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2020-12-11刘晓东
刘晓东¹,金 峰²
(1.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河南 郑州 451100;2.河南省新郑市中医院骨科,河南 郑州 451100)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结构异常,致使椎管腔变窄,压迫硬膜囊、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以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1]。腰椎管狭窄症多采取保守疗法,对于症状严重、神经机能缺损明显、保守治疗不愈者,则需经手术治疗,以解除椎管、椎间孔或神经根管内压迫[2]。本研究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6例,均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研究组女19例,男24例;年龄46~76岁,平均(65.07±7.25)岁;病程3~8年,平均(5.17±0.69)年。对照组女18例,男25例;年龄45~77岁,平均(65.02±7.31)岁;病程2~8年,平均(5.14±0.7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气虚血瘀证表现为神疲无力,面色少华,腰痛缠绵,下肢麻木,不耐久坐,舌紫苔薄,脉呈弦紧。肾气亏虚证表现为腰膝酸痛,劳力后加重,卧床休息减轻,肌肉瘦削,气短形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风寒痹阻证表现为腰腿酸胀,时重时轻,得热痛减,遇冷加重,舌淡苔滑白,脉沉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4]。伴有慢性腰痛,或存在外伤史;存在腰腿痛症状,以及间歇性跛行,行走、站立时疼痛加重,或发生下肢麻木,休息可减轻;腰过伸实验为阳性,肌腱反射变弱,肌肉出现萎缩;X线检查可见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CT检查显示矢状径低于12mm,可见向后延伸骨刺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管狭窄症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具有手术指征,接受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③对研究涉及疗法耐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脊柱疾病或神经损伤;②伴有凝血、免疫障碍;③合并严重内科疾病;④资料不全或拒绝参与研究。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俯卧位,静吸复合全麻,悬空腹部,C臂X光机确定责任节段椎弓根,于正后中处行切口,沿骨膜进行两侧椎旁肌分离,至椎板及小关节突外缘暴露,之后置入直径、长度均适合的椎弓根。根据病情确立减压范围,双侧根性症状行双侧减压,单侧根性症状则采取症状侧减压,若根性症状不明显则选择影像学表现较重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以尽可能保留正常结构组织,以免引起后方韧带复合体过度损伤。将减压侧肥厚增生的黄韧带,以及下关节突切除,同时进行神经根管减压治疗。将椎间盘、上下终板清除后,于椎间隙内植入预先去除的椎板松质骨,并斜行植入型号适合的椎间融合器(装有松质骨),之后安装预弯内固定棒;手术完毕后冲洗伤口,置入引流管。术后2天内拔出引流管,抗生素治疗3~5天,术后3天开始进行床上抬腿训练及肌肉收缩训练,4~5天在做好腰围保护后下床行走,之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研究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药用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红花3g,桃仁3g,川芎3g,地龙3g。加水煎煮,滤渣留汁200mL,于早晚等量温服,黄芪初始剂量为60g,之后逐渐加至120g,持续口服1个月。
3 观察指标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5]从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对坐、站立、行走、睡眠、性生活、提物、旅行、社会活动、日常自理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评估,采用6级评分法(0~5分)计分,评分越低表示腰椎功能障碍越轻。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显效:腰腿痛症状消失,腰椎功能基本恢复。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椎功能改善,但劳累后症状出现。未愈:症状持续存在,功能无明显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术前 术后3个月 t P对照组 43 40.77±5.69 14.80±3.03 26.417 0.000研究组 43 40.92±5.54 12.35±2.61 30.592 0.000 t 0.124 4.017 P 0.947 0.000
6 讨 论
腰椎管狭窄发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也是腰痛症的常见类型,持续发展不仅会影响腰椎功能,还可能造成下肢肌肉萎缩、行走困难,甚至引起截瘫。中医研究发现,督脉的行径与脊柱疾病一致,“通督”则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关键[7]。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是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治疗常用术式,可有效改善腰椎管狭窄,减轻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并起到一定疏通督脉作用,故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恢复腰椎功能。但手术会造成局部组织创伤及神经损害,术后还需辅以保守治疗。
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不足或劳损伤肾致肾气虚衰为腰椎管狭窄发病的内在因素,慢性劳损、反复遭受外伤及风寒、湿邪入侵为外因[8]。同时,手术会造成局部气血淤积,导致督脉气血运行不畅,不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及恢复腰椎功能。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联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更佳,能够更好的促进功能恢复。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代表方剂,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入脾、肾、肝、肺经,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消肿生肌。当归为臣药,入心、脾、肝经,可补血活血、通络止痛。赤芍、红花、桃仁、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地龙力专善走、通经活络、周行全身、以行药力,共为佐药[9]。全方注重补益元气、活血祛瘀,气旺则推动血行,瘀去则络通,不仅可弥补手术导致的气血亏损,改善患处血液循环,加速手术创伤愈合,还可疏通督脉,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同时,方中中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免疫功能,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增强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结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较好,能够提高疗效,有利于腰椎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