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实质
2020-12-12闫丽娟
闫 丽 娟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马列主义教研部,河北 保定 071000)
一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性质要求和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促进党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带领中国人民回答时代之问,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必须立足中国问题进行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要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创新能力。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是直接针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而言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以抽象的人性、伦理、道德为基础,从应然出发幻想描绘未来社会应该是什么样。“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的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作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1]525-526。“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1]537。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并描绘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与方向。他们所提供的是研究新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提供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生长点,而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套现成方案。马克思主义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不断创新发展,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现成的教条。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家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找到了救亡图存的道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进行不懈奋斗,从“御夷图强”到“变法图强”再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用共和制代替了帝制。近代以来,各种“主义”和思潮最终都是昙花一现。“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找到了救亡图存的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二)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3]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促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不断战胜磨难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民族独立,改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衰落的局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任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著作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党内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错误倾向作斗争,在《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党内“左”和右的错误思想根源,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先后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阐明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实现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任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没有先例可以遵循。虽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困难重重,但从未阻挡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探索的信念。1978年,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实际出发开创的伟大事业。事业不间断,理论就会不断向前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当代中国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突破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短暂论,提出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取代单纯计划经济理论,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世纪转折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旗帜、确定方向,着眼于当今世界新变化和当代中国新发展,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21世纪之初,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创立了科学发展观。
二 “两个大局”是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发展大势
“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4]。当今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两个大局”相互作用、相互激荡。这种交汇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时代之问,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广阔时代背景。
(一)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飞跃,解决了中国人民挨打、挨饿的问题,开始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提出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基本实现工业化。2019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从上年的120家增至129家,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一举超过了美国(121家),这也是世界500强榜单中首次有其他国家企业数量超过美国[5]。2019年中国有13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根本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近代以来,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历史舞台中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强调要解决“发展问题”,通过发展满足人民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位、第三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6]68。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强调要解决“公平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城乡发展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中国共产党人就要下决心解决它,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但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7]。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是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综合考量,不是单纯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个因素来看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要在“变”与“不变”中谋划发展、制定政策。一方面,新时代发展仍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另一方面,要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世界格局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1760年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历史结构,二战后各民族开始觉醒,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进入自身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革命的影响下,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开始重新洗牌、重排座次,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1.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格局的变量
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200美元,约为美国的2/30。2010年中国的GDP开始超过日本,2014年达到日本的两倍,2018年中国GDP突破90万亿元,约为美国的2/3,中国的快速崛起对西方模式提出了挑战。工业革命是西方进步的集中体现,1760年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历史结构,西方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导者。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其他民族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及附着其上的西方文化,使西方化成了现代化的代名词。但是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最为完整的工业门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将14亿中国人带入工业社会,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打破了西方的神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也是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挑战。
2.“美国优先”成为世界格局变革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空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新科技革命掀起新的高潮,其中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最为突出。新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发生了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进入信息化的新阶段。新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全球生产网络的建立,社会化大生产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西方国家之间相互依赖性增强,开始集团化发展。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促使他们之间在政治上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渗透,甚至在国家战略安全等领域进行高度合作,有些区域性的一体化组织机构越来越具有国家职能和利益联盟的性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日安保条约签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等纷纷建立。随着信息化基础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的经济霸权优势受到削弱。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和“退群”之举,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等对多边体系造成冲击,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经济复苏,而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美国没有承担世界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反而是到处甩锅,自我沦陷。西方国家也开始出现内部分化,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和欧洲国家矛盾更为激烈和公开,暴露出它们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方面的深层分歧。
3.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新变革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全球的整体相关性日益密切,许多原有的地区性和局部性问题逐渐演变为全球性和整体性问题,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已超越了单一的局部范畴,向着全局方向迈进,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压缩,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休戚相关。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发展失衡以及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上升,这就需要建立合作共赢包容性发展的全球治理体系。但是过去几百年的国际格局,基本上都是西方力量独大,西方国家长时间主导着国际格局的演变。从全球化的规则来看,所有世界性机构和现行通用的国际规则,都是近两百年以来西方国家主导制定、建构的,比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西方国家利用国际机构和组织控制国际事务和话语权,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但是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原有的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正在被东西方相对平衡的格局所取代。二十国集团逐步取代七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平台。
(三)“两个大局”形成历史性交汇,相互作用、相互激荡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时至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体两面,二者在同一时空下相互作用、相互激荡,形成历史性交汇。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者相互作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形成和展开提供大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来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只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才能整体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由于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秩序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因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外在于中国的变局,而是中国置身其中的变局。中国要积极推动塑造世界之大变局,使之朝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者相互激荡,变革的道路充满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前景,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十分艰巨,道路充满坎坷。新冠肺炎疫情无疑会对国际政治、地缘格局、全球治理等产生重大影响,这些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缠绕,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世界格局变革任重道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作用、融合交汇,在内部发展与外部变化叠加在一起的总局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要回答的新时代之问,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宏阔的时代背景。
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凸显中国共产党把握和应对“两个大局”的价值诉求和战略思维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的大势中,中国将何去何从。孙中山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9]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中国共产党把握和应对“两个大局”的价值诉求,贯穿中国共产党把握和应对“两个大局”的战略思维,回答了时代之问,显示了中国智慧。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中国共产党把握和应对“两个大局”的价值诉求
任何时代都需要时代主体的参与,反映时代主体的实践意愿和价值诉求。在“两个大局”交汇的历史大势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新理念。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0]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就是理想信念,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几代中国人上下求索,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张蓝图绘就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0]2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现实要求,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奋斗目标,站稳人民立场,做符合人民当前利益要求和长远利益要求的事,解决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0]65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人类发展的前途命运,提出了“为世界谋大同”的新理念。21世纪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得到高度发展,“个人电脑﹢互联网”成为现代信息社会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互联网提供了便捷的通讯条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自由表达和社会交往的空间。人们的活动范围凭借信息网络打破了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人们的社交圈无限扩大了。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全球的整体相关性日益密切。当今世界面临复杂而多样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解决这些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挑战,要依赖于国际社会的多边协调和沟通,依赖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面对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潮流,提出“为世界谋大同”,向世界昭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初心坚守和责任担当。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中国共产党把握和应对“两个大局”的战略思维
中国共产党在“两个大局”交汇的历史大势中把价值诉求转化为实践探索,以新的战略思维来回应和解答时代课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治国治党治军等各方面作出系统的理论分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贯穿着从价值诉求向战略布局实践转化的战略思维。
笃定的战略目标。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规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
坚定的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6]75。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从根本上要靠党的全面领导,要靠党把好方向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以思想建设为根基,以纪律建设为关键,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统筹协调的战略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顶层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规定了实现总目标的价值理念。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推动改革成果共建共享,就要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解决我国发展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完成总任务必须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四个自信”统筹起来的战略安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规定了实现总任务的实施领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实现总任务的着力点;“四个自信”体现了完成总任务的战略定力,是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动力源泉。
有力的战略举措。强大的军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12]。只有依靠强大军队作为保障,才能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情况下,做到“我自岿然不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把握国际、国内大势,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以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为抓手,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带领我军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
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全球化扩大了人类发展的空间,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人在全球空间的社会交往改造、创新着社会秩序,促进现实社会朝着“真实的共同体”发展。“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利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抉择,为世界和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将治国理政的经验同世界各国交流共享,以自身发展带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和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举办中国进出口博览会,汇聚全球共同发展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筑牢和平共处的根基。这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