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篆刻艺术的形式美

2020-12-11□刘

老年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印面历代篆刻

□刘 江

篆刻艺术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印面的形式构成美。任何物象都具有一定的外观形式,但不一定都是美的。有的稚拙,有的成熟,有的粗率,有的完美,而有的甚至丑陋。篆刻艺术也一样,形式完美的作品能给人以无限美的感受。这类作品,只要看过一眼,哪怕事隔多年,仍能记忆常新,历历在目;而一般性的作品,只能给人以平庸印象;若是劣作,则更不堪入目。因此,历代印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其形式构成进行探讨,尽量使之达到完美境界。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从春秋战国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历代印人的不断创作实践中,逐步创造、丰富和发展了篆刻艺术中的形式美。

《孙克弘印》 明·朱 简

形式美的构成元素是点与线。由于点、线的不同外形,如长短、大小、粗细、方圆等,加之点、线是印人刀笔产生的结果,这就使点、线产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如动静、刚柔、雄强、秀雅等。点、线在印人刀笔的驱使下运动,与不同位置的排列产生了疏密、松紧、渐变、跳跃、参差等变化。点、线运动所构成的形,有方、圆、曲、直等,由于线的紧密或疏散,便会产生不同的形体与块面分割,这就构成了更为复杂的形式。把这些不同个性的点、线和形块加以有机的组合,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形式美,即哲学上所谓的“对立统一”,观之艺术法则,即是“多样变化的统一”,书法上称“违和相济”,篆刻上则是“揖让”“顾盼”“呼应”“承应”,等等。这个统一,并非机械组合,而是内在的、有血有肉、有理有情、有趣的、亲密团结的整体。

篆刻艺术中,章法、刀法、笔法的表现,依附于印面上的点、线、面、形、朱、白等元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来组织构成的。如一点一线中皆具有面与形,同时也含有刀法与笔法,布置在同一印面中因上下左右的不同安排而产生不同的分朱布白。在一印面中,有两个以上的形式元素,便能构成较为复杂的形式,增加更多的美的因素。如疏密中的对称、对比、均衡、主次,参差中的节奏、和谐、呼应,整齐中的挪移、屈伸、变化等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

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是历代印人不断积累的审美经验在印面上的表达。印人的审美思想、观念和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一个时代的审美思想,不是少数印人所能决定的。虽然他们在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中,起着某些主要的或主导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审美思想由社会观念和统治者的审美爱好所左右,并在广大民众的实用和审美需要以及物质材料、生产工具等条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材料如玉印,它的质地坚硬、细密、不易刻琢,因而雕刻认真、工整、细致,其印面就会产生光洁、细润、挺劲的效果;铸铜翻砂拨蜡而制作成的铸印,就会产生圆浑、丰满、充实之美;以刀直接凿刻的铜印,就会产生刀痕显露、笔画结体放任的粗率自然、挺拔锐利之美;石质材料较为松脆,易于受刃,施展自由,就会产生易于表达作者个性的各种各样风格特色的形式美。

篆刻的形式美与内容、实用性有着密切关系。有时形式是依附内容或实用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它更多地受到内容或实用的制约。如历代官印,其外形多取方形(少数取长方形),这是否受到当时“天圆地方”“天地四方”“力阵四方”的影响呢?所谓“四方”,泛指天下各地。《大雅.民劳》中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以此引申有“四大”。《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因此,历代官印形式美的发展,多受到方形的制约。至于私印,一方面受到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如取其“四行”(仁、义、礼、智四种德行)、“四维”(礼、义、廉、耻)、“四德”(《易》称元、亨、利、贞,儒家称:孝、悌、忠、信),还有取之“四面八方”“四季平安”等以表吉祥。甚至印文也取四字,这也可能与社会意识、习俗有关。至于印文字体外形,秦汉以后也逐渐向四方形(或长方形)规范。除了书写实用缘故外,还含不含其他因素,是否还与民族审美意识有关呢?这就有待专家去考证了。但传世印章多为四字,又要安置在同一方框内,当然只有“四分天下”各居其一了。因此,印面的形式构成,只得从这个四方的外形中去“因地制宜”“置阵布势”了。在官、私印中有少数不是方形,尤其是私印要多一点。这可能由于民间思想、行为相对较为自由,或是因携带方便等实用性所致。至于印文的内容、印文字的含义与印章的形式,有时也有关系,但一般不大。因为文字发展到后来逐渐抽象化了,成了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篆刻艺术的形式美多是在文字抽象化以后加以发展的。因此,形式对内容来说,有相对的独立性。

《竹宾书画》 清·吴昌硕

《暗随流水去天涯》 方介堪

《师羿楼》 邓散木

《吴越世家》 陈巨来

不同的内容,决定着不同形式的发展。同一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形式,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印人们的努力不断丰富积累、筛选、再加工,这就使形式更加完善、美满起来。这些形式中的因素,随着艺术的发展,其规律也逐渐被认识、被掌握,并使之规范化。

猜你喜欢

印面历代篆刻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中的设计要求
篆刻
《历代画谱类编》
历代名人与股市的渊源
湖南历代散曲初论
选篆与用篆之一
养生八宜
篆刻印章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