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研究

2020-12-11李艳秋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03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00048

关键词: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要素

李艳秋 李 畅(.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03;.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00048)

改革开放40 多年,我国创造的巨大经济成就和取得的全面社会进步,就是得益于市场经济机制灵活性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融合。尤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和实践机制内涵。

新时代全面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步入体制成熟和机制创新的新阶段,持续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体制架构的同时实现各项机制的持续创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两方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在不断优化各项制度来释放红利的同时,更需要推动各项机制创新来释放活力。

(一)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发展市场经济一定要与社会主义结合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这也是当今世界最富有魅力和最富有挑战的课题。

邓小平曾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2]这些论断不仅有力地消除了人们对搞市场经济的各种疑虑,主要是担心会形成两极分化和变成资本主义,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

江泽民1994年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曾谈到,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不能没有。他强调,这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3]。这明确表示我们搞的市场经济,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胡锦涛曾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4]这些阐述不仅强调市场作用,也强调发挥政府作用,要求注重两者更好融合。

习近平明确指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5]这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更加重视和强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所有制结构、运行机制和分配方式等多方面再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在路上,还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亟需解决。

到2020年底,我们要建成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激活和完善经济运行要素的配置与评价机制,激发和完善国企与民企的责任和活力机制,健全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与营商环境机制,建设和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

而在实践中,当前我国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健全、各种生产要素流动不顺畅和要素配置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从宏观上看,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国有资本运行效率还不高,市场化经营机制活力仍不足。从微观上看,包括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商业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内部经营管理仍较粗放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计划发展和按劳分配等等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在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障碍仍然没有彻底破除,二者融合不够,各自优越性发挥不足。

一系列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应更加深刻、理性地审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问题,努力使二者各自的优势很好地发挥出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实现提高效率、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这对于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特殊重大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是总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 多年实践经验的需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有益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所有制改革、分配制改革与市场机制培育的有机结合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和发展的难题与重要命题。

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实现深度融合的各种机制并使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是概括、提炼和全面总结改革开放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经验与谋划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在新时代更好地运用这些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必须是二者内在统一与兼容渗透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改革开放以来成功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巨大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并让社会主义制度支配资本运动,为市场经济在中国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全面深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需要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需要政府发挥完善和引导市场经济的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因此,需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都发挥比较优势,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一)过分强调社会主义而忽视市场经济规律作用就会造成经济乏力

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市场体制、机制功不可没。

40 多年改革历史已经证明,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如果过分抑制私人资本,就会影响市场动力机制发挥作用,无法实现优胜劣汰,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样,如果过分强调社会主义,就容易使用行政干预取代市场作用,就会抑制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扭曲资源与公共产品价格,造成经济活力不足、增长乏力。

(二)过分强调市场经济而忽视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目标

40 多年改革历史同样证明,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如果过分强调市场经济,忽视社会主义性质,忽视基本经济制度,忽视政府的作用,忽视社会公平的主张,就会出现竞争无序,导致市场失灵,反而抵消效率。因为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好经济稳定、社会公平、公共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恰恰是因为在这些问题上解决不好所致。

同样,过度强调私有化,过度强调市场效率,就无法有效避免市场边界的无限扩大,无法缓解市场带来的冲击与伤害,也无法很好地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很容易出现偏离社会主义的危险,很难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二者相辅相成

深化改革既要体现公有制要求,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既要市场提高效率,又要政府保障公平。在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这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实现深度融合的实质与精髓。

在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特点和政府保障优势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发挥市场机制优势;在遵循市场规律时,要使市场经济发展符合公有制经济要求,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更好结合。

三、构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探索

历史经验表明,做任何一件事情,实现任何一个美好目标,必须有好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安排,否则,再理想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并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从根本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特点与方向。党的十九大将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升到了治国理政方略的新高度。

新时代全面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和难点在于不断优化体制架构的同时要实现各项机制的持续创新突破,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真正融合。

(一)按公有制经济要求加强市场经济建设,重点是激活和完善经济运行要素的配置与评价机制

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知识、管理等诸多经济要素的配置,要由市场机制来主导和决定,这才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价值理念。经济要素配置的绩效要由效率和公平两大主要价值标准来评价,这才符合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从经济要素配置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6]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市场经济运行重点正在从传统的商品市场化调整为要素市场化,而从要素市场化来看,传统的资本、土地、劳动为主的经济要素正在向叠加技术、知识、管理等更多元化的经济要素发展。在经济要素配置过程中,政府要不断从微观配置向宏观调控转型,各种经济要素的配置要向更加自由、更充分竞争、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升级。

从经济要素评价来看,要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让市场承担各生产要素的定价功能,推动各生产要素之间保持最优配置效率。在市场效率评价基础上,要叠加社会公平评价,各类经济要素的价值贡献,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相衔接,要与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配称,最终要引导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宗旨和目的上来。

(二)按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市场主体建设,重点是激发和完善国企与民企的责任与活力机制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和完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活力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7]同时,他也曾指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8]。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石,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责任的基础上,重点是激活国有企业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在治理机制上,要尽快落实国有资本投资和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建设,彻底解决政企分开问题,为落实党管导向、董事会管决策、经理层管执行、监事会管底线的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扫清顶层障碍。在用人机制上,要尽快全面落实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的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彻底解决“旋转门”问题,为落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责任机制扫清顶层障碍。在监管机制上,要鼓励国有企业创新机制和容错机制,为落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扫清顶层障碍。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来源,在继续加强负面清单机制基础上,重点是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创新是民营企业承担经济责任的重中之重。国家宏观调控层面,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天花板”“玻璃门”问题,包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并解决融资难问题,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完善政策执行与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等等。

混合所有制是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激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责任和活力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今后混改企业的发展重点需要从“混”向“改”嬗变。在后台决策机制的系统设计方面,要切实加强四会一层决策机制建设,国资股东和民资股东都要按照“共赢”原则关切彼此诉求,和谐共生,积极发挥国资股东在资源、人才、信誉和融资等方面的优势与民资股东在体制、机制、市场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台管理机制方面,要充分有效地吸收国企股东的科层制与民企股东创业创新的管理机制与经验。在前台经营机制方面,要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资源与能力,从而保持相对独立的产业经营能力。

(三)按社会治理要求加强政府职能建设,重点是健全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与营商环境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具特色之处就在于与资本主义相比更有力、更有效的政府间接调控上,包括有效的总量调控能力,以及深层次结构调控能力。

相对于过去把重点放在微观管理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全球化变局,宏观调控对政府的挑战更大,运作起来更难。要做好科学的宏观调控,需要从中央政府到各省(市)政府,都要具备更加强大的全球化思维和本土化思维,要培养长周期的经济预测和规划能力,做好科技性和战略性布局,做好公共性和安全性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推动国内东中西部融合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发展。

相对于过去把重点放在对企业的管控上,面对全球化竞争的场景下,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服务,是全国各省(市)政府必须系统推进的课题。要做好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能够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取得实效,实现管好与放活有机统一。首先,要做好政府规划和调控政策的透明性,以负面清单管理为主,减少审批内容和环节,界定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边界。其次,要做好区域性、地区性企业发展软环境,给企业提供规划、投资融资、人力资源、法律税务、产业配套、政府采购等多种配套服务,孵化创新型企业,培育科技型集团。

(四)按共同富裕要求加强分配机制建设,重点是建设和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

坚持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的目的是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市场经济的优势是效率,社会主义的优势是公平,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统一体,重点是建设和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

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界限,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机制,就是在国民收入中扣除税收与年金等,由作为收入分配主体的市场在生产参与者之中进行收入分配。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完善由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保障投入各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取相应的报酬,也保障为生产活动提供了服务与管理的政府的税收等所得。坚持企业、个人、政府共同分享国民收入的原则。通过市场调节初次分配,要适当地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厘清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界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有效激励市场效率的基础上,做大蛋糕的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通过二次分配,提高对中低收入人口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以增加其实际收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贫富悬殊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结 语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正处在逐步完善的进程中,持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机制,有利于更好地释放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市场经济机制优越性,释放更大的潜力和空间。既要想尽一切办法发挥市场经济的效率与活力,更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下的资本逻辑以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真正提升和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要素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2016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部署八大改革任务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