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0-12-11凌翠红
凌翠红
【摘要】网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鱼龙混杂的,这对于缺乏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青少年无疑是一种诱惑,稍有不慎就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会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近些年来,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注重研究互联网产品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以此来寻找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建构。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课程建构
一、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界定
1.互联网环境
根据百度百科提供的词条,互联网(Internet),又称网际网路,或音译为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根据定义可知,互联网是一种能够网罗世界的网络,在信息化日益加深、全球化成为必要趋势的当今世界,互联网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或者说,世界因为有了互联网,全球化趋势得以快速推进和加深,信息才能在全球流通和共享。互联网不但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平等,如果合理利用互联网,将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对在校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的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班级生活、宿舍生活、感情生活等诸多方面,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课堂授课、心理辅导、心理干预有些甚至涉及到用药物治疗等。随着近些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很多学校开始逐渐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主动地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创新。面对学生心理健康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键,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后备力量。
3.互联网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学校针对学生沉迷于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世界引发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它是在传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互联网开放、共享、平等、包容的特性,充分利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联网思维,创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有利于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
1.自我认知偏差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借助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可以获取信息学习的同时,还就可以结交朋友、网络购物、穿越时空,甚至可以借贷和超前预支自己未来的财富。在虚拟世界中,学生得以短暂地逃离现实世界的诸多压力,例如升学压力、家长的过高期望、麻烦的人际关系、老师的嘱咐叮咛等,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快。这种虚拟世界的畅快体验,的确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但是如果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就很可能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逐渐远离现实生活而失去自我。此外,网上有很多偏颇、极端和不当的言论,缺乏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学生很可能被误导,从而思想出现问题,价值观逐渐扭曲,影响学习和未来道路的选择。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很可能在后期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学生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2.形成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目前,网络上很多信息都存在软性广告植入或者很多不理性消费观念的传播,都是为了促进消费。但是很多中学生或者大学生没有这样的辨识能力,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章和观看视频之后,就会趋向于认同所谓的“品质生活”而做出冲动的消费行为,甚至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近年来,一些大学生或者高中生为了买苹果手机、名牌包包而通过网络借贷的方式购买,甚至一些女生以自己的裸照为抵押,最终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学生在网络信息的轰炸下逐渐形成了功利性的价值趋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在此种价值观念的牵引下,学生会盲目拜金,盲目享乐,形成炫耀攀比的风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极为不利,甚至会对接下来的人生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3.淡漠的人际关系
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大学生活单调,缺少朋友,兴趣爱好狭窄,处理事情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正常的生活秩序都难以建立,到社会上也无法应对各种风险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出现此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所有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方式甚至很多行事方式都变得“网络化”,变得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而现实世界诸多的困难和人际关系的阻碍又让他们更愿意畅游在网络世界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4.情感与就业的困惑
网络世界所造成的与现实世界的隔膜,让大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困惑和苦难不愿意向家长和教师倾诉,而是选择在网络世界中寻找网友的安慰,愿意与同等遭遇的人“相互取暖”。然而,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言论不当甚至言论过于极端的太多,这些信息会进一步误导学生,出现情感偏差。另外,恋爱与性的困惑也是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一些学生因为好奇而误入歧途的不胜枚举,而大部分都与网络世界中不良信息的传递有关。另外,近些年来,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在找兼职或者找工作过程中被骗而出现受挫心理,出现心理障碍。
三、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1.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各学校应该积极学习文件并着手建立符合自己教育阶段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学校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准则,建立相关制度和政策,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并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社区活动、班级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接受并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实现全面发展。学校还可以积极与家长、其他学校建立联系,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及时跟进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及早发现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趋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交流渠道,与其他高校互联互通,共同分享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经验,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健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想要建构完善高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资力量是关键。随着各大学校扩大招生工作的推进,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与庞大的学生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限的教师数量,尤其是心理学教师的数量。另外,一些偏远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一方面是理念的落后,另一方面就是师资力量的薄弱。根据中国学校的特性,仅仅依靠编制内的教师是不够的,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或者心理健康的医务工作者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储备力量,组建一支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3.积极利用互联网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虽然处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诸多风险,但是完全规避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用学生喜爱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社交软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游戏。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而且能通过活动得到调整和纠正,并且通过与教师在社交软件上的交流和互动,还可以增进师生情谊,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稳步推进。
4.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状态, 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 如举办专家讲座、大学生优秀心理社团评选、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活动评选、辅导员博客评选等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成立“心理活动室”, 通过广播站、学生社团等载体,定期开展心理情景剧短片DV大赛、沙盘游戏进宿舍活动、“出彩宿舍”团队挑战赛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抵制不良诱惑,提高大学生积极面对人生、解决心理矛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消除心理疑虑。
本文在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目前学生基于互联网产品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试提出了建构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健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积极利用互联网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黄效文,王战友.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经济师,2019(05):149-150.
牛江永.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7.
解金箱.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