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路径探索

2020-12-12宋佳欣姜秀彭博

缔客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趣味思政德育

宋佳欣 姜秀 彭博

(1. 山东省青岛第二卫生学校 山东 青岛 266300;2.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山师实验学校 山东 青岛 266200;3.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引言

思政教育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文化课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是引导学生提高个人修养,规范个人思维行为习惯的教育。但在国内传统的教育环境影响下,思政教育往往收效有限,无法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多样趣味的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乐趣,进而学生对传统教育形式、思政教育更是趣味寥寥。

1 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挑战

1.1 学生接触不同信息的机会更大

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下,新媒体时代来临,无论学生、家长或者其它身份,或者学习、娱乐等多种活动,都和新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在新媒体的时代下,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网络是学生畅游网络世界、接触多样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在该类环境中,网络世界存在的一定“言论自由”现象,会导致善恶观、是非观不足,且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受到负面影响,使其有了培养不良行为习惯的更大机会,这是当代思政教育要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1.2 学生接触趣味教育的机会更大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世界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长。以学生会经常接触的微博、抖音为例,运营号为达成吸引流量的目的,会在视频、图文的设计上充分提高其趣味性,无论是学生接触到的娱乐短视频还是各类型的教学课件,趣味、新鲜、多样都是其主要的卖点。但反观当下院校开展的思政教育,方式单一且内容枯燥,未结合学生心理需求进行趣味化处理,学生在网络及思政教育中感知到的落差会更大,进而再次降低对思政教育的兴趣。

2 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路径

2.1 搭建线上思政教育渠道

在互联网、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时代中,要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升级,院校便要能活学活用,利用线上途径来进行思政教育渠道的拓展[2]。为保障线上思政取得效果,院校要在考察学生上网状况后再进行线上平台的选择,例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等,坚持进行思政内容更新,利用线上更为广泛的传播力度为校内学子乃至校外公众进行思政教育。此外,在线上思政教育的内容选择上,院校应适度摒弃单一的文本展示及讲解,利用“寓教于乐”,融理于事的方式来进行德育,例如拍摄德育小短片,制作德育短动画等等。例如我校便在微博账号进行了趣味思政账号的创建,坚持每日更新思政内容,利用微博内容提问并和学生互动,在微博中我校可发布任何形式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内容,例如视频、音乐等等,这一模式得到了校内学生的喜爱。

2.2 做好思政教育内容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有限,要实现吸引学生目光,提高思政教育成效的目标,院校应模仿新媒体思维,对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3]。首先,在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上,院校要将传统的思政内容进行趣味性设计,为调动更多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院校可开展“我来说思政”这一标识语征集活动,鼓励学生一人说一句与思政有关的创意标识语,并在院校内进行评比,将评选的优秀标识语以横幅等方式粘贴在校园当中,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接受德育。

2.3 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互动

以往的思政教育不重视与学生间的互动,进而所开展的思政教育便会存在一定的形式性及枯燥性,长此以往不利于思政教育的进步。在新时代下的教育环境中,在分析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后,笔者认为可利用线上途径创设师生互动路径,让学生通过便捷的网络来为思政教育提出意见及建议,促进思政教育的不断发展[4]。例如院校可利用社交平台来创设专门的思政教育交流账号,为学生推送有关的思政教育内容,并定期、不定期组织“我为思政提建议”等活动。线上模式相较课堂而言,学生不会感受到更多压力和拘束感,而院校可通过学生呼声最高的评价和建议就此对思政教育进行改进,逐步创造满足学生需求的思政教育[5]。

3 结语

结合以上,在移动互联新媒体的时代下,学生能随时随地遨游庞大的互联网世界,利用互联网进行娱乐和学习,这是当代思政教育所面临的较大挑战。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影响力可以帮助学校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和改进,利用线上思政、思政创新以及思政交流平台建立等方式,让新时代的思政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能主动、积极的进行思政学习,为其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更为优异的环境。

猜你喜欢

趣味思政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