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角下构建首都安全教育新格局探析
2020-12-12李学华韩世梅
李学华 韩世梅
(1 北京开放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1)
(2 北京开放大学 首都终身教育研究基地,北京 100081)
安全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和推动国家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对象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和各类组织机构,内容也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根据我国现有的教育任务承担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受教育对象划分为专职安全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在校学生和普通市民等,教育培训内容涵盖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卫生、家庭健康、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安全等范畴。而北京市安全教育无论从对市民终身教育的要求角度,还是基于城市自身定位特点,都应凸显首都特色,分析梳理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制定适宜的教育培训策略,进一步推进首都安全教育工作。
一、加强首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及未来远程线上教育模式发展的要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要求“加强远程安全培训”。其中提出:建立安全培训视频课程征集、遴选、审核制度,建设课程“超市”,推行自主选学。实行网络培训学时和学分结果与继续教育、再培训挂钩,与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年度考核、提拔使用、评先评优挂钩。利用视频、电视、手机等拓展远程培训形式。国家应急管理系统重新组建后,原来的生产安全扩展到了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安全及自救呼救教育等领域,国家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北京市相关部门也出台各类政策指导北京市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其中核心思想是结合科技发展和教育技术进步,开发网络学习平台,创新“互联网+安全培训”模式,建设安全生产网络学院,有效解决安全生产培训优质资源稀少、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学习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升安全执法和检查人员的实践能力与知识水平,促进社会全领域安全教育普及和提升学习能力,由此实现依托安全生产培训核心师资和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开发面向企事业单位、在校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的不同主题的安全培训课程,推动安全生产社会共治和自治,保障城市安全之目标。
(二)凸显首都特色的要求
首都城市.“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及首都特大型城市特点,决定了首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安全教育格局具有更高层次。首都安全教育从传统的重安全生产教育转变为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并重格局,强调家庭、社区、校园、公共场所安全以及自救互救知识的教育培训,安全生产领域弱化第一、二产业的安全,更注重第三产业安全教育。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及首都文化教育中心的示范性要求,也需要首都高标准地做好安全领域教育,起到引领作用,发挥更强的辐射带动效果,由此,北京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完善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形成目标同向、政策协调、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教育格局,引导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教育区域定位同样适用于首都安全教育[1]。另外,首都科技中心地位及其在科技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巨大区位优势也要求打造适合时代需求的安全教育模式,突出互联网特色,高标准、高速度利用互联网科技全面建设安全教育资源,推动安全教育走向全市各个角落和全体市民。.
(三)促进全民学习,提升市民素养的要求
推动市民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最终目标可以落实到全面提高市民素养,建设学习资源丰厚、学习氛围浓厚的宜居和谐城市,让市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北京市在教育远期发展中规划提出“整合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现有优质资源,建成覆盖全市的终身学习网络和区域性学习中心,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交流平台”的目标。在安全教育领域,同样可以整合各部门、各行业资源,共同为市民学习提供便捷的学习通道。这不但能更好地实现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也能增强市民在应对各种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灾害等方面的个人处置能力,增强市民对相关安全应急领域和事件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掌控能力,增强市民对政府部门应对应急事件措施的理解和支持力度,实现全民参与、群防群治、建设安全和谐家园目标。
二、当前首都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受教育对象角度将首都安全教育现状分四个领域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索存在的问题。
(一)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这类人员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政府设置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另一类是面向生产经营单位的即政府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规定要求特殊行业或企业设置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阶段这两类人员的安全教育整体情况较好。作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相关管理干部进行面授培训,最主要的培训是针对第一类北京市安全生产专职检查员的专门化培训,并辅助建设了安全生产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培训。但受条件限制,短期内无法完成全部人员轮训,且不能涵盖所有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技术操作培训。现阶段针对第二类职工的教育培训主要是强制性的年度继续教育和单位内部的定期培训,但实践操作培训受场地等条件限制开展得不是很好。
从线上安全教育现状看,首都北京开展的大规模线上安全教育培训资源和学习培训平台较少,基本以行业分散形式及专门培训机构通过线下培训和少量线上培训资源相结合方式实现,这同社会整体教育的线上教育普及程度不相匹配,急需多途径提高线上教育的规模。类似现状要求首都尽快探索出更合适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以发挥示范效用。
(二)高等学校学生(含高等职业教育)校内安全教育
与安全类专业相关的在校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可以完全满足高校学生角色需求。而针对非安全类专业在校学生,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通过开设类似“职业卫生”课程完成,并且这类课程尚不是所有高校都开设。由于“职业卫生”只是安全教育的一个较小部分,其他诸如灾害防护、危险品、电气安全等的教育内容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高校课程改革造成其整体课时紧张,同时安全教育方面的资源短缺,缺乏安全教育领域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大部分未开设安全类专业的高校无法开展安全方面的专业性研究[2]。高校现阶段安全教育课程的课程内容和实现方式局限性较大,需要相关部门参与并指导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资源匮乏和局限性问题。
(三)中小学生(含中等职业教育)校内和校外安全教育
首都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多样化,且内容相对较丰富。主要是开展各类形式的课外活动和课外演练、开展课外教育辅修及发放和张贴资料等,学习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学习、卫生常识、急救、逃生、一般电气伤害及灾难避免等。但仍存在教育内容设计不系统、不科学等问题,同时还有安全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安全教育工作落实较难的问题[3]。
(四)普通市民与家庭的日常工作、生活安全教育
针对市民的安全教育主要是由社区管理或社区教育机构通过向辖区内居民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电影电视的专题片宣传、利用现代媒体的非专业性宣传报道和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日宣传活动等进行。另外,一部分市民在工作单位也接受相关的消防电气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但通常以简单的消防操作和常识性问答方式开展。利用传统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市民安全教育的成本高且普及程度低,无法大范围、大规模在全体市民中开展,更无法实现比较系统和专业的安全教育。市民安全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是需要革新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技术开展公益化和普及性的安全教育[4]。
总之,就首都安全教育整体而言,长期以来我国安全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工作人员,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其缺点:一是面授为主,培训多为集中式的短期培训,数量和质量不能长期保障;二是各领域的安全教育各自独立,安全教育资源既短缺又重叠浪费,效率相对低下;三是资源不能互通共享,学习形式单一,没有系统科学设计的教育内容[5]。
三、首都安全教育新格局的共享策略
(一)“四位一体”概念界定
基于全国安全教育上述四个领域现状分析,有必要通过整体规划和逐步推进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推动安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四个领域安全教育新模式。
1.企事业单位安全教育
企事业单位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领域的核心,通过对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的专职员工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化和系统性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管理能力。对企业经营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持续培训,增强其在自身岗位的防范能力。对普通员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培训,促进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培育及实际安全行动的提升。这一领域安全教育包括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这部分人员主要通过岗前培训、年度轮训方式系统学习并掌握安全基础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对特殊管理岗位和不同企业安全管理岗位人员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以促使其掌握专业的岗位安全知识。同时,加大对这类人员的实操演练培训,建设和共享现代和更加完整的实训基地,实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开展。
2.高等学校安全教育
高校学校学生主要学习通用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理论课程,也可对部分专业学生,如未来在信息或其他特殊行业从业的学生,增加安全专业知识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安全实践性演练,并将课程库中适合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进行重新模块定义和分类,以便在校学生在线选学规定的学分或自愿学习感兴趣的内容。
3.中小学安全教育
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开设课外实践课或通识课的方式,选学选修课程库中适合的安全教育类课程,内容主要是通用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理论以及部分实操演练课程。中小学生选学课程库中适合的课程内容,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规定学分和方向,也可以在全部分类里自由选学。更要允许学生通过网络媒介在校学习或在家业余学习。
4.市民安全教育
市民安全教育主要是实施普及性的基础安全常识教育,包括通用安全知识、基础安全法规,以及与家庭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安全知识,如电气、易燃易爆、危险品、卫生救济等方面。市民可以在线自主选学课程库中重分类后的免费开放课程。对市民的自主学习,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基于激励目标将其在线学习安全课程的学时记入其学分卡或学分银行,以便市民以后更好地利用学习成果。
(二)构建“四位一体”安全教育新格局的实施策略
通过北京市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单独或共同申请立项,依托本市高校或其他专门从事远程网络教育的单位以及专业的互联网教育技术公司,建立专门的、全市共享的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和实践性体验基地,建设完整的线上课程教育体系,打造适合各类群体的安全教育课程超市。
1.建立共享的网络教育平台
由市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北京市高等教育机构共同立项,以全市安全执法检查人员培训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需求为基础,确定网络学习课程体系,搭建PC端和移动端在线学习与管理平台,开展网络培训。网络平台与北京市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综合实训基地形成优势互补,并与现有的各级安全管理平台和网站实现对接,共同服务全市安全执法检查人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和业务提高。平台依托高等教育机构建设并提供网络平台设计思路及日常运营管理,必要时联合专业的网络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既可提供定制化商业培训模块,也可提供适合非专业安全工作人员的具有公益属性的教育培训模块,这样既能解决专业学习要求,也能解决一般安全知识学习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功能和模块重分类,做到了通过定制化安全教育培训收费功能保证平台长期运营发展,也实现了将专门为特定群体开发设计的具有大众公益属性的课程模块向市民和学生免费开放,促成全民参与在线学习,扩大网络教育平台影响力。
2.开通课程超市,共享课程资源
在开发网络学习平台的同时建设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依据不同学习对象分别面向专职安全工作人员、执法检查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家庭、中小学生、中高职学生、本专科学生开发建设,打造课程超市。
首先,以安全领域专职工作人员为基础打造专业学习课程,分期建设包括法律法规通用模块,以及用电安全检查、危化品安全检查、加油站安全检查、高处悬吊安全检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燃气安全检查、有限空间安全检查、工业粉尘安全检查、职业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专科课程模块。并将上述专业课程模块中适合其他非专业人员的课程同时设置成公益性非专业人员学习课程,如法律法规、电气、危险化学品、燃气中的部分课程以及职业卫生防护等。其次,针对非专业人员开发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课程超市逐年建设,并分设专业有偿课程和公益性课程,针对不同使用注册群体设置不同权限,实现不同学习者的差异化学习目标。通过建设专业性的有偿课程,并把模块内部分课程重分类,用有偿盈利课程收益投资新建其他无偿公益性课程,实现课程库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和资源共享。通过上述分类改造及专门建设,建成适合义务教育(含高中和中职阶段)、高等(含高职)教育以及市民学习的公益性课程体系,完成“四位一体”课程库建成。
3.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基于共享的安全实训体验基地
四类群体共享安全实训基地,除重点考虑专业需求以完成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实训外,还要考虑其他三类人员在职业卫生、危险品、电气安全等方面的学习共享要求。相关学习要求,除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和政府拨款性质单位主导的安全实训基地建设时统筹考虑外,要重点利用相关企业的生产场所和设施,尤其是专业性企业的场所和设施,如环境科学技术类企业、制造企业、医疗卫生单位、危险品企业等。共享的实训基地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在资金投入和制度设计时统筹考虑,从全社会安全教育需求角度出发,在完成单位自身安全教育实训目标的同时可以向其他单位盈利性开放,同时考虑基于公益目标针对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家庭免费开放使用,实现安全实训体验基地的共享。上述可以共享的实训体验基地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进行管理,在基地信息、学习内容、在线注册选课、学习和积累管理等方面实现真正的共享。
4.以职工安全教育为重点,带动学生和市民安全教育
现阶段,从已经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开展的时间以及受重视程度、参与安全教育的主体等方面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针对企事业单位专职员工的安全教育体系比其他三个领域更加完善。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企事业单位安全教育中的资源、平台、师资、实训基地等,将职工安全教育的相对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之后将成熟的经验和适合其他三个领域的相关资源在学校和普通市民家庭共享,将可能沉淀在政府管理机构、高等级机构和专业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存量安全教育资源转变成针对其他三个领域的增量共享教育资源,从而实现重点发展、带动全局的良性安全教育发展格局。
总之,基于安全教育对象分类考虑,利用网络教育技术的进步共享安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线上安全教育,改变安全教育低效现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构建“四位一体”的首都安全教育新格局,提升全民生活质量,奠定安全生产社会共治与全民自治的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