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螺旋结构方式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研究
2020-12-12吴立峰项晨羽
曹 欢 吴立峰 项晨羽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上海市长宁区 200335)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建立,几十年来,推动了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效益的提高。然而在当前阶段,由于财政资金不足、推广体系内主体关系割裂、社会化推广组织发展缓慢等原因,农业技术推广绩效明显不足。如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构建新的推广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当前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借鉴创新三螺旋模型,解析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构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三螺旋农业技术推广模型,分析传统三螺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当前新媒体环境,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趋势,引入新媒体螺旋,构建四螺旋农业技术推广模型,且提出应用四螺旋模型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的建议。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三螺旋结构分析
1.1 生物学理论中的三螺旋模式及创新
美国遗传学家里查德·列万廷最先使用三螺旋来模式化基因、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基因、生物体和环境的关系[1],像三条螺旋缠绕在一起,同时互为因果。
通过引入生物学中的三螺旋概念,亨瑞·埃茨科瓦茨首次提出使用三螺旋模型分析大学、产业和政府间的动力学结构,此后勒特·雷德斯道夫将该模型进一步可视化[1]。由图1可见,三螺旋创新结构模型由大学、产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组成,其中,大学代表知识生产机构,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组织,产业为以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为主的生产经营部门,政府包括不同区域和层级的政府机构。这三个部门除了分别履行运行现代社会体系所需的知识创新、财富产生和宏观政策协调职能之外,还通过三者互动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职能,最后形成了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创新型社会。与此同时,三者的“交迭”区域才是这一创新系统的核心单元,其三方联系是推动创新体系中知识产生、传播、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三者相互作用,在将新知识不断创造出来并持续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进程中,共同推动创新螺旋持续性整体上升。
图1 政府、产业、大学的三螺旋创新结构模型
1.2 传统三螺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借鉴三螺旋创新结构理论的框架,笔者构建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传统三螺旋结构,以呈现我国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传统主体关系和动力模型。由图2可见,三螺旋农业技术推广模型由农技推广机构、政府、农民三个部门组成,其中,农技推广机构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专门机构等,政府包括不同区域和层级的政府机构,农民即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对象。这三个部门除了履行传统的农业技术新知识创造和传播、农业生产经营、宏观政策协调职能之外,各部门之间通过互动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职能,最终形成以农业新科技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此同时,三者的“交迭”区域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核心单元,其三方联系是推动体系中农业新知识产生和传播进而转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三个部门互相作用,在将农业新科技不断创造出来并持续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进程中,共同推动农业技术推广螺旋整体性持续上升。
图2 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农民的三螺旋模型
1.3 传统三螺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3.1 科研、教育、推广工作之间相互脱节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教育部门的隶属部门不同,且各自成体系,互相没有依存关系,这就导致在具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没有建立起高效率的长效协作机制,进而造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仍处于低水平、低效率,从而导致螺旋的整体效能不足。
1.3.2 推广队伍不足,推广方式僵化
目前,我国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培训,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活力和后劲[2]。同时,由于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的课堂讲课模式、讲座模式以及“三下乡”活动模式非常僵化,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新要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螺旋的效能。
1.3.3 政府螺旋中资源供给不足
多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行的是国家制定规划并由各级财政出资,农民无偿或低价使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但现阶段政府螺旋的资源供给量严重不足,据统计,2018年中国的农业研究经费仅占GDP的0.6%(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占比高于2%),且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农业对GDP的贡献少,从而大幅度削减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事业经费,这进一步降低了政府螺旋的效能。
1.3.4 三部门交叠少,农业技术推广率低
主要表现在:(1)自改革开放后,农民承包土地自行经营,组织日趋松散化。(2)由于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等在经济上和体制上与农民没有紧密联系,闭门搞科研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农业科研成果得不到农民的认可。(3)政府用计划手段推广农业技术的方法在过去比较有效,在现阶段则大打折扣。综上,目前三部门交叠少,导致传统三螺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转效能不高,直接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偏低。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三螺旋结构向四螺旋结构升级
2.1 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趋势
2.1.1 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大多以政府主办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作为农业技术的推广主体,这是因为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由政府公信力背书,且作为主流的正规农业新技术供给渠道比较容易被农民接受和认可。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2.1.2 农业科技成果开始有偿转化
国家已出台政策,鼓励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使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转化,且目前一些“公司+农户”等的多元主体组织模式也在承接农业技术推广或参与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自发地增加了有偿服务方式,这些均有利于逐步形成市场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格局。
2.1.3 新媒体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全新方式
农业技术推广应该是群众性的,需要服务最广泛的农民的生产需要;农业技术推广又应该是灵活的,应随时把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向农民传播;农业技术推广更应该是形式多样、途径灵活、因需施教的。同时,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特征与新媒体的双向互动、用户生成内容、用户至上、小屏化发展、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和碎片化时间浏览等特征是高度耦合的。因此,新媒体是特别适合当前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新途径,微信、微博、直播、云课堂等新媒体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全新方式。
2.2 四螺旋农业技术推广模型
根据上述传统三螺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当前趋势进行分析,笔者引入市场化的新媒体作为第四螺旋,将我国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三螺旋结构升级为四螺旋结构,以呈现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体关系和动力模型。由图3可见,四螺旋农业技术推广模型增加了新媒体部门构成第四螺旋,它包括移动APP、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社交平台和交互工具。新媒体螺旋不仅为另外三个部门在履行职能方面赋予了新的渠道和方式,还与另外三个部门互动,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职能,最终形成了新媒体环境下以农业新科技为基础的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此同时,四者的“交迭”区域是四螺旋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型的核心单元,四者联动构成了当前新媒体时代推动农业新科技生产和推广传播的重要因素。四个部门互相作用,将农业技术新知识不断创造出来并持续转化为生产力,在这一创新发展进程中,推动新媒体环境下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螺旋上升。
图3 政府、农技推广机构、新媒体、农民的四螺旋模型
2.3 构建四螺旋农业技术推广模型的具体做法
2.3.1 面向新媒体,促进农业技术信息推广方式转型升级
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全面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将农业技术推广内容制作成适应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加快线上传播。例如,实力雄厚的机构可将农业技术制作成系列网课或专题长视频,或者在微博上制作系列内容,或者编辑完整的微信推文在农民喜欢的新媒体中介上推送,或者上传到推广机构自己注册的新媒体账号;同时,针对普通农民,要顺应热点形势,在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上利用直播、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制作图文并茂的短推文、生动活泼的短视频或者简洁的直播,方便农民获取农技信息;此外,利用网络直接互动的方式,使农民在观看农业专家的网课短视频时,直接与农业专家沟通,个性化地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难题[3]。
2.3.2 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技术信息的新媒体推广率
利用新媒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的附加值,使农民看了农业新科技信息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发布信息者可以实现产品导流,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新媒体推广率,从而提高农业新科技信息的现实转化率。例如,在新媒体上发布1条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同时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务链,明确购买途径,方便用户购买咨询,从而真正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3]。
2.3.3 推广去中心化,农民同时成为农业技术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
现阶段,传统的三螺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三个部门的互动不足,而四螺旋农业技术推广模型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1)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是去中心化的,用户不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2)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的趣味性、及时性和用户生成特性,会自发地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把农民从过去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的接受者变成提供者。特别是家庭农场主、涉农企业等,他们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与普通农民保持着良好的信任关系,是能够打通农业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连接器”,故可拉动他们加入到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来,将他们打造成知识型“网红”[3]。(3)利用新媒体,不仅能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增效,还能使农民享受平台流量补贴,更能使农民开通电商,通过网络销售农资、种子和农产品进行创收。综上,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媒体来传播农业技术推广信息,能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突破,从而创建大众参与、共建、共享、共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时代[3]。
2.4 四螺旋农业技术推广模型的作用预期
2.4.1 可大幅度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的理解
新媒体可形象、直观地用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复杂的操作流程进行直观呈现,让农民有眼见为实的感觉,从而迅速掌握农业新技术的要领。同时,通过新媒体的使用,还可以拓宽农民接受和发送信息的眼界,不仅能给农民带来思想上的启迪,还能调动农民使用新媒体的积极主观意愿,更可以激发农民自主发布使用新技术的情况和查询需要的农业新技术知识的主动性。
2.4.2 可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使用新媒体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可打破以往推广工作周期长、见效慢的僵局,这是因为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可成为农技推广人员分身的一个载体,且农业技术信息可长期在线、时时传播。同时,农技推广人员利用新媒体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大幅度降低推广成本,提高推广效率,且容易形成你来我往的双向交流。
2.4.3 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新媒体可为农民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以及市场销售渠道等各种服务信息,既达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又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让农民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同时,农民可利用新媒体采用直播的方式推广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或者在发布短视频和微信、微博信息的同时,附加发布自己的农产品销售信息,从而直接将农产品卖给粉丝,减少了流通环节,加快了农产品流通,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3 推进四螺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3.1 加大对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扶持
建议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对将新媒体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投入。同时,实施新媒体进村入户工程,对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大的新媒体平台给予扶持和奖励,鼓励其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服务网点。此外,采取政策性补贴的方式,补贴新媒体使用技术培训、公共上网平台以及上网费用等,消除或者减轻农民使用新媒体的心理障碍、技术障碍和经济负担。
3.2 加大对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大对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农村的覆盖力度,其中,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因地制宜地采用移动互联网覆盖的方式,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则实施光网进村入户和手机4G、5G融合模式,使农民在田间地头即可通过手机接受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并发布新媒体信息。
3.3 提高农民对新媒体的认知
具体为:(1)借助农民对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长期信任,在这些传统媒体上宣传新媒体,从而提高农民对新媒体的认知度[4]。(2)在村部的宣传栏中介绍新媒体,并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农民学习运用新媒体进行农业生产和致富的典型案例,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新媒体、相信新媒体,从而接受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4]。(3)利用新媒体宣传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新媒体。(4)扩大农技推广APP的知晓度和使用度,并推进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在线培训,引导农民使用新媒体进行农业生产经营。
3.4 构建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激励机制
对在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新媒体平台、推广企业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以增强其荣誉感,并树立其标杆地位。对使用新媒体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并取得经济效益的种植户、养殖户也进行奖励,并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深造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不仅能享受到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的甜头,还能言传身教地让更多农民接受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