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裂变”到“聚变” 实现深度学习
——从“密度计”认识到创新所引发的思考
2020-12-11安徽省庐江县罗河镇店桥初级中学231562张贵林
安徽省庐江县罗河镇店桥初级中学(231562) 张贵林
长期以来,我们物理的课堂表面是最受学生欢迎、最活跃的课堂,但实际结果却是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兴趣在不断退化,以至到高中选择物理作为高考学科的学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只注重知识记忆与累积,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是一种表层浅意识的学习。
“液体密度计”是浮力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这节知识,笔者是通过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质疑,引发知识“裂变”,获得知识迁移与应用的“高温”环境,引发“聚变”,深度加工知识,实现深度学习来提升核心素养的。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1 知识建构,唤醒思考
学习“浮沉条件”后,学生已经对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有了认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材安排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介绍了密度计。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根据浮沉条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设计而成的。通过交流认识,学生发现密度计还有2个重要特征,一是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二是刻度线是“上疏下密”,这是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要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必须弄清“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浮力知识结构才能得到强化。所以,笔者引导学生对密度计进行分析,并给出模型(见图1),由于密度计在液体中是漂浮的,密度计本身重力不变,所以,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受到浮力是相等的,由阿基米德原理ρAgV排A=ρBgV排B,若模型的截面积为S,即ρAgShA=ρBgShB,ρAhA=ρBhB,因hA>hB,故ρA<ρB。对于第二个问题,安排学生讨论完成,考虑到8年级学生数学水平的限制,教师给出点拨:如图2所示,若密度计置于水中,浸入水中深度为H,则将其放入密度为1.2×103kg/m3的某种液体中,浸入深度为H1,将其放在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中浸入深度为H2,请比较H2-H和H-H1的大小,便能说明问题。学生主动学习,在相互讨论中完成任务。这个过程的学习像常规教学一样,只是适当作了延伸,但却唤醒了学生想法,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激发出来,就是深度学习的开始。
2 反思质疑,体验创新
反思质疑是活化学习的良性过程,从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有的只能“囫囵吞枣”,但必须有“反刍”的过程,只有通过“咀嚼”,“嚼”出味道,悟出食物的“酸甜苦辣咸”,再想到改变的途径。
密度计是用来测液体密度的,在实验活动中,它的刻度不均匀给使用带来不方便,实验中误差增大。如何使刻度变均匀呢?有学生脑洞大开,经过思考后,就提出改进的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改进设计如图3所示。这个形状的密度计制作,通过数学方法计算,使外径增大合理,就可让其刻度达到均匀。这种批判性思维,能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让知识变得有活力。但是,又有学生发现这种密度计制造工艺复杂、观察时因为管外是倾斜面读数亦不方便,同样存在着玻璃器件易碎、不便携带的缺点。
3 深度加工,引发“裂变”
此密度计操作简单,将金属块浸没待测液体中,可以直接得出液体密度值。这个密度计的优点明显: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刻度均匀,便于标度,所以测量准确,测定密度范围大。
学生对自己发明的“宝贝”爱不释手,纷纷用它来测液体密度。操作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实验室常见液体密度都小于2×103kg/m3,上面那么多数据没有意义了,而此密度计的测量精度有限,难以准确测量。能使它测量更准确吗?
4 迁移应用,实现“聚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举一反三”,将知识迁移转化,理性思维就会形成,能让大脑处在兴奋状态。当在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思维状态下会引发“头脑风暴”,对知识迁移应用深加工,产生“高温”,引发再一次爆炸——“聚变”,于是创造能力就会形成。
在实验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弹簧体积大,标数字不方便,将外面弹簧改用橡皮条代替,从而使仪器更加精巧便携,至此终于制成了固体密度计(见图5),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307047.8)。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橡皮筋(长度约为面板长度1/5~1/3)标度(如10等份),自始端到终点依次标出:1.00、1.11、1.25、1.43、1.67、2.00、2.50、3.33、5.00、10.00、∞;组装好内部弹簧和外部的挂钩、指针;在弹簧原始指针指示位置,固定橡皮筋始端;在面板上标出“密度×103kg/m3”字样。测量时将物块挂在密度计挂钩下,浸没在水中,将记号螺钉移至指针所到位置A;再将物块提出水面外,记下指针所在位置B;将橡皮筋拉伸至B处,观察A处读数为a,则物块的密度为a×103kg/m3。于是,一个固体密度计又“智”造成功。为让学生感悟现代科学技术的魅力,笔者又与厂家联系,将其升级为“电子固体密度计”,学生的眼界再次大开。
爱因斯坦曾说:“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固体密度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来了,让学生体现到成功的快乐,引出的是乐趣,带来的是智慧。至此,学习动力、学习创造力应运而生,并将伴随学生终身。
5 以情投入,春意盎然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物理学习是“物”的活动,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有效性,也要关注过程的情感性,千方百计提高情感的“温度”,让物理课堂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提出,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价值与评价”,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包括“有根据地评判所遭遇的人、事和活动”。应该说学习的每一个对象都是有价值的,每一个活动都是有意义的。为什么学生学习没兴趣就是我们没有让学生认识知识的“价值”。在“密度计的认识和创新”这个活动中,一开始就让学生开展活动,体验密度计的巧妙设计和应用价值,在引发兴趣的基础上,触发灵感,“改造密度计”体现了批判思维的形成。在改进密度计、深度改进液体密度计,再迁移到创造固体密度计的过程中,学生在兴趣中使然,知识和眼界在智慧中拓展,更是在交流、合作中体现到成功的快乐。
深度学习之“深”,应该是“毅力”在先,而“毅力”必须以“动力”驱动,这个“动力”就是将“价值与评价”自觉化、清晰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