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非瘟背景下需要新的养殖理念
2020-12-12
2018 年8 月中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简称非瘟)疫情,发展到现在影响极其深远、损失无比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养猪业该如何发展? 未来猪场何去何从? 必然要引发从业人员思考非瘟背景下如何养猪?
温故而知新, 要想得到新的认识,必须反思旧的观念。
必须深刻反思发生非瘟前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造成疫病来临无数养猪场纷纷中招,损失如此巨大。
1 非瘟发生前的养殖模式和养殖习惯
任何事情发生后都有它的意义,值得思考总结。 非瘟前我们的养殖模式是怎么样的呢?
养殖场人员物资车辆的流动、生猪售卖、 生物安全防控不健全就不做过多赘述, 这是导致疫情迅速传播泛滥的很重要因素。
就养殖场内部养猪这个环节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养殖密度大:盲目地扩大养殖规模、不合理地增产扩繁、极端地利用圈舍空间,导致养殖密度过大、猪群生存环境恶劣、各种疾病泛滥。
1.2 抗生素、 激素的过量使用:错误的过度依赖抗生素 “保健”,过度依赖激素, 人为强行干预调节母猪生殖系统, 导致机体自身激素水平紊乱, 生产性能下降, 抗病力下降。 由此产出的仔猪抗病力低,各种疾病频发。
1.3 过度依赖各种疫苗:疫苗是抵抗疾病的最后一道屏障, 而传统养殖习惯下,各种疫苗繁琐杂乱,严重干扰机体自身免疫系统, 甚至不科学的疫苗接种造成病毒的重组变异使疾病更加复杂。
1.4 使用劣质饲料原料, 营养成分不达标:过度追求降低饲料成本,使用不合格的饲料原料, 营养搭配不合理, 缺乏猪群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5 母猪保健意识不强:高产母猪负重大、应激大,不额外保健或不合理保健极易造成自身和仔猪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生产成绩,甚至提前淘汰,造成极大浪费。
1.6 生物安全不到位:猪场不封闭,消毒不彻底,无法有效降低猪场各种细菌病毒的载量, 导致各种疾病反复发生。
1.7 人员管理混乱:无法真正调动饲养人员的积极性, 负责养猪的直接当事人饲养员、 技术员工作流于表面,完成度差,直接导致饲养管理水平低下。
上述因素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差, 尤其是母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所以很多猪场尤其是大型规模化猪场, 在这种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下,虽然养殖数量很大,但浪费极其严重, 尤其高昂的用药成本造成高投入低产出。
2 非瘟背景下的无抗养殖
无抗养殖的概念: 无抗养殖是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无抗生素残留的畜禽产品为目的, 最终以无抗畜牧业的生产为结果。
众所周知抗生素是把双刃剑,在急功近利、浮躁的养殖模式下,过度依赖抗生素 “治病为主, 以药养猪”虽然创造了短期效益,但却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不能成为养殖习惯甚至养殖理念。
非瘟疫情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 错误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养殖,繁华浮于表面、危机隐之骨髓。
3 如何实现无抗养殖
首先实现无抗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 在此仅仅就养殖场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无抗养殖。
当然, 考虑到猪场的实际养殖效益, 我们说的无抗是指在大群饲料或饮水中停用抗生素, 当个别猪只发生疾病时, 及早发现并与大群隔离,再配合适当的治疗手段。 大群保健要区别于个体治疗。
这次非瘟以及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 最终都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免疫力。 机体免疫力表面看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 但实际上是抵抗疾病、 抗击各种疫情最最关键的因素。
3.1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一个猪场最关键最本质的工作。
首先要改善猪舍条件, 包括粪污的处理、料水管线的设计、猪舍通风、温度、消毒等。 猪和人一样,也需要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下,各种细菌病毒载量也低,机体抗病力也强,生长繁殖性能也高,这是相辅相成的, 这也是国外倡导的动物福利理念。
其次要提高饲料营养, 使用无霉变的优质净粮原料, 不能过度追求降低饲料成本而使用劣质原料。饲料中必需的蛋白质、油脂、多种维生素等必须保证, 尤其有些预混料中没有添加而又是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必须添加。 再一个必须添加优质的脱霉剂。 好的脱霉剂不仅仅是体外对于饲料原料霉菌的脱除,更加重要的是, 对体内毒素的吸附排出而且不吸附营养物质, 当前先进的脱霉技术和脱霉剂产品是可以实现这一点的。 猪群所有的营养物质都是从饲料中获得, 所以饲料的成本不能单一衡量价格, 而是要看到背后所能创造的价值。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人员管理。 如何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绩效考核就是一个很好的理念, 但我们要清楚实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 绩效考核的模式不是固定的,而是要灵活,一切围绕实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来设计,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猪场是一个平台, 大家一起共同做一件事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养好猪。 这样人员管理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个猪场就是一个企业, 有一种理念是猪场老板提供一个平台,猪场的猪是饲养员、 技术员、 场长的,在这个平台上各显神通,把猪养好,然后老板从他们手里把猪收走。这就相当于在猪场小环境里形成了一个公司+农户的模式,只不过结合当前生猪行情把具体的工资待遇政策制定出来即可。
3.2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的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 而且传统的养殖模式确实在这一点存在非常严重的漏洞。 非瘟背景下猪场封闭式管理是最基本的,包括人员、车辆、物资的运输进出等等。 但这仅仅是针对人的,其他针对蚊、蝇、飞鸟、鼠、猫、虫等的防控仅靠封闭猪场仍然难以实现。 所以非瘟背景下生物安全必须上升到思想的高度。
首先是硬件投入: 比如当下很多猪场改造后, 产房之中每个产床采用实体隔离, 种猪舍和育肥舍小单元栏的实体隔离, 门窗安装防蚊蝇纱窗等等。 如果条件允许,猪场水源的净化也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南方猪场,地表水浅,可以杜绝水污染带来的隐患。 同时硬件升级也是对圈舍环境很好的改善, 这与前面提到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也是相辅相成的。
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处理60例乳腺癌患者(70个病灶)涉及的临床数据资料,临床计数资料用率(%)阐明,行卡方检验,临床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阐明,行t检验,P<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其次加强有效消毒:第一,猪场必须制定严格的消毒程序, 包括全进全出后猪舍的净舍洗消和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带猪消毒。 第二,需要严格彻底地执行, 这涉及到人员的管理,比如消毒液的浓度配比,消毒液喷洒是否彻底全面等。 猪场的生物安全需要群策群力, 各岗位人员高度自觉严格执行的同时, 可以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献计献策, 务求完善。 这里举两个简单例子:一个是圈舍门口火碱水盆, 这一点猪场基本都可以做到; 再一个清粪用的粪铲可以准备一个火碱水桶, 产床和育肥栏都已经实体隔离了, 这一个小细节可以更好地起到隔离效果,相互两个小单元之间减少串联, 很实用。
生物安全方面不用过多赘述,我们接触过的方式方法都很详细了永远不可能做到100%的完善和面面俱到,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首先一定要结合自身猪场的实际情况,再一个最重要的还是严格执行。这就是马云说的, 宁要三流的战略加一流的执行, 也不要一流的战略加三流的执行。
3.3 保健投入
这里说的保健有别于商业意义上的“保健”,比如定期添加抗生素“保健” 的方式已经证明是弊大于利。 抗生素是用来针对个体发生疾病进行治疗的而不是全群无差别的日常保健, 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养殖理念下导致的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
科学的保健是指使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提取物、生物肽酶等无抗产品, 定向精准的调理猪群健康状况,解毒、排毒、解除亚健康,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比如, 母猪的繁殖障碍, 尤其为了实现批次化生产而导致的激素滥用问题。 批次化生产是非常先进科学实用的一种养殖模式, 但批次化生产本质上是建立在完善健全的饲养管理基础上, 通过详细的养殖记录来实现。 但我们引进来这个理念以后, 更多的是通过运用激素替代繁琐的饲养管理,为实现目的不择手段, 必然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配种率不高,生产性能下降,母猪提前淘汰等。 这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保健的目的就是让猪群更健康,抗病力更强,这个成本像饲料一样必须投入,换个角度想,保健成本高了,健康度高免疫力强得病少,从而降低治疗成本。 而且猪群发病必然有伤亡,也会影响生长,使料比增高。 而保健就是通过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预防疾病, 提高生产性能,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当下很多成功抵抗非瘟的猪场证明, 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增加保健成本看似高投入其实实现了更高产出。
综上所述,通过改善养殖环境、调整动物营养、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动物保健等, 是可以弥补甚至超出停用抗生素 “保健” 后的养殖效益的。
比如丹麦国内养猪生产已基本实现无抗生素, 而养殖效益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实际上包括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均略有提高。
传染病的三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前面介绍的饲养管理、生物安全、保健投入三个方面更多的是着重于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 在消灭传染源这一点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关于非洲猪瘟的检测。 准确有效的检测可以在猪场内部及早发现淘汰可能存在的传染源。 因为当一头猪发病后即成为了一个传染源, 必须及早消灭剔除。
唾液检测是很实用的。 尤其是复养猪场的初期阶段, 引种的前3个月以内采用唾液鼻拭子检测。 阳性即隔离或者直接淘汰。 这里插一个病猪圈的概念。 病猪圈不能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养发病猪的圈, 而是分群时及时把病弱仔猪或老弱病残与大群隔离饲养的专用场所, 隔离病猪圈与大栏必须间隔一定距离, 因为在小范围内非瘟或其他病菌是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病弱仔猪最易感染各种疾病, 而且当猪只发病时就变成了传染源 (各种病原的传染源),持续排毒,与大群混养在一起是断然不可取的。
另外猪场自身养殖过程中的血液检测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当血液检测阳性后可能已经表现症状了,甚至已经开始持续排毒了。 这失去了检测的意义, 检测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淘汰可能的发病猪, 及时消灭传染源。 而采用唾液检测,就可以为精准拔牙赢得宝贵的时间。
机体本身免疫系统是抵抗病毒最强的屏障。 通过消毒降低环境病毒载量, 少量病毒进入体内依靠机体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
其实身边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同一地区或同一个养殖小区,大环境是相同的, 但有的中招有的则一直没问题。这是怎么实现的呢?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加强生物安全、科学养殖合理保健、 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一点。
最后总结一下, 非瘟不仅仅是行业的巨大灾难, 更是对养殖理念的颠覆。 以前靠抗生素、疫苗弥补管理水平的不足或实现人为的目的已经证明是不可取的, 从提高养殖效益的角度来看也是实现不了的。 非瘟加快了我国养猪业向营养保健、科学养殖、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转型。
本文讲的更多是战略的层面,每个猪场也各不相同, 还是应该结合自己猪场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自己的战术。
最后以三个词总结:乘胜追击、胆大心细、壮士断腕。
乘胜追击: 送给一直稳定的猪场,这类猪场本身养殖水平就很高,通过一年来的抗非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抗非生产更加娴熟。 稳定的基础上一定会有更大发展。
胆大心细: 送给清场后准备复养的猪场。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工作可能很辛苦, 而且要涉及理念习惯的转变,但只要坚定信念,虚心学习,一定会苦尽甘来,成功过渡到乘胜追击的阶段。
壮士断腕: 送给已经中招正在顽强抗击疫病的猪场。 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彻底拔牙,淘汰老弱病残,彻底梳理猪群健康度。甚至淘汰整个经产母猪群, 保留后备猪,留下希望的火种,毕竟后备猪饲养时间短,体内毒素积累少,及时辅以无抗保健方案,强化饲养管理,并配合严格的生物安全, 希望还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