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记者如何转变为融媒体记者

2020-12-12吴利新

缔客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广播电视传统媒体

吴利新

(泾县融媒体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1]。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广播电视记者来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出舒适区,主动参与到融媒体中,积极的提升自我素养,快速适应新的环境。熟练掌握各类新型传播载体,成为采访、写作、摄像、编辑技能于一体的全能型融媒体记者,更好的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1 传统媒体记者

传统媒体是指大众所熟知的传播载体,如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作为人民的耳目喉舌,传统媒体记者始终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树立了极强的把关人意识,使得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任度极高。

传统媒体的记者分工比较细,有专门的文字记者、摄影摄像记者、编辑记者、出境记者等,而且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于传统媒体记者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比较单一[2]。这也就导致传统媒体记者只需要有新闻采访及写作能力、新闻发现及表达能力、新闻价值判断及整理能力等新闻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基本业务能力,再加上新闻职业道德及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传统媒体记者。

2 融媒体记者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将传统媒体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传统媒体之间既是竞争关系,也是合作关系,这也就使得融媒体记者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发布更好的报道[3]。

融媒体的发展不仅大大提升了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也大大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的舆论性,这也就对融媒体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灵活的使用摄像机、相机、手机等可用于采访的拍摄的电子设备;还需要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布等工作的全能型人才。

3 广播电视记者如何转变成为融媒体记者

3.1 理论素养的提升

融媒体是多种传统媒体的整合,这种融合模式也预示着融媒体记者的理论素养要求更高。融媒体记者比广播电视记者肩负着更多元的任务、更繁重的职责[4]。因此,广播电视记者只掌握单一的专业理论很容易在融媒体时代下被淘汰,所以应当加快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作为人群众的耳目喉舌,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记者的权威性和受众认同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应当走到人群众中去,客观、公正的报道社会热点和事件,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反馈给党和政府。切实的把新闻做实、做深、做好,把更全面、更立体、更真实的新闻报道呈现在大众面前。

融媒体环境下除了正确的政治素养以外,广播电视记者还需要对报纸、广播、微信、微博等其他媒体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各个平台的大数据环境下传播现象和规律的研究,以及平台理论知识的学习,广播电视记者只有多加学习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才不会在融媒体时代中被淘汰[5]。

3.2 写作技巧的提升

广播电视记者向融媒体记者的转变,依旧是离不开新闻的写作,需要将自己采访到的内容以文字、文字配图片或文字配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文字创作能力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融媒体环境下,多平台之间的文字呈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受众在获取信息的习惯也有所不同。广播电视记者要在创作时,遵循平台规律,创作出符合平台受众阅读喜欢的新闻报道,发挥出平台的优势。

扎实自己的文字基本功,融媒体环境下,对于新闻的价值的五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尤为重要。广播电视记者平时做好知识储备,才能在鱼龙混杂的X信息中迅速且准确的找到受众想要知道的新闻,并创作呈现出来,成为内容生产的一首信息提供者,也是距离真相最接近的人。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记者的权威性和受众认同性,以及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鲜性、及时性,为受众带来更高质量的信息。

3.3 新媒体技术的提升

融媒体大环境下,受众对于信息的获取由电视、广播、报纸增加至电脑、手机、pad等,更加的多元化,这对于记者的职业技术要求更高,不仅限广播电视记者于采、写、摄、编单方面知识的掌握,而是需要掌握更多的媒体技术来满足受众更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广播电视记者必须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努力学习各项技能及技术,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速、便捷的把信息传播到受众那去,互动性性也大大增强,通过网络载体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互动,并且能实时互动。使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主动的选择信息,并接收信息,参与到其中来,创造出更多的信息,实现了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直接的交流互动。更方便的接收到受众的意见、建议,及时作出调整、改变,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3.4 新闻敏锐度的提升

融媒体时代具有信息海量的特点,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信息,广播电视记者发挥专业素养,从众多信息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积极的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选择和分析。而融媒体时代能够接收到信息的不仅有记者,还有广大的受众,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这也就对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敏锐度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迅速及时的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挖、采访,争取把现场第一时间的报道呈现给受众。

融媒体时代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很多新闻事假都是有关联的,因此要有预见新闻以及背后连续新闻的能力,特别是对对日常生活中的的各种信息及资源的关注和思考。

3.5 创新力的提升

融媒体时代,媒体同行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相同的新闻信息的信息进行创作,推出形式新颖、内容有趣,使得受众过目不忘是优秀报道。 融媒体时代中内容为王不能保证你脱颖而出,而优质的内容融入独特的创意却能是你尤为突出。

3.6 服务理念的提升

融媒体环境里,受众对于信息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的知道新闻事件,还想要知道新闻事件背后的问题。因此广播电视记者要强化自身的用户意识,对于新闻报道不再是像从前那样流于表面,阐述事实的报道 。而是需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点在哪里,深挖新闻背后的故事,为受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融媒体的发展使得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反馈也更加及时迅速,关注新闻报道的阅读量、评价量、互动量等数据,深挖数据背后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提供受众更加喜爱的新闻报道。

4 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资源优化,所以传统媒体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

广播电视记者作为广播电视台的核心力量,在融媒体大环境下,应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改革创新中去,主动参与到融媒体建设中去,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转变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为受众作出更加优质的新闻报道,实现从广播电视记者向融媒体记者的转变。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广播电视传统媒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