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
2020-12-11郭淑洁许瑞雪郭晓蓓
郭淑洁 许瑞雪 郭晓蓓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观与消费行为,一些不正确的消费主义思想导致大学生的消费出现许多不合理性。社会工作学科作为一门注重人发展的学科,其中的小组工作服务方法非常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指导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
关键词:小组工作;大学生;消费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0-0047-02
大學生所处的时期作为进入社会的关键过渡期,养成良好的消费观与消费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结合小组工作的理论与工作模式,制定科学可行的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继而培养正确的消费行为。
一、从小组工作专业理论看大学生消费问题及其成因
(一)大学生主要的消费问题
消费是人的行为属性,人们在进行消费时对自身消费行为、消费方式等所表达的看法即为消费观,其决定着消费行为。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大学生处于个体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的特殊阶段。在个体生命周期中,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交界处,同时在家庭生命周期当中正处于离家阶段的孤身年轻人,往往由于第一次在校园独立生活,缺少社会经验与消费经验,开支较为随意,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大多数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生活费来源于父母,且每月基本没有剩余。而此现象表明,大学生的节俭意识淡薄,往往看见喜欢或者好看好玩的随性而买,缺乏计划性。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即“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也就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即“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也就是间接经验的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更加便捷,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追随者,掌握且了解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向,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也追求着这些最新动态,以此在群体当中获得关注。因此,许多大学生为了彰显时尚,通过品牌等模仿时尚人员来显得与众不同而产生从众攀比的心理。这种消费观念使得大学生消费不再是满足需求,而是满足自己的一种欲望而进行的不理性消费行为。
大学生应该追求精神思想上的提高,努力学习,升华自己。此阶段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主要是学生。米德最早将“角色”引入到社会心理学当中。角色代表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状况,它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与社会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大学生目前所承担的任务来看,其角色可界定为:在社会教育的提供和家庭经济的资助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升华自我。但大学生的控制能力较差,由于受攀比心理等的影响,用来购买学习资料的费用较少,休闲娱乐消费花费较多,消费质量不高。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容易出现偏差,造成角色的不清,对自身此时扮演的角色行为标准不清楚,容易出现娱乐消费、低质量消费,忽略精神上的消费。
(二)大学生消费问题的主要成因
从小组工作的角度来看,可以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原因。该理论将对人的行为和发展放于一个相互联系与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中,注重人与环境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会系统是生态系统中最外面的一层,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指挥者,制约着其他各个层面系统的内容与方式。大学生是构成整个社会系统的一分子,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之中。社会系统包括与大学生密切联系的群体文化、信息媒介、人际交往等。然而,在商品经济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同时受网络各种平台的宣传影响,这种所谓的高消费方式诱导大学生追捧。而大部分的大学生再加上受攀比心理的影响,从而走入消费误区。再者,如今支付方式的改变也导致大学生出现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学校系统是微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场所,是微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使得同龄群体聚集,彼此之间的影响较为长久,群体的消费观容易影响个人的消费行为。此外,受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学校多考虑学生的就业等问题,因此往往忽略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育。
家庭系统是微系统中大学生最近的一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不容忽视。家庭作为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来说,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中家庭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受我国教育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家长对其教育是成绩为重,为了鼓励在物质方面不吝啬,为大学生不合理消费埋下隐患。
个体系统是大学生社会发展的内因系统。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其发展的内在根本。它包括其遗传素质、人格特点、主观能动性、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大学生处于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会有着自己的思想。由于还没有接受社会历练,缺乏社会经验,自身不够成熟,而易受他人影响,加上大学生自身心理辨别能力不够完善,走入消费误区。
二、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消费问题的服务方式
小组工作的服务方式取向多样,通过理论模式分析问题,进而确定小组类型,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小组工作的模式如下:社会目标模式经过发展被社区工作所采用,其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关系而实施的,其有三个出发点:一是小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成员之间是互动的;二是人类的发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是人类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还有归属、参与等其他方面的需求。治疗模式目的是帮助个人通过小组达到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因此也被看作是再教育的过程。发展模式为组员提供支持,发掘小组成员的内在能力,使小组成员得到接纳和关心,提高小组成员的自尊。
大学生消费问题有以下特征: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社会大环境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学校家庭的教育缺乏等。而发展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社会功能性,重视自我的实现,强调人有潜能、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从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在过程中意识到他人的价值、评价他人与他人进行互动。通过鼓励组员参与,使其表达自我和宣泄,获得关心和接纳,提高自尊和自我认识,学习问题的解决,进而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此外,选择运用教育类型的小组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消费习惯,并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正确的消费行为。
三、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动力管理
小组动力是体现在小组中的各种行为现象,如小组的形成、发展、运作、互动、改变等。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一种关系体系,在这个关系体系当中,有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也有组员之间的互動。在互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彼此之间进行分享、分担、支持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一个小组的运行需要理论指导与动力支持。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他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的变化。就大学生消费问题来看,则为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与社会大环境的不良风气影响,正是内外相互影响的结果。工作者通过了解小组成员的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与反应来对其进行帮助,以此带动小组的发展进步。根据徐森西的小组动力模型,小组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领导者能力、人格魅力和沟通的方式、内容等这些小组动力来贯穿小组的形成、发展及结束等整个历程,利用小组产生的动力来达成工作目标。
(二)目标设置
首先,社会系统在大学生社会发展中起到辅助作用。社会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适应环境的社会环境。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中,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加大对于网络新媒体的监管,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严控消息质量,严抓消息传播源头,把控质量关,避免向大学生传输不良、肤浅的消费观念。其次,充分发挥学校系统的主导作用。学校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在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将培养正确的消费观与消费行为列入学生发展培养计划。高校将开展消费教育相关课程列入大学生公共选修基础课,普及相关的知识,传授基础理财知识。再次,重视家庭系统在大学生社会适应中的基础作用。家庭作为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消费价值观与行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初步形成。同时,家庭作为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要有基础的掌握,加强对其管教。最后,充分调动个体系统的能动作用。作为大学生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以此面对感官物质的诱惑,深思而后行。此外,要合理规划消费支出,学习理财规划,学会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应认识到目前经济尚未独立,对消费的水平以及选择要有合理的选择,不被所谓的奢侈消费迷惑双眼。
参考文献:
[1] 王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智库时代,2019,(47):269.
[2] 孙跃.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0):223-224.
[3] 沈舒海.小组工作模式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