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航站楼设计实践及思考
——以神农架机场航站楼设计为例

2020-12-11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离港神农架航站楼

刘 莹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4)

1 神农架机场航站楼设计

1.1 工程概况

神农架机场位于湖北省神农架中西部红坪镇。该机场航站楼呈一字型布局,采用一层前列式构型;总建筑面积为3750m2,建筑最高点17.4m;设计飞机年起降2917架次,年旅客吞吐量25万人次,属于小型航站楼,预计高峰时段旅客运量268人次,设3个C类飞机远机位。设计始于2008年,于2013年竣工验收。

1.2 设计理念

神农架机场航站楼的设计理念,一方面,从旅游机场的定位出发,为旅客打造具有神农架林区自然、野趣特质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航站楼建筑形象;另一方面,从神农架当地文化特质出发,将神农“架木为屋”的故事引入设计之中,最终结合机场定位和地域文化选取“架木为屋”作为建筑设计理念,通过现代建筑语汇诠释地域主题。

1.3 造型设计

神农架机场航站楼造型以屋面形态为切入点,从“架木为屋”的立意中抽取三角形元素,演绎古人“构木为巢”的手法,运用极具张力的木色三角折板金属屋面和构架进行有机组合,整个屋面形似高低起伏的峰峦,既与周边群山延绵的自然环境遥相呼应,又将建筑所在地的文化历史娓娓道来(见图1)。旅客在空中便能从第五立面中体验到神农构木的文化,从陆侧走向航站楼的过程中建筑形象则更具稳固感的视觉张力。

图1 神农架机场航站楼现场照片

1.4 流程设计与空间布局

神农架机场航站楼到港和离港流程在一层平面上布置完成。

旅客离港流程:从离港入口进入中央大厅,值机托运后,通过右侧安检区进入自然采光通风且服务设施齐全的候机大厅,最后通过登机口离港。

旅客到港流程:从空侧进入东北端行李提取大厅,通过中央大厅西南侧的出口到港。

行李离港流程:从中央大厅左侧的值机柜台传送至后侧的行李分拣用房离港。

行李到港流程:从空侧进入最北端的到港行李用房,通过行李提取大厅送达旅客手中。

1.5 一体化的室内外设计整合

(1)建筑造型与空间布局。高低起伏屋面三角折板和入口三角构架有机组合,以一字型平面的规则轴网作为基础,突显出建筑正立面的完整对称性和视觉张力;中央大厅上的采光屋面,反映了航站楼内部公共空间的定位和导向。建筑造型与构型、建筑功能和空间序列在此精妙契合。

(2)与结构设计完美整合。从建筑设计理念出发,采用树干分叉为树枝形状的圆形钢柱结构体系支承屋面系统,分叉的树形结构柱有效地减少了屋面钢梁跨度,从而实现了建筑设计理念与结构受力特性的完美整合。

(3)与室内表达的一致性。“构木”的理念和“自然”的木色在室内设计中延续,合理运用材料和尺度向旅客传递了亲切和温暖感。

(4)与机电设计的协同整合。利用航站楼中必需且固定的功能用房的屋顶空间整合机电系统设计,特别是空调风管、球形送风口等。

1.6 可持续设计

(1)适应性绿色节能设计。神农架林区夏季凉爽,冬季严寒,从9月底至次年4月底为冰霜期。在节能设计时参照了适合极端天气条件的严寒地区的设计标准,综合考虑了当地自然条件、热工、安全、光学等需求,从外立面幕墙系统、屋面系统设计两个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

(2)其他适应性节能设计。采用被动式节能的设计,屋面挑出建筑外墙3.4~6.8m不等,形成对建筑外幕墙系统的自遮阳体系;将局部出挑过大的屋面板设计为镂空构架,防止航站楼室内非屋面采光区在清晨和夜晚过于昏暗。采用双层聚碳酸酯采光屋顶,既满足了中央大厅和共享中庭自然采光的需求,同时又兼顾了屋面保温性能。采用喷涂矿物纤维保温材料进行钢结构冷热桥处理,有效防止了结露和结冰现象。集中空调仅用于冬季供暖,采用全空气系统,其他季节可自然通风。

(3)规划预留。神农架机场为新建机场,在改扩建用地规划、航站楼内部改扩建等方面均做了合理预留。

2 对中小型航站楼设计的思考

城市的发展总是依托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飞机这种交通方式带来的新型生活方式的体验已然成为当前航站楼设计的主要推力,航站楼设计需要通过迭代升级为旅客提供更高品质的体验。

2.1 文化体验不可或缺

中小型航站楼应结合功能定位和规模体量进行适应性建筑设计,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利用建筑造型、一体化设计和文化展示等手法,运用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语汇向旅客传递所属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并以此加深航站楼在旅客心中的印象,唤醒旅客对其探访目的地的文化共鸣。神农架机场航站楼便是利用“架木为屋”的文化理念入手进行设计并最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甚至成为乘机游玩神农架的“第一个景点”。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T4航站楼的设计在文化体验上也极具借鉴意义,波浪形的屋面、明丽的色彩和艺术化的天窗、中庭、顶棚等细节设计给旅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其真切地感受到西班牙这个国度的阳光与浪漫。

2.2 空间体验全面提升

从规划、构型设计,以及提升到达、离开的便捷性两个方面提升乘机体验的品质感。陆侧统筹站前广场和地下空间,组织区域交通及配套商业开发;空侧利用半层廊道或地下空间等立体化设计手法,实现旅客到达和行李分拣空间立体分区,提升换乘效率。通过提供拥有自然采光、温度适宜和良好视野的航站楼候机厅、增设近机位等设计优化,改善旅客的侯乘体验;通过空间导向和标识系统优化,为旅客提供清晰的流程导视;通过室内和机电设计优化,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感受。针对政务、商务等特殊人群,对隐私与效率方面的特殊需求进行精细化设计。

从引入人性化服务空间和有趣的商业空间两个方面提升侯乘体验的多样性。在航站楼设计中引入更多人性化服务空间,如高品质的母婴室、独立的儿童游戏区、享有自然景观的共享空间等。在航站楼的单一通过式交通功能中适宜地加入自然、文化、教育、娱乐等有趣的商业体验;引入体验式零售、零距离酒店、无人特色餐饮和娱乐等业态,与主要侯乘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并进行地域性或展示性主题策划。

3 结束语

随着大航空时代的到来,不论航站楼规模大小,它都代表着所在地的门户形象,承载着交通建筑之外更多的重要使命,是现代技术与地域文化,现代设计与未来需求的有机结合体。因而需要挖掘独特的设计理念展现其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需要严谨的设计逻辑对庞杂的技术和设计系统进行拆解和整合,需要前瞻性的眼界和创造性的设计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发展变化,还需要持续关注并研究可持续(低能耗、绿色、弹性)设计、人工智能如自助值机和人机交互等对航站楼设计带来巨大的影响。总而言之,建筑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综合统筹各方资源,面向未来,建造兼具高效、便捷、舒适和美感的航站楼建筑。

猜你喜欢

离港神农架航站楼
离港航班延误成本研究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长三角机场群运行相关性分析
神农架进入最美季节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旺角暴乱嫌犯被禁止离港
探秘神农架 第二集 潮涨潮落潮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