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我国经济内外再平衡探讨

2020-12-11张廷发

商业文化 2020年23期
关键词:储蓄社会保障民众

张廷发

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受到广大民众的密切关注。尤其面对微妙的国际关系、立足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促进经济内外再平衡,需要保证经济良性循环,坚持扩大内需,打好组合拳;并应关注投资不足问题,提升相关金融产品的投资吸引力。只有积极化解投资储蓄失衡的问题,确保社保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序实施,才能使更多的民众受益,逐年提升参保人数,确保社保改革具有可持续性。为此,本文展开对社保制度改革与我国经济内外再平衡的探析。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呈现递增趋势。使部分人员开始担忧,面对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怎样才能促进其稳健推进?这便需着眼于新常态背景下,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面对我国已建立起全球范围覆盖人群最多、受益人群最广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保工作确实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许应当看到问题,即投资、储蓄失衡问题。为促进社保改革向纵深推进,保障大多数民众的切身利益,应当关注对经济内外的再平衡问题。

再平衡问题

社保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既可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也被很多居民视为生活的必需品。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关注设备制度改革问题,多半因其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且会影响未来的生活保障问题。随着电子社保卡的应用普及,使民众日常应用社保变得更便利。同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保改革措施,以期使我国的社保制度更具中国特色,能够进一步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使社保作用达到最大化,增强民众幸福感与安全感。而国际疫情发酵,被很多经济学家预测为“可能会酿成重大的经济危机”,经济失衡问题变为社会中关注的焦点。

所谓经济失衡,便受内外部经济因素影响。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贸易逆差加大。有数据显示,美国贸易逆差已达近十四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对于发展中或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变现为债务问题加剧。就内部经济发展失衡问题来看,其主要会出现失业率增加、投资与储蓄比例严重的不协调及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在我国经济内外再平衡中,一旦出现失衡问题,最明显的便是民众消费观的变化,人们危机意识大增,呈现出未富先储怪象。这便是因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造成将储蓄当做抵御未知风险的主要手段。例如:民众积极筹划子女教育、诊疗就医及养老等各项储蓄。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调控不再依靠市场导向,而需要依赖于政府“有形之手”,继而造成内需不足,致使国家在国际上的贸易出超连续扩大。

再平衡探讨

关于社会保障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促进社保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其直观来看,将对民众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面对经济发展问题,当民众的消费观念改变,消费水平提升,其储蓄意愿会相应降低。而社保水平较低,民众的抗风险能力欠佳,人们便会更具“忧患意识”,青睐于进行“未雨绸缪”,把钱存入银行。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连年跑赢GDP增长,恩格尔系数的逐渐降低,可看出人们的消费观念形成了创新升级。而对于农村中的民众来说,他们与企事业单位职工不同,因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面对社会资源的培育与倾斜,其储蓄意愿则更强烈。为此,应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式,重视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补贴。

关于社会保障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因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缺失问题,其对投资方面的影响远不如对储蓄影响那样广泛。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钱包鼓起来,便开始进行对家庭资产的合理分配,更加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与自身的养老问题,进而便更关注金融理财产品。假设在二线城市有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其便会依据对家庭年度收入、支出的计算,做出较为理性的投资计划,促进自身财富增长,合理进行对资产的配置。而人们是否愿意将钱投入到投资领域,与社保改革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社保体系尚不健全,民众的思维趋于保守,家庭中投资意愿相对淡薄,金融市场表现便较为低迷;反之,家庭成员则更有意愿购买理财型产品、为子女购置商业保险等。此外,着眼于宏观层面,中小型企业的投资意愿远远低于政府的投资比例,究其根本便是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使其缺乏投资动能。

关于社保与劳动成本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保制度改革,惠农政策的普及,农村中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高,使农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水平显著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的农民工开始对工作内容、工资水平形成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保改革的推进,也将提升劳动力成本。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很多地区的社保改革处于探索阶段,劳动力的成本相对较低,很多人对薪资要求较低,不得不拿着微薄的薪水从事繁重的劳动。随着社保改革工作的实施,促进劳动报酬合理提高是较为必要的,其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并且,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避免出现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

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如上述,社保改革与每个国民的利益密切相关,理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而从社保与我国经济的内外再平衡问题上来看,需要政府部门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方式促进社保改革工作,有效汲取国际上的一些成熟经验,形成我国的社会保障特色制度,争取惠及更多的民众,能够满足城乡居民的对各项社会保障的基本需求。

就其与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关系来看,假若社保改革缺乏有效性,导致形成高储蓄、低消费的经济结构,面对储蓄沉淀问题,会造成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继而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极不利的影响。而大型的国有企业,则还可以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进行投融资,以便筹措到相应的发展资金。面对政府投资行为的扩大化,其又会产生诸如资本运作效率低、投资效果不理想等新的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加剧。此外,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劳动力成本被一再打压,也会对回报率形成负面影响。这便会逐渐地造成社会中贫富之间的差距愈发加大,甚至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而从外部经济再平衡中来看,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在国家经贸往来中,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是贸易出超的“主力军”,这也会造成对我国技术型产品的发展制约,影响着我国对外经贸的升级。

相关建议

我国社保制度改革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自新中国成立的至今的70余年中,党中央始终心系民生福祉,社会保障水平得到了一再的提升,民众能够有机会享受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红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直面问题,认清社保改革与经济内外再平衡的问题,理清与其储蓄、投資、劳动力等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起覆盖面积更广、内容趋向完善的社保体系。而从政府资金对社保制度实施的供给来说,还应促进对资金的优化配置,注意对风险的防范。

综上,助力社保改革深化,需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再平衡,关注其与投资、储蓄、劳动力等之间的关系。并应具有反思意识,积极消除不利因素影响。进而,使社保制度更具科学性、普适性。要注意,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低储蓄问题相比,并非单纯地追求提高社保水平,更是应立足于自身的国情,找到经济内外再平衡的“点”,关注适度性问题。从而,使社保改革有侧重、更合理,以便实现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保障中低收入水平群体的权益,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化。

(西北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储蓄社会保障民众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俄罗斯:存钱养老越早越好
储蓄方法面面观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
人生是一种储蓄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