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论性社团的功能、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2020-12-11周晏
周 晏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大学生理论性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以学习、研究、传播和践行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旨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一批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1]在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其中明确指出“加强对学生理论社团的引导,着力培育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2]由此高校理论性社团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些社团本着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在高等院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理论性社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将对理论性社团的功能、现实困境和改进策略进行分析论述,为高校理论性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理论性社团的当代功能
理论性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理论性社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3]大学生理论性社团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第二课堂”,恰恰符合了启发性的要求,相比于课堂教育的枯燥乏味,理论社团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新意,理论性社团成员都是学生,参与度更高,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另一方面,理论性社团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课堂教学、党团活动和集中开会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新时代下,理论性社团举办专题学习、演讲比赛、研讨会、志愿活动等,甚至有些高校社团利用新媒体进行宣讲和传播,这不仅丰富了社团活动,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
理论性社团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 至信而深厚。”[4]当代高校肩负着培育坚定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任务,理论性社团在组织学习、宣传主流思想、引领校园风尚等方面都发挥巨大作用。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一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拥护党的各项决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真学、真懂、真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性社团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组织。第一,高校理论性社团通过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意识正能量,可以帮助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坚定正确的立场,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第二,理论性社团通过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化自信;第三,在日常的社团活动过程中, 社团成员间相互学习、交流、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地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第四,理论性社团还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习得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实现知行合一,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
理论性社团面临的现实困境
社员入社动机不纯,素质不一。高校社团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自愿组建的学生组织,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社团组织结构的松散。学生本应该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夯实理论基础为目的参加理论性社团,可近年来却出现学生入社动机不纯地现象,比如为了加学分、评奖评优、丰富学生干部经历、为入党做铺垫等等。在这些不良动机的驱使下,社团成员素质不一,进入社团以后,对社团的工作也不上心,缺乏热情,甚至出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现象,这对社团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定阻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社团日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社团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相比于其他文娱竞技类型的社团和学生组织,理论性社团举办的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按部就班的开展活动,大多以专家讲座、理论学习、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理论活动为主,缺乏吸引力,趣味性、活泼性,创新性不够,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也没有把自己的活动打造成有特色的精品良品。同时理论性社团的覆盖面不够广泛,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社团交流活动很少开展,对外宣传活动更是寥寥无几,不利于社团的持续发展。
社团队伍缺乏指导,纪律松散。这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高校党委和校团委对于理论性社团的领导是大方向上的,缺少具体指导,不像学生会等其他学生组织是具体的领导;其次是缺乏老师的指导,虽然每个社团都有相应的指导教师,但大多数教师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社团的活动和发展进行指导和规划,有的教师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导致理论性社团开展的活动方向不够精准,学习深度不够;最后是社团内部纪律松散,虽然社团有自己的组织纪律和规章,但终究是学生自主建立、自愿加入的组织,所以对社员的管理就非常松散,大多数的纪律和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理论性社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提高入社门槛,保证社团质量。提高理论性社团的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入社审核筛选制度,多方面综合考虑,比如学习成绩、行为作风、老师评价等,提倡差额选拔,从源头上尽量避免学生入社动机不纯的现象,杜绝学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状况。通过层层选拔进入社团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加珍惜在社团的机会,积极组织和参与活动,没有进入社团的同学,也会努力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异。定期对社团成员进行考核,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学习者和管理者, 领带其他社团成员共同学习和进步, 从而提高社团成员的整体水平,保证社团质量。
丰富社团活动,培育特色项目。首先,在新时代下高校理论性社团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第二课堂”,可以不像思政课堂那样严肃认真,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和教育方式,比如大学生喜欢讨论国家大事,关注时事热点,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就可以举办“热点问题交流会”“学术沙龙”“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度与积极性;其次,理论性社团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如“理论宣讲团进社区”“参观改革开放示范基地”“暑假社会实践”等,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弥补思想政治课堂的不足,做到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最后,理论性社团要想在众多社团中出彩,就必须打造精品良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充分利用当下受欢迎的媒体、社交软件来宣传社团,增强社团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团品质。加强队伍建设可以从高校、教师、学生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应当给予理论性社团足够的重视,高校领导部门应该重视中央下达的相关文件指示,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提高理论性社团的政治站位,给理论社团提供足够的资金,为社团发展提供保障。其次,指导教师要加强对理论性社团的指导,社团的发展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高度的责任心、卓越的领导力以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校要给予指导教师相应奖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最后,要加强对社团成员的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在理论社团换届时期,要像其他学生组织一样,要做好新老社员之间的联系,社团工作的交接以及相关具体事宜,保证理论性社团的质量。
强化战略思维,做好顶层设计。理论性社团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及相关部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指导和规划,对社团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在每学期伊始都要对社团的工作进行规划,确定大致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在举办各种活动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教师和社团成员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结束后,要做好相应记录,及时总结,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这样可以使社团开展的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果更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加强高校理论性社团建设,必须强化战略思维,做好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