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措施研究
2020-12-12来小磊
来小磊
(内黄县财政局 河南 安阳 456300)
引言
我国财政体系主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该制度施行后可以创设透明化财政资金支付环境,有利于财政资金健康运行。但在实际管理中,支付工作过于频繁,造成一些资金管理问题,急需解决。对此,要了解和分析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发挥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构建完善的财务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保证我国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运行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要以单一国库账户体系为建设内容,由财政预算部门开设零余额账户,将零余额账户设置为资金支付途径,以直接支付或是授权支付的方式将资金拨付至其他账户,通过财务支付系统和商业银行资金清算系统为介质,结合实际情况,向财政部门提交资金支付申请,审核通过后,即可支付资金,达到收支直达的目的,提高支付效率,避免贪污受贿行为。
1.1 规范资金支付行为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环境下,相比于传统模式而言,增加了财政资金审批门槛,要求用资单位要向相关财政部门提交用款计划书,申请财政资金,审批合格后直接拨付,进而规范资金支付行为。由此可见,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环境下,财政资金运行中节省原有的层层传递、转拨的过程,实现财政资金使用的全程监控,预防财政资金的私自占用、截留、挪用等违法行为,进而保障国家资金的安全。
1.2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环境下,节省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层层传递环节,防止财务资金频繁拨付,财政资金拨付中,使用单位或企业要制定申报用款计划,根据相关拨付文件的规定进行资金申请提交,申请通过后,方可利用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资金。从建设单位角度上看,财政资金申请书的制定,要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实际情况,提交支付申请书,而财政部门会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资金审批,审批合格后直接支付,跨过预算单位这一环节,增加了国库资金利用率。
1.3 深化财务管理理念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环境下,由预算单位建设独立且唯一的零余额账户,用以财政资金拨付和管理,成为管理财政资金的主要单位,基于这一管理模式下,打破了原有上下级单位资金预算限制,并对上下级单位间的资金流转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实现预审审查环节、追加环节、审批环节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资金运转环节的工作效率,切实深化财务管理理念,进而保证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 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支出预算脱节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落实中,财政资金支付业务持续性扩大,不断增加和扩大,这就要监督单位实际支出和项目预算的差距,否则就会跟不上当前财务管理工作需求,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低效的问题[1]。从具体上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省级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商业银行协调合作来完成国库集中支付,而在国库支付制度执行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类似于预算单位是财政资金支付的主体决定方,由于操作过程中的监控不到位,也会出现暗箱操作的情况,实际财务使用中不乏出现资金滥用的问题,并在用款申请审核时,考察其可靠性和合理性,否则审核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导致制度落实和实际脱节。
2.2 审批时间长,影响项目运行
在项目开展中,用款单位要制定项目支出预算方案,并提交至上级单位进行审核,批示用款项目,但在实际运行中,这一审批环节中的等待时间过长,大概4个月左右,而对于细化项目,更要半年之久,审批时间过程严重影响项目的实际运行,导致项目资金不足而陷入困境[2]。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限制,无法实施垫付或是代付,一些项目进行到关键阶段就由于资金短缺而停滞,并在项目预算下达后急需赶进度,影响项目质量。
2.3 项目预算执行困难
例如科研项目而言,农作物种植具备周期性特点,农作物成熟时间长,影响科研的因素很多。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由于项目立项时间过长,会对农业自然条件有所影响,可能会出现错过有效时间的情况,降低科研结果的准确性,造成项目预算执行困难,影响执行进度[3]。
3 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建设第三方监督机构,深化财政支付监管
为了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中,支付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以建设第三方监督机构,对支付审核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加强财政资金的支付监管,避免暗箱操作的现象发生。当前,支付审核工作监督主要由纪委、检察院进行可疑资金的抽查,这种检查方式有利有弊,全面性和普遍性不高,可能存在“漏网之鱼”。通过第三方监管机构的专项监管,成立专项监管队伍或是引入社会监管机构,直接参与到国库财政资金审核监管中,形成支付审核工作的多方监管,进而实现支付审核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借助第三方监管形式,可以实现支付审核流程的审计,规避不规范行为,保证国家资金安全[4]。
3.2 建设网络在线支付系统,提高支付审核效率
由于用款项目的审核时间过程,会对项目开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积极建设网络在线支付系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优势,优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定的执行流程,弥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中的缺失。同时,将支付审核工作重点放在互联网在线支付审核程序的规范上,提高财政资金支付审核全过程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可靠性[5]。
其次,由于当前财政资金支付审核流程中仍需纸质审核业务,需要对《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相关规范进行优化和完善,允许不同形式资金支付审核的存在,只需保证提交材料的完整性即可,不在乎形式,提高支付审核效率。
最后,用款单位在提交用款申请书时,必须提供项目进度表,协助审核人员了解项目进行情况,也可以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实现专款专用,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除此之外,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在线支付系统的安全维护,促进支付审核电子化建设的同时,还要保证支付资金的安全性,对网络在线支付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做好审核材料的备份和管理,进而发挥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和价值。
3.3 加强预算编制的执行,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政府要加强对项目预算编制的指导,结合用款单位实际情况,以此为据进行预算编制,使其可以客观反映出项目经费需求,发挥出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而用款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预测未来项目进展,合理进行财务预算编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一旦完成预算编制,不能轻易更改。预算编制确定后,要根据其内容细化责任,促进预算管理的透明化,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除此之外,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提高支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一方面,采取以年龄分布为参考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方案,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培训活动,提高支付审核工作人员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其自觉遵守和履行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将财政资金支付审核内容纳入到高校专业教学中,培育大批专业人才,特别是在人员招聘中,对招聘人员的多方面能力和素养进行考核,挖掘更加专业的支付审核人员,提高支付审核效率,进而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发展和落实。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发挥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价值,要分析当前财政资金管理中的缺失,建设第三方监督机构,深化财政支付监管,建设网络在线支付系统,提高支付审核效率,加强预算编制的执行,提高人员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发展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