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020-12-11王萍
王萍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本部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到了基层产业机构的高度关注,但由于受外界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预期发展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故此主要立足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对农业经济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化剖析。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当前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经济管理工作的展开在确保农村经济稳定性、可持续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但由于受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管理作业成效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作业目标,将信息化技术手段践行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已迫在眉睫。
一、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基本概述
农业经济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根本,也是推动国家进一步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从根本有效地推进我国乡村的进一步发展,破解乡村治理的困境,将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于农村现代化发展中是目前实现预期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基础和先决条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预期发展成效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诸多薄弱环节亟待解决,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为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现状,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快了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由于农业现代化生產设备先进性较低以及网络销售模式的传统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互联网+农业”发展成效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二、农业经济管理作业现状的基本概述
(一)管理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
在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过程中,管理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是现阶段影响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农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农业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对其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再加之农村管理的特殊性(不属于国家管理,也不属于社会管理),经济管理法律法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较为严重,长此以往,在导致管理混乱问题产生的同时,管理作业也大多流于形式。此外,当下所制定的管理法规与经济管理工作需求不匹配现象较为严重,与此同时,领导对于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群众对于管理作业意义的不清晰都给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了巨大阻碍。
(二)农业经济管理形式单一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步较晚,再加之目前管理内容始终局限于以查处问题为主的财务收支管理和财经法纪管理,忽视了经济效益管理、经济责任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管理,长此以往在影响整体管理作业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一定阻碍。
(三)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对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但目前管理工作主要由乡镇和村级经济管理部门共同执行,独立性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作业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对于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区域而言,管理人员稀缺问题也较为突出,部分地区的管理队伍多半也都是由业余人员和会计人员担任,管理工作形式化较为严重。
(四)农村管理工作权威性缺失
目前,乡镇和村级经济管理部门是当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执行主体,但由于乡镇经济管理部门还是经济管理的执行机构,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影响,因此,管理结论是否真实完整,往往存在较大的质疑,长此以往,在影响管理工作权威性的同时,国家稳定性发展也受到了一定波及。
三、信息化在基层农业经济中的优化实施策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使其由最初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转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的核心发展方向。
(一)聚力精准施策,将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实处
1、将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实处。伴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型农村区域发展的目标,可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现状始终不乐观。农业作为基层产业,为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不仅需加大农业扶持力度,还要扎实稳妥地开展“清零行动”,在切实保障特殊困难人群低保兜底的基础上,为预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坚持贯彻落实脱贫的发展目标。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在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如何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现已迫在眉睫。由于传统我国农业生产表现出了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点,因此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为了达到预期发展目标,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转换,相关部门不仅需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纳入救助范围,还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脱贫的发展目标,对有能力的基层产业给予一定的扶持。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对农业产业生产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生产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为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在夯实农业基础过程中,对农业产业生产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也十分必要。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增加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建设规模化和信息化现代畜牧业已迫在眉睫。
2、完善我国区域农业基础设施。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故而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度也是目前基层产业机构的主要战略手段,相关部门需借助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和改进,为现代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提高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视度,着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1、加大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力度。对农产品加工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部门需提高对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视度,着力提高粮油、果蔬、水产品、畜禽产品等精深加工能力,并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效益。
2、着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型服务业。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从根本上通过升级农产品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型服务业也是推动国民经济稳步提升的重要战略手段。
(四)转变农产品销售方式
1、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意识。近年来,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成为了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的核心发展方向,提升农产品品牌创建、加大农产品品牌推广已迫在眉睫。根据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信阳毛尖、新郑大枣、洛阳牡丹是山东省农产品中被广为熟知的品牌,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可通过其品牌效应引领并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建设,在转变农产品经营方向的同时,为农产品推广注入新的活力。
2、扩大平台营销范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销售模式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现状,扩大其销售范围也是十分必要的。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贸易往来也愈发频繁,在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农產品全省和全国覆盖的销售目标,以省级农业网站为中心,加快其他网络营销平台的创建,通过在微博、社区和微信公共号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扩大产品营销范围的基础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法律法规
在当前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法律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已迫在眉睫。为规避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亦或是其他矛盾问题的产生,确保管理作业的规范化,一方面,在进行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需根据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以及经济管理作业实况,出台并完善有关农业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以此不断强化管理机构法律职能;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地区管理工作不清晰、不明确的情况,要想确保预期管理目标的达成,国家相关机构需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界限划定,由此确保管理项目开展的方向性。
(六)优化和革新经济管理模式
促使农业经济健康稳定性发展是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为确保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在政府的帮助下村级机构需建立一个农业经济管理系统,通过协调委托关系、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对管理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在不断扩大管理范围的同时,提升管理质量;另一方面,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为增强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立第四方管理机构、对管理内容进行细致化划分以及合理分配管理费用也是目前改善管理作业现状的重要手段。
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需通过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优化农产品结构,以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集约化,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