

近年来,有试验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粒率和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对小麦有一定的增产效果[23];同时,有研究分析了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中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可以安全使用[24],且本试验也未发现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生长和试验人员健康有影响。但是,自丙硫菌唑于2004年在英国和德国登记上市,其专利在我国至2015年11月到期,且直至2018年12月,丙硫菌唑尚未在我国取得登记,有分析认为,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对人类健康存在较高风险[25-27]。直到2018年12月,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发布的《2018年第12批拟批准登记农药产品》中,才实现了丙硫菌唑原药和制剂的登记,本试验使用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在2020年才取得登记。因此,丙硫菌唑及其复配剂在我国的使用安全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在丙硫菌唑使用安全风险评估中,施药人员的健康风险是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国的施药作业以背负式喷雾器、自走式植保机等为主,施药人员与药剂的接触风险较大,故研究开发适用于植保无人机使用的丙硫菌唑及其复配剂剂型,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不仅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与药剂的接触,提高丙硫菌唑及其复配剂的使用安全性,也有利于提高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

猜你喜欢

赤霉病悬浮剂供试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富集环境对猪决策行为的影响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Flexible ureteroscopy: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current ind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