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2020-12-12刘爱芹

缔客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明体系生态

刘爱芹

(河南省濮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河南 濮阳 457100)

引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人类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农耕文明开发了土地,工业文明开发了资源和矿山,而生态文明则是保护土地、保护资源和矿山,是人类遵循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1 生态文明的涵义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的基本宗旨是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和谐共生。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那么生态文明是系统工程,贯穿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结合起来作为理想和价值追求,并通过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

2018年5月18 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正式确立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大会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一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生态文明体系包括生态文化体系,它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生态经济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目标责任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生态安全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2]。二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首先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其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核;第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生态文明的宗旨要义;第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是生态文明的系统思想;第五用最严密法治、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第六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来说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是重点

2.1 坚持生态价值观念,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是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体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怀,是一个统一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坚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在伦理道德上,培养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生态伦理意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在审美趣味上,要养成珍爱大自然的无比美丽的生态美学趣味。

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非常重要。习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道家文化、儒家思想中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因此,在新时代,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建设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出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

2.2 坚持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经济是根本动力。要按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必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民以食为天”,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因此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来破解水、地约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来解决土地怎么种;生产优质农产品,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发展放心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劳动过程机械化,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来满足人民群众吃得好吃得安全。

工业为人们衣食住行游增加供应,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推动工业绿色化,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要求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始终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力,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积极开展生态设计,推动轻量化、去毒物、碳减排[4]。生态产业不仅可以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机会,而且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支持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把握生态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按照社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方式,实现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保值增值,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2.3 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构建目标责任体系

生态环境质量能否改善,关键在领导干部。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实践表明,一些地方干部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是造成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环保问题,说到底就是政府执法监督作用的发挥不够,缺乏强制力,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作为。因此,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奖惩并举原则,制定责任清单,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责任分解落实到位。要转变观念,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为指标,淡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把生态环境质量优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并制定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2.4 坚持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开发界限,积极规范、引导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完善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触碰,保障粮食安全,根据土地用途,实施转用许可管理;严格矿产开发准入制度,保护矿产资源;完善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实现水、矿产、能源等的合理利用。

按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和共享意识,打破思维定势和利益格局,结合城市空间分布、污染物输送规律、自然地理特征及污染程度,完善各个地区尤其是大气污染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防治联防联控协作机制,提升环境污染防治整体水平。

严格落实环境督察制度。重点督察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问题突出的地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地方,形成反馈机制,改变过去上下脱节的情形。

2.5 坚持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要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保护修复生态工程,完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在经济地理上,应与国土、区域、城市尺度上的生态安全格局一致[5]。选择代表性区域建立国家公园,改革原有分部门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做法,维护国土空间完整性、系统性、稳定性和多样性。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做到管理规范、财政安全保障、产权归属明确、法律制度完善。使之不仅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3 结语

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期,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负重前行。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号角已经吹响,目标也已明确,让我们在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打响保护生态环境攻坚战。

猜你喜欢

文明体系生态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